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电子工业
字体: 16 + -

第12章 阶段性结束

    赵电生跟吕一红聊了几句,就知道这个老夫人不简单,赵电生想套她话,她又反过来想套赵电生的话,没一会儿,吕一红的老伴向东手里拿几张报纸也回来了,向东一看就是一副学者的模样,虽然穿着有点破旧,但精神头不错。

    

    “向爷爷你一看就是大知识分子。”赵电生

    

    “你是?”向东好奇问。

    

    他没想到赵电生这小孩上来就是夸人的话,可一看赵电生也就几岁的模样。

    

    “老向,这是杨三生的师哥,赵电生电生。”吕一红介绍道。

    

    “杨三生又是?”向东是越听越糊涂了。

    

    “事情是这样的……”吕一红解释了一阵。

    

    她把杨二狗拜入赵电生爷爷门下的事说了一遍,还有杨二狗的新名字就是杨三生,以及三生这名字的来历也说了一遍,向东听后,也很有感触,觉得杨三生算是找了一个好的归宿,最后又把赵电生请进了家里。

    

    吕一红家里虽然有很差,十分的破旧,估计到了冬天就跟开了天窗一样,一点不保暖。不过吕一红给他拿了一些糖,倒是让赵电生感觉很奇怪,因为这糖是有名的大白兔奶糖,产品江城可是国内的经济中心,像东望县小样的地方很难买到这种糖。

    

    聊了几句后,吕一红好奇的地问赵电生,

    

    “电生,你怎么看出你向爷爷有学问啊?”

    

    “这容易啊,他手上的报纸是米国的经济报纸,印的是英文。”赵电生答道。

    

    向东一出现,赵电生就认出他手的报纸是米国很有名气的经济报纸,再看了一下日报只比现在晚了半年,从时间上来看,这分报纸从出版到向东手里,时间并不长,说明他们家跟外界的联系很频繁。

    

    这年头能看懂英文的人自己不多,能看懂的多是些精英分子,看来这对老夫妻与自己的张平凡师傅一样,估计过不了多久就要返城了,自己要不要再拜个老师,一次雪中送碳也是送,再加一次也没什么麻烦的,对了那个莫北山也可以拜个师,反正有了两个,也不在乎再多一个。

    

    “电生你能看懂英文?”向东问

    

    他没想到这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乡村小孩,既能观察出他手中的报纸不同,还能看懂里面的内容。

    

    “老向,你这就少见多怪了,三生还会两门外语呢!”吕一红插了一句。

    

    不过接下来又问了一句,

    

    “电生,你父母也是知识分子吧?”

    

    赵电生一听这话,都有点佩服吕一红了,这问话的水平高,不经意间又开始打听别人的老底了,要是一般人还真反应不过来,就被她套出实话了。

    

    赵电生还有一点,没想到杨三生居然会说英语,那正好能解决一件事,那就是陪同自己的堂哥赵济,赵济本地话和普通话都很差,杨三生有时可以用英语跟他交流,这样一来,有自己的人在赵济身边监视着,就放心许多了。只是赵电生有点不明杨三生这个孤儿居然还会两门外语。

    

    “我爸以前是物质学院毕业的。”赵电生道。

    

    “那难怪了,你这英文是你爸教的?”向东问。

    

    这次吕一红没插嘴,因为她之前跟赵电生聊过,知道赵电生是个小滑头,所以向东问话前,吕一红要先过滤一下赵电生的话。

    

    “没人教,我大姐上高中,她学英语的时候,我也跟着学,还有我以前去金城的外婆家玩时,我外婆家有人是从事翻译工作的,我也学会了一些,所说今天我能看懂你手上的报纸。”赵电生道。

    

    这都是他瞎编的,就是为了把自己杜撰成一个天才儿童,为了以后放便拜师向东做铺垫。

    

    赵电生又跟向东夫妇聊了会,知道杨三生父母以前就是在大学教外语的,所以他才会两门外语,本来吕一红要留赵电生吃饭,可赵电生没同意,说自己有事,过几天会再来看望他们。其实赵电生是想回准备东西,他要尽快拜师傅。

    

    中午回去后,赵电生把杨三生的事给赵国平说了,赵国平不但没反对,反而很支持,夸赵电生会用人,他年轻的时候,没少见一些大户人家收留一些无依无靠的小孩来培养,知根知底,用起来顺手。赵电生可没想到他爷爷还有这老古董的想法,他只是想帮一下杨三生,最多也就让杨三生邦他做几年的事,以后要是杨三生有更好的前途,大家就各奔东西了。

    

    “三生,你打扮一下还是一个小帅哥,以后可要注意形象了,你可是我们赵式烧制的第十代传人。”赵电生得意道。

    

    赵电生把杨三生带到镇理了发,订了两套衣服,因为这个时候,是没有成衣的,都是先量好尺寸订制,最快也得要三天。

    

    在一旁看热闹的赵国平,对赵电生杜撰的这个门户来了兴趣。

    

    “电生你这赵式烧制有点意思,我以前怎么没想到了呢,算起来我也有不少的徒弟,分布在好多地方,要是把他们都联合起来,使用得当不是不小的一股力量,你最近不是想搞玻釉玻璃吗,我看陶瓷跟这个玻璃也差不多,能用玻璃的地方也离不开陶瓷。”赵国平一本正经道。

    

    赵电生没想到他一句拉场面的话,居然被他爷爷给当真了,不过仔细想想也是这个理,人多力量大,他现在是资金的积累阶段,多做点生意就能多看攒点本钱。

    

    下午赵电生又回归到一个人的世界了,新收的跟班杨三生被派出给堂哥当助手了,李向明亲处把杨三生带过去,给厂里管事的打了招呼,说杨三生现在是已经拜入赵国平的门下,赵国平在东望陶瓷厂也有点名气,加上李向明的关系,杨三生在东望陶瓷厂也就没会去欺负了,还有就是,一来杨三生能英语与赵济交流,二来杨三生对东望陶瓷厂很熟,赵济有什么风吹草动赵电生第一时间就能知道。

    

    赵电生来二峰玻璃厂已经好几天了,闲到无事的他到了玻璃车间,想看看厂里生产那些产品,除了给二峰玻璃厂的上级电工所做配套外,就是李向明这一两年开发的玻璃瓶生产线,看着这些石英砂配上一些辅料,在高温下熔化成橘红液体,又被注入模具,再冷却切口,最后回火就成了玻璃瓶。

    

    赵电生看着看着,嘴里就把玻璃瓶生产的步骤说了出来,成功的引起了在巡视车间的李向明注意。李向明是来检查玻璃瓶的生产情况,这年头玻璃瓶生产不像后世,使用过的玻璃瓶都已经没人回收了,现在可是玻璃瓶生产跟不上使用,很多玻璃瓶都是要回收的,这次李向明以低价接了一个大订单,所说他把产品生产盯得很死。

    

    “电生看来你对玻璃产品的生产工艺很熟啊?”李向明问。

    

    “了解一点。”赵电生难得谦虚一回。

    

    他前世是微电子专家,电子工业这一行算是一个跨度很大的综合产业链。尤其是各种材料,赵电生还是有点研究,就拿印制电路板来说,这上面就用到了玻璃纤维,玻璃纤维也算一种玻璃制品。

    

    “我看你未必,是不是有什么好路子啊,给我也说说。”李向明问。

    

    至从玻釉玻璃这个项目与赵电生达成了合作意向,李向明就发现赵电生这小孩有无数个让你想不到的点子,而且这些点子大多数都有可能实现。

    

    “真想听?”赵电生卖起了关子。

    

    “当然想了!”李向明道。

    

    “那无碱玻璃纤维这项目你敢搞不?”赵电生问。

    

    “这个真不行!”李向明头摇得跟波浪鼓一样。

    

    无碱玻璃纤维可是机电和电子工业中最基础的原材料,就李向明所知,现在的电子元器件都是集成在印制电路板上,而印制电路板的骨架材料就是无碱玻璃纤维,这可是市场上的紧俏货。

    

    无碱玻璃纤维的门槛有两个,一是先要得到无碱玻璃,因为现在一般的玻璃生产需要作用碱金属来作催化剂,从微观上来讲,就是碱金属加入玻璃中,会使硅氧四面体(s04)连续断裂,桥氧会生成非桥氧,因此使玻璃的结构松动,骨架强度减弱,从而使熔点下降,可对二峰玻璃厂来说他们根本就不能用其他催化剂来替代碱金属,连第一关的基本材料都搞不定。

    

    二是要进行抽丝,这过程中要用铂金坩埚,我国不出产铂金,多是从外国进口,统筹统管的,要搞到手难度很大,虽然国内也开发出来了替代的材料来制作坩埚,可是效果就要打大折扣了,这种国内的替代产品一般是用来生产中碱玻璃纤维的,不过中碱玻璃纤维因为不导电,不能用于电子工业。

    

    “看李叔,电子级玻璃纤维生产很难,便也不是没什么解决,无非就是资金问题?”赵电生笑道。

    

    “我要是有资金,也能解决,就是钱从那里来啊?”李向明为难道。

    

    “正因为有因难也要上,我看只要二峰玻璃厂上了这个项目,到时候再生产印制电路板,这可是增强电工所实力的倍增器,到时候李叔你在电工所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估计就要重用你了哈。”赵电生道。

    

    他其实早就看出来,李向明的志向不在二峰玻璃厂,他是想回到电工所去打拼,二峰玻璃厂中只是一个他过度的地方。

    

    “那电生你有什么高见啊!”李向明问。

    

    赵电生这法子还说真到李向明的心坎上了,他一直在想怎么回电工所,可自己想的办法,完全不是跟赵电生的想法不能比,高质量的印制电路板可是电工所的刚需。

    

    “那我们先要广开财路,玻釉玻璃这具项目外,还可以上平板玻璃,除了原料外,电子产品方面也可以挑一些简单的练手,比如组装紧俏的电视机……”

    

    赵电生说了好多,要是别人在李向明前说这些,他肯定不信,可是赵电生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李向明觉得他提的这些事都有可能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