第122章 消息
书房里,确定真的隐秘后,青年才缓缓开口,“我听到一个消息,北边乱起来了。”
“北边乱起来了?”徐屠户一脸凝重。
“那些鞑子又不安分?”徐老大也跟着问。
青年沉重地点点头,“消息已经被朝廷封锁,九月初,鞑子骚扰边界,撸走不少财物和百姓,朝廷现在分成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两派僵持不下,据说皇都已经人心惶惶。”
“消息可靠不?堂兄怎么知道的?”顾清越冷静地问。
“皇都鹤唳风声,大户人家已经开始囤积粮食,我在的酒楼,背靠皇都大家族,东家已经决定暂时关门歇业,并把我们这些外人遣散归乡。”
徐小七很不解,“就算打仗,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是朝廷的事。”
徐屠户敲了他一下,“怎么没关系,打仗不要钱?不要粮食?不要士卒?现在可是冬天,多的是填不饱肚子的人,一旦这天下乱起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才是朝廷犹豫的关键,鞑子民风彪悍,男女老少都可上阵杀敌,打了胜仗还好,倘若败了……”青年的话并没有说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可什么都不做,难免鞑子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徐老三犹疑地说
“你说的不错,半个月前,鞑子又入侵了一次,这一次比之前还过分,已经进入了辽左腹地,劫掠一空后扬长而去。”青年咬牙切齿地说。
“什么?竟进入了辽东腹地?九边没有作用?”顾清越不敢置信地问。
辽东地区因为地靠夷族,防守一直很重,在长城一线设置九个防护区,俗称九边。
“没错,我朝近些年边境安逸,文盛武衰,九边的防御力已不比从前。”顿了顿青年接着说,“本来这个消息,越少人知道越好,我也没打算说,可徐家公开火炕,对顾家有大恩,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告诉你们,你们不要外传,赶紧屯粮,晚了可能会来不及。”
说完,青年就离开了徐家。
青年走后,书房一片凝重。
“爹,真的要打仗了?”徐小七疑惑的眼神中隐藏着不易察觉的兴奋。
徐屠户想了想开口,“不一定,可总要做些准备。”
“确实不一定,现在不是开战的时机。”顾清越接着分析,“辽左地区,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我朝士卒,恐怕难以适应如此恶劣的天气,再加上鞑子骁勇善战,犹擅骑兵,获胜的几率并不高。”
徐屠户眼神一动,“你觉得朝廷不会开战?”
顾清越摇摇头,“冬天不会,春天就不一定,鞑子已经尝到入侵的好处,不会就此罢手,朝廷与其终有一战,春日气候回暖,水草丰茂,是开战的最好时机。”
“就是说这仗一定会打。”徐老三得出结论。
顾清越点头,“很大的几率会打仗,现在屯粮,防患于未然,总没有坏处。”
沉默良久,徐屠户严肃地嘱咐几人。
“这事不能声张,咱们明天开始,悄悄去买粮食,这次走远点,去皖城那边买。”
“为什么不能声张?”徐小七依旧不解。
“笨!”徐老三白了一眼,“你今天嚷嚷出去,明天就会有人把你抓进大牢,说你妖言惑众。”
“这么严重?”徐小七咋舌。
顾清越肯定道,“就是这样,对朝廷来说,最重要的保持稳定,一旦消息传来,肯定会引起骚乱。”
再次回到大厅,即使家里人给他们留了饭,也没人有心情吃。
卧室。
徐娇颜看到顾清越这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分外不解,“秀才,九堂哥说了什么,让你成了这模样?”
对于徐娇颜,顾清越并没有打算隐瞒,“九堂哥说要打仗,要我们早点屯粮。”
“打仗?哪里?”徐娇颜一脸震惊。
“辽左地区,鞑子侵入了辽左腹地劫掠。”
“这该死的鞑子!”徐娇颜满脸气愤。
她对大虞朝的朝廷感官很好,这么多年一直轻徭薄税,重视民生,在历朝历代都算不错的。
相反,对于鞑子,因为某种原因,一直颇为不满。
顾清越应和,“鞑子确实可恶,可怜边境那些百姓。”
顾清越只恨自己只是一介书生,不能上阵杀敌。
“什么时候打仗?咱们要早做准备。”
有道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见战争的残酷。
“今年应该能过个好年,来年恐怕就不一定了。”
“还好,还有时间准备。”徐娇颜松了一口气。
她不是孤身一人,身后有一大家子,如果真的乱起来,她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把所有人都护周全。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徐家的男丁们就悄悄驾车出发。
徐娇颜看着整装待发的徐屠户,“爹,我要跟你们一起去。”
“胡闹,你去干什么?我要办正事。”
“我怎么胡闹了,我就不能办正事?”徐娇颜倔强地看着徐屠户。
徐屠户脸色一顿,眼睛转了转说,“丫头,这屯粮要做好多准备,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家里太明显肯定不行,还要想办法防潮防虫,这些都至关重要,需要你弄才行。”
徐娇颜认真地考虑一下,觉得很有道理,拍了拍老爹的肩膀,“行,这些交给我。”
徐屠户他们走后,徐娇颜就和徐夫人去了镇上药店。
“娇娇,你确定石灰有用?”徐夫人踌躇地站在药店门口。
徐娇颜重重的点头,“娘,你相信我,用石灰比什么都强,我保证什么虫都没有,还特别防潮。”
“真的?”即使知道女儿有宿慧,徐夫人还是忍不住担心,屯粮事关重大,不能出一点差错。
“娘可有更好的办法?”徐娇颜摊摊手。
徐夫人弹了一下徐娇颜,“你这孩子,我哪会有什么办法,往年都把粮食放在谷仓里,现在怕是来不及了。”
徐娇颜瘪瘪嘴,“谷仓,娘就别想了,太显眼,明晃晃地告诉别人咱家有粮,速抢!”
“也是,咱家本来就有不少粮,这次买的粮,不能再放家里。”话音一转,徐夫人又问,“你可想到地方放粮?”
。
“北边乱起来了?”徐屠户一脸凝重。
“那些鞑子又不安分?”徐老大也跟着问。
青年沉重地点点头,“消息已经被朝廷封锁,九月初,鞑子骚扰边界,撸走不少财物和百姓,朝廷现在分成两派,一派主战,一派主和,两派僵持不下,据说皇都已经人心惶惶。”
“消息可靠不?堂兄怎么知道的?”顾清越冷静地问。
“皇都鹤唳风声,大户人家已经开始囤积粮食,我在的酒楼,背靠皇都大家族,东家已经决定暂时关门歇业,并把我们这些外人遣散归乡。”
徐小七很不解,“就算打仗,跟我们有什么关系?这是朝廷的事。”
徐屠户敲了他一下,“怎么没关系,打仗不要钱?不要粮食?不要士卒?现在可是冬天,多的是填不饱肚子的人,一旦这天下乱起来,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才是朝廷犹豫的关键,鞑子民风彪悍,男女老少都可上阵杀敌,打了胜仗还好,倘若败了……”青年的话并没有说完,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可什么都不做,难免鞑子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徐老三犹疑地说
“你说的不错,半个月前,鞑子又入侵了一次,这一次比之前还过分,已经进入了辽左腹地,劫掠一空后扬长而去。”青年咬牙切齿地说。
“什么?竟进入了辽东腹地?九边没有作用?”顾清越不敢置信地问。
辽东地区因为地靠夷族,防守一直很重,在长城一线设置九个防护区,俗称九边。
“没错,我朝近些年边境安逸,文盛武衰,九边的防御力已不比从前。”顿了顿青年接着说,“本来这个消息,越少人知道越好,我也没打算说,可徐家公开火炕,对顾家有大恩,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告诉你们,你们不要外传,赶紧屯粮,晚了可能会来不及。”
说完,青年就离开了徐家。
青年走后,书房一片凝重。
“爹,真的要打仗了?”徐小七疑惑的眼神中隐藏着不易察觉的兴奋。
徐屠户想了想开口,“不一定,可总要做些准备。”
“确实不一定,现在不是开战的时机。”顾清越接着分析,“辽左地区,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我朝士卒,恐怕难以适应如此恶劣的天气,再加上鞑子骁勇善战,犹擅骑兵,获胜的几率并不高。”
徐屠户眼神一动,“你觉得朝廷不会开战?”
顾清越摇摇头,“冬天不会,春天就不一定,鞑子已经尝到入侵的好处,不会就此罢手,朝廷与其终有一战,春日气候回暖,水草丰茂,是开战的最好时机。”
“就是说这仗一定会打。”徐老三得出结论。
顾清越点头,“很大的几率会打仗,现在屯粮,防患于未然,总没有坏处。”
沉默良久,徐屠户严肃地嘱咐几人。
“这事不能声张,咱们明天开始,悄悄去买粮食,这次走远点,去皖城那边买。”
“为什么不能声张?”徐小七依旧不解。
“笨!”徐老三白了一眼,“你今天嚷嚷出去,明天就会有人把你抓进大牢,说你妖言惑众。”
“这么严重?”徐小七咋舌。
顾清越肯定道,“就是这样,对朝廷来说,最重要的保持稳定,一旦消息传来,肯定会引起骚乱。”
再次回到大厅,即使家里人给他们留了饭,也没人有心情吃。
卧室。
徐娇颜看到顾清越这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分外不解,“秀才,九堂哥说了什么,让你成了这模样?”
对于徐娇颜,顾清越并没有打算隐瞒,“九堂哥说要打仗,要我们早点屯粮。”
“打仗?哪里?”徐娇颜一脸震惊。
“辽左地区,鞑子侵入了辽左腹地劫掠。”
“这该死的鞑子!”徐娇颜满脸气愤。
她对大虞朝的朝廷感官很好,这么多年一直轻徭薄税,重视民生,在历朝历代都算不错的。
相反,对于鞑子,因为某种原因,一直颇为不满。
顾清越应和,“鞑子确实可恶,可怜边境那些百姓。”
顾清越只恨自己只是一介书生,不能上阵杀敌。
“什么时候打仗?咱们要早做准备。”
有道是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可见战争的残酷。
“今年应该能过个好年,来年恐怕就不一定了。”
“还好,还有时间准备。”徐娇颜松了一口气。
她不是孤身一人,身后有一大家子,如果真的乱起来,她也不能保证自己能把所有人都护周全。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徐家的男丁们就悄悄驾车出发。
徐娇颜看着整装待发的徐屠户,“爹,我要跟你们一起去。”
“胡闹,你去干什么?我要办正事。”
“我怎么胡闹了,我就不能办正事?”徐娇颜倔强地看着徐屠户。
徐屠户脸色一顿,眼睛转了转说,“丫头,这屯粮要做好多准备,要找个合适的地方,家里太明显肯定不行,还要想办法防潮防虫,这些都至关重要,需要你弄才行。”
徐娇颜认真地考虑一下,觉得很有道理,拍了拍老爹的肩膀,“行,这些交给我。”
徐屠户他们走后,徐娇颜就和徐夫人去了镇上药店。
“娇娇,你确定石灰有用?”徐夫人踌躇地站在药店门口。
徐娇颜重重的点头,“娘,你相信我,用石灰比什么都强,我保证什么虫都没有,还特别防潮。”
“真的?”即使知道女儿有宿慧,徐夫人还是忍不住担心,屯粮事关重大,不能出一点差错。
“娘可有更好的办法?”徐娇颜摊摊手。
徐夫人弹了一下徐娇颜,“你这孩子,我哪会有什么办法,往年都把粮食放在谷仓里,现在怕是来不及了。”
徐娇颜瘪瘪嘴,“谷仓,娘就别想了,太显眼,明晃晃地告诉别人咱家有粮,速抢!”
“也是,咱家本来就有不少粮,这次买的粮,不能再放家里。”话音一转,徐夫人又问,“你可想到地方放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