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电子工业
字体: 16 + -

第38章 特约顾问

    让张枫林没想到的是,她老师汪彪是出了名不应酬,今天居然接受了,她这个只有几岁的侄子邀请,更没料到的是,赵电生还请他们到了,金城最好的金城酒店,有很多业务是涉外的,金城本地的人要是能出入这里,那可是很有面子的事。

    

    “四哥,你说这一切是真的吧,这还是过年来我们家的,那个电生侄子吧?”张枫林问。

    

    直到她走进了,这家装修奢华到了极致酒店,电灯就像不要钱一样,大白天也是全部打开。

    

    “小妹注意一点形像!”张思北提醒道。

    

    他整了整自己的领带,虽然他口头上在安慰张枫林,可是在他心里,这一切依然很难接受。

    

    很快酒水都上齐了,赵电生面对这些专家,可不会再想当什么酒神,反而当起了一个好学生,与汪彪聊了起来,汪彪开始只顾忌赵电生的身分,才象征性的,与他聊了几句,可后来聊得多了,才发现赵电生,在高分子化学上的见解独到,很多都是化学工业的前沿,甚至是行业的空白。

    

    不只是汪彪,即使张枫林这个已经完成毕业论文,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听着赵电生与汪彪的交流,也很吃力,到后来,居然一点也听不懂了。她心里在想,眼前这个侄子到底是怎么?

    

    “汪教授,我帮你捡地上的资料时,发现你最近在为一家小工厂,做环氧树脂工艺的升级,不知能不能给我讲一讲呀,我对高分子化学这块,比较感兴趣。”赵电生道。

    

    “电生你的化学功底很深,居然仅凭一张纸,就出这么多事来,其实这项目也没什么保密的,就是常兴玻璃厂有一条,十几年前引进的生产线要作工艺升级,听说好像是因为要上印制电路板这项目,工艺升级这事还是兄弟单位金城硅酸盐研究所介绍的。

    

    项目比较小,毕竟十几年前的老产品,现在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没什么技术难,就是工序多,事情杂,时间长,工期一拖就是半年,科室里的人和时间都耗在里面了,还没一个好的结果。”汪彪报怨道。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赵电生一听到这,差点没高兴地笑了出来,没想遇见了小姨的老师,把此次前来金城的两件棘手的事,都给解决了,自己要开发的印制电路板,其中最关键的环氧树脂和玻璃纤维,这两种原材料,都有希望解决了。

    

    “汪教授那辛苦你了,还我小姨的事,也让你费心了,我不胜酒力,今天我就用果汁敬你一杯。”赵电生道。

    

    他这话一出,张思北与几个在旁喝酒的人,都对视了一眼。

    

    心里集体嘀咕,

    

    “自己这外甥,难怪这么厉害,说话都是反着来的。”

    

    “生哥,这境界我还是差得太远,长路漫漫啊!”

    

    “难怪,电生这么小,就能创这么大的家业,这嘴上的功夫牛逼啊!”

    

    张枫林听着赵电生这话,感觉有点不对劲,赵电生是他侄子,可听这话怎么像她的长辈了,跟她老师都平起平坐了。最让她意外的是,她老师汪彪可是号称滴酒不沾。

    

    汪彪也不知道,今天怎么了,他居然破例喝了白酒,眼前这个叫赵电生的小孩,让他很放松,最近科室里,为常兴玻璃厂环氧树脂升级的的事,搞得他焦头烂额。

    

    汪彪以前来过金城酒店,不过这涉外的餐厅没来过,这里的摆设看着,让他有一种放松的感觉。

    

    “汪教授,常兴玻璃厂的这项目,就要结束了,车马费,应该不少吧?”赵电生道。

    

    他又给汪彪把酒给满上了。

    

    “说来惭愧,项目比较小,我们忙了小半年,给了不到一千块跑路费,科室里,前后十来个人参加,系里还要留一点,剩下的钱还不够分。对了你小姨还参加了这个项目。”汪彪道。

    

    他喝了两杯后,说起话来就更加的随意了。

    

    “哎,这不过只是一暂时的,我听说技术大会过后,科研改革,一定慢慢推行,到时候,像你这样精于生产的专家,肯定会得到重用,这相应的报酬,也会落到实处。”赵电生安慰道。

    

    他说这话,看似是安慰一下汪彪,实则,是想拉进与汪彪的关系,听了汪彪的话,赵电生心里又琢磨了一个计划,那就是,看自己能不能,搞一个小型的环氧树脂生产线,实在不行,也可以储备一点技术。

    

    “电生,我看你,除了化学很了解,对当前的时局,也看得看很清楚,虽说眼前的路看似有了奔头,可这等待的时间让人难熬啊!”汪彪道。

    

    汪彪感觉他自己喝得有点多了。

    

    “汪教授,常兴玻璃厂那套生产线,年产多少啊?”赵电生问。

    

    “不多,800来吨。”汪彪答道。

    

    “这么少?”赵电生眼睛一点亮。

    

    “一月就几十吨,其实也就一配料合成,厂里没什么设备和技术含量。”汪彪道。

    

    “汪教授,要是再搞小点,年产过几十吨,可能吗?”赵电生问。

    

    “这个,这个……”汪彪想了想没回答。

    

    跟赵电生聊了这么多,他发现赵电生这人,一点都不像个小孩,看似随意的聊天,都是有针对性的。

    

    汪彪心想,“这个赵电生不会想,自己生产几十吨环氧树脂吧?”

    

    想到这,他想了一下说辞,才开口。

    

    “别说几十吨,就是几吨都能搞定。”

    

    “哦,那设备好搞吗?”赵电生这下,是真的来了兴趣。

    

    要是环氧树脂生产,能这样轻松搞定,他立马就在三合镇搞一个,镇里不是想上投资吧,正好给赵三这个主任给正名,还有自己记得的超级配方t-1树脂。

    

    t-1树脂源于德曼,成熟于岛国,在70年中期才开始实用化的树脂,主要是在耐垫性,低介质,绝缘性上相对于传统的树脂,有很大的提高。

    

    “设备不多,主要也就进料机、混料装置、反应釜、抽真空泵。难度最大的反应釜估计要定制,价格可能有点贵,如果只是生产几十吨,连设计费也四五万块,全套下来最多要六七万。”汪彪道。

    

    “马经理,我听说,你们好像采购这环氧树脂,很麻烦啊,听了汪教授讲解,我感觉公司自己开个生产线,这样就放便了。”赵电生问马东。

    

    “电生,你这事,提醒的太好了,我为了这事,腿都跑断了,要是自己公司开一条线,省钱省时不说,主要是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马东立马答道。

    

    “这不正好吗,请汪教授,给我们公司做一下顾问,帮我们公司开一条这样的生产线。”赵电生道。

    

    他突然发现,汪彪看清他的想法了。

    

    “哎,这事不好吧,学校好像不准……”汪彪为难道。

    

    见赵电生和马东演双簧,他就明白了,这个小孩居然能做住,还有就是自己还真猜中了,赵电生聊环氧树脂是别有用心的,对这个产品有想法,只是汪彪不知道,赵电生给能他什么好处。

    

    “这样啊,学校的事,我了也不熟,要不就麻烦,汪教授跑一下关系了,只要事成,今年汪教授就是,我们公司的特约顾问,不管有没有项目,每月定额给100美元的顾问费,要是有项目,每月再加50美元,一个项目最小按500美元起步,年终按所有项目有分红。我看这个环氧树脂的项目,怎么也得给个,3000美元的顾问费。”赵电生道。

    

    “电生是个明白人,知道我的苦衷,要有这个条件的话,在学校方面,我打点一下,应该没什么问题。”汪彪道。

    

    他万万没想到,赵电生会这么大方,要是他真兑现了,这个承诺,那一年他随便做点项目,至少有四五千美元的收入,这可是他两年的工资,还有就是,赵电生给的是美元,这可是办事送礼的好东西。

    

    “今天,我很荣幸认识了汪教授,还通过汪教授,解决了公司的难题,我代表港城三合贸易公司对汪教授表示感谢。”赵电生起身,举着酒杯。

    

    “电生你太客气了。”汪教授也站了起来。

    

    他俩人都,站起来了,别人也跟着站了起来。

    

    喝了一杯后,赵电生又说,

    

    “最后,我宣布,港城三合贸易公司将聘请汪教授,出任公司特约顾问,几天后,我们会在金城酒店,为汪教授举办正式的聘请仪式。”

    

    “啪,啪!”

    

    “啪,啪!”

    

    “啪啪!”

    

    在杨三生的带头下,其他人也都,拍手表示祝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