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电子工业
字体: 16 + -

第85章 当然想 (祝大家春节快乐 求推荐)

    中午,申由出乎赵电生意料之外,安排曹猛开车带大家回了市区,找了一家挺上档次的酒店吃饭,有点公款消费的味道,与俞忠平出现以来,申由小心谨慎公事公办的样子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赵电生很快就反应过来,申由还敢这样做显然是俞忠平同意。

    “电生,怎么还在想,我这个扣门的人居然请你吃顿好。”俞忠平笑道。

    赵电生一想也是,今天上午俞忠平居然向他这个小孩请教,发展经济的事,除了申由对自己的介绍,更重要的是俞忠平有着发展经济,推行产研结合的迫切想法,再说,要是俞忠平没这个想法,他怎么会是分院里主管经济发展的副院长,既然都搞上了经济,有些操作自然要灵活一些,正常的商业接待还是不能省的。

    “我怎么会想俞叔你扣门,我是在想,凌总是不是该给东升光学厂多下点订单,下次再换个好点的地方。”赵电生笑道。

    “申所长听到了吧,凌总现在可是你的衣食父母,她的事你要做好。”俞忠平笑道。

    “凌总,那你可要多给东升光学厂下一些订单啊,要不电生都报怨这饭菜不够档次。”申所长也跟着笑道。

    “俞院长,申所长,不瞒二位,我手上的订单,可是多得我都发愁了,我那是什么衣食父母,我还想请申所长提高一下产能呢。”凌云劳苦笑道。

    “哦,那凌总手上还有多少订单啊?”俞忠平来了兴趣。

    他上午向赵电生请教了一下,如何快速的推广产研结合,提高经济效益,赵电生给他出了一招,那就是先树立一个很力的典型,既能打动大家的积极性,也打击一下反对改革的人。赵电生的思路其实与俞忠平基本吻合。

    只是这个典型不好树立啊,俞忠平心里算了一下,现在东升光学厂的创汇一月还不到2000美元,这样一年还不到三万美元,虽然在光学研究所还行,但放到分院分量还不够,要能达到5万美元,效果不一样。现在凌云居然说还有做不完的订单,他就想知道,这个订单的规模有多大。

    “因为今年只是开始尝试在国内的代加工,再加上马上就要年底,一时产能也不稳定,我也不敢计划太多,不过明年,港城的总部下了死命令,10万美元打底,必须完成!”凌云道。

    她偷偷地看了看赵电生,心说,

    “电生这牛皮吹得有点大了,现在每月对玻璃表镜的需求每月不到3000美元,一年也就3.6万美元,明年一下次就提高到10万美元,这可是现在的3倍啊,也不知道这个计划说出去,有人信不?”

    “10万美元,这么多!”申由惊道。

    赵电生这一次算是见识到了,申由多年混迹机关的厉害了,他这是在为后面俞忠平说话做铺垫,毕竟领导不能因为事大就失态,申由这个台阶递得给力。

    “那凌总,目前订了几家工厂生产啊?”俞忠平问

    他对申由这人挺满意的,他现在要树典型,申由这人做人圆滑,又有经济头脑,看来这次的人是选对了。

    申由直到此时,还在担心,他的任命书一天没到手,这所长的位置,就还在捏在俞忠平手上呢,并不一定就见得是申由的。

    “目前,初步计划是至少2家,目前就只有东升光学厂一家在试产,今年估计就东升光学厂一家做到底了。”凌云道。

    俞忠平一听凌云这话,明显是故意给他透露消息,只要东升光学厂吃得下,明年至少就有5万美元的订单,目前还没有第二家代工厂,而且东升光学厂今年要干出头,那不说就算明年来了第二家,那也要几个月的适应期,这样一来,东升光学厂还能多做一两万美元,那东升光学厂一年的产值就能达到7,8万美元,那不只是在分院,在总院也是一个典型了,毕竟东升光学厂的体量在那里,也就三十来人的小厂,其意义不在东升光学厂做了多少,而是东升光学厂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俞忠平又看了看赵电生,想了起赵电生对他说的话,

    “俞叔,我看好你是个能干事实的人,我感觉东升光学厂这颗卫星能上天,三合贸易也会支持你!”

    俞忠平一直在反复的琢磨这句话,

    “这个赵电生上午说了要支持自己的话,中午就让凌云抛出这个为自己量身订制的订单,他的背后到底有什么样的实力,他一个小孩就能轻松地决定这么大额的订单,要是自己真的与他合作,是不是可以争取到更多的合作订单和更大的合作范围,而不只限于东升光学厂的代加工呢?”

    合作就是这样,双方在不停地试探对方,不停地在修改计划,总是想着让事情的发展,朝着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向发展,所以想合作一件事情,总是要反复地拉锯,尤其是像俞忠平这样的中高层领导,有些事本身并不复杂,但这事情操作起来就变复杂了。

    赵电生其实也很累,他多希望俞忠平像申由一样,大家把条件一摆,各取所需多好,可是实际上就是这样,越是与高层合作,越是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

    一顿饭吃得很开心,结束的时候,赵电生分别送了俞忠平和申由一个精致的小礼盒,里面是男式手表和女式手表各一只,采用赵电生最新开发的表镜,表镜还是前一个月在东升光学厂试制的。

    “电生,10万美元的订单可是把现有的规模提高了3倍,是不是步子有点大啊?”凌云有些担心地问。

    赵电生望了望远处古代的城楼,他本来还想在京城玩几天,可电子手表的扩产计划的进展,推进速度太缓慢了,尤其是中高档的金属表。在打消息了在京城游玩一番的计划后,他们一行人,就应去江城了。今天赵电生把俞忠平送到京城分院时,他告诉赵电生,赵电生想打听的事,他会尽快去办。

    “小舅妈,你就放心好了,就目前东升光学厂那点产能,你就是给10万美元的订单,他们也搞不定?”赵电生解释道。

    “还有电生,咱们所需的表镜我在别的厂家寻过价了,中档表镜技术指标要求低,很多眼镜厂也能达到,而且报价更底,为什么硬要东升光学厂呢,就算他们质量过硬,但价格上不便宜,尤其是产能上也跟不上,不会只是想,借用光学研究所的电子显微镜吧?”凌云问。

    她心里一直有这样的疑问,如果只是图眼前的表镜加工和借用电子显微镜,表镜的加工,凌云已经找到替代的工厂,至于电子显微镜,她已经向在港城的张依然确认过了,满足赵电生性能要求的电子显微镜,在港城是可以买到的。她今天实在是憋不住了,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看来,我那点心思已经被小舅妈看穿了。”赵电生笑道。

    他感觉到凌云不只是聪明,还知道有些事,表现上看不该问,实际还是要问一下的,算是给老板汇报一下自己的想法。

    “我那能看穿你啊,对了明天就回江城了,对于上小学的学校你选好了没?”凌云问。

    她见赵电生不愿说为什么一定要与东升光学厂合作的原因,也就不再问了,便又提了赵电生上学的事,赵电生在江城表面上是来上学的,总得找个学校吧,要不回去没法交待,虽然他也知道家里人,都知道他不会真正地去上学,但该走的形式还是要走的。

    就在赵电生畅想自己未来的小学生活时,远在华科院京城分院的俞忠平和申由也在办公室里研究对策,申由明白俞忠平想让东升光学厂尽可能多,做三合贸易的订单,可这事难度太大了。

    “俞院长,东升光学厂的产能要想提高3倍难度太了!”申由叫苦道。

    他没想到自己的大靠山,俞院长真的惦记上了,三合贸易的巨额订单,恨不得一口把那10万美元的订单全部给吃掉,现在又订下了三倍产能的目标,这可是真的难为自己了,但自己又不能说完成不了,看来自己要尽快与赵电生取得联系,探一下赵电生的底。

    申由不知道,俞忠平的想法此时并没盯在产能这事上,俞忠平给申由提的3倍产能只是为了给申由一点压力,他真正的目的还是在赵电生提出的那个大计划上,赵电生居然惦记上了华科院集成电路厂,在两年前获得科技进步奖的光刻技术设备。

    要以前赵电生有这想法,那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可是这两年由于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加上半导体行业的技术更新很快,两年前的技术其实现在已经无人问津了,毕竟就是国内的最先进的技术,距离国外的技术已经产生了代差,说难听点至少落后近10年,可赵电生为什么又要反其道而行之,就今天与赵电生的接触来看,这个精明的小孩,应该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吴忠平一直没想明白。

    “老申,这事先这么定,你刚出任所长,要做点成绩出来,让大家看看,既能证明你的实力,也能让分院里的人看看我推荐的人,有能力把光学研究所带好,这不距明年还有几个月,你得多抓紧去搞。”俞忠平没给申由讨价还价的机会。

    申由听吴忠平,都叫自己老申,知道吴忠平正式把他当自己人,也明白提高产能这事,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了。

    “俞院长,要是没什么事,我就先回去研究一下怎么提高产能了。”申由道。

    “等一下,老申,你就不想知道,赵电生送给我们俩的礼盒装里装得是什么东西吗?”俞院长笑问。

    申由当然想了,从认识赵电生的第一天,送的东西就没让他失望过,可是当时为了讨好俞忠平,他直接送给了俞忠平,而且俞忠平居然收下了。俞忠平之所以收下申由那个礼盒,那是因为赵电生告诉他,要是解决不了产能的问题,可以看看今天他的礼物。

    “当然想了!”申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