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宝
字体: 16 +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三十六章 老者

    小白龙从天而降,与两条恶蛟激斗在一起。上河郡幸存下来的人亲眼所见,一龙二蛟在云层中不断飞舞嘶吼,满天的的带血鳞片从空中洒落下来。整个天地都被鲜红的血雨染的通红。

    战斗一直持续了一天一夜,最后才平静下来。

    雨停,大水也终于退了下去,幸存的郡人从城门楼下来,在郡外找到了两条恶蛟偏体鳞伤的尸体,尸体巨大无比,漂浮在上河水中,从河东一直一直横旦至河西。但是却不见小白龙的身影。

    最后众人一番寻找,才在河边发现一龙身人首的少女静卧在小山之上。

    人首龙身的少女一身白衣粘满鲜血,受伤极重,此时已经奄奄一息。对着郡人微微一笑,就闭上了眼睛,接着化作点点光雨消散在天地间。

    后来郡人感念小白龙之恩,便在她身陨之处建了个水神庙,称她为白龙女神。

    自此神庙建成之后,上河郡一直风调雨顺,很快就恢复繁荣。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白龙女神庙有求必应,香火极度旺盛。但是不知在何时,发生了何事,突然就断绝了香火,庙也被毁了,成今时这般模样。

    上河郡郡志只留这样一句:某年,上河郡爆发瘟疫,死伤无数,城隍大人算出瘟疫源头来自白龙女神庙,于是郡人伐山破庙,瘟疫得控。

    从此之后,一直流传这个神庙经常闹鬼,是个不祥凶地。所以当周若颖说出这是白龙女神庙时,陪读丫鬟知书才会大惊失色。

    知书看着自家小姐,想说些什么却欲言又止。

    周若颖只是一直呆立不顾,似乎在回忆着什么,双目泛泪。过了片刻突然跪了下去,对着神台上的残像跪了下去,拜了三拜就转身跑了出去。

    丫鬟仆人不明自家小姐怎么会突然有此举动,看周若颖走了也只能跟上。

    他们更没有发现,就在周若颖跪下一拜时,庙中某空间就生出了感应。

    神台之后,肉眼看不到的空间之中突然冒出了三个鬼影。站在中间一个鬼影冒出来一见到周若颖就被吸引住了,口中喃喃自语的说道:“没想到世间竟有此钟秀美丽的女子…”

    此时已是午时,为何还会有黑影鬼邪敢出来?

    按常人的认知,午时应该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辰,相传古时候犯人斩首也都是午时三刻的,还有种说法说这时候被处决的犯人连鬼都做不成,因为一冲到阳气就魂飞魄散了!

    事实上却是相反。

    物极必反,极阳后是极阴。

    有的老人时常会跟我们说,中午的时候不要经常在太阳下走来走去。原因是这个时候最凶。

    午时阴阳交替的阴气最重,夏天的中午人有时候经常无缘无故打战。小孩子在河里游泳淹死的也多是在中午的时候。而阳气最重的是鸡打鸣那个时候。

    周若颖回到家以后就大病了一场,家里的牛羊牲畜一夜死尽。各种灵异事件也层出不穷,最后更是满屋子的恶鬼现身,逼迫周家嫁女。

    回忆总想哭,有梦中的回忆,也有遇见张誉前后的回忆。周若颖一一想起恍若隔世。直到周乔夫妇俩转醒,才断了回忆。

    见父母都平安醒来,一家三口免不得又是一整大哭。

    待父母喝过汤药后,

    周若颖把他们睡着后张誉欲收她为徒的事告诉他们。她内心中已有了决定,但还是想请示下双亲。

    周乔听女儿说完后道:“换从前,为父定然会反对,但经此大难后为父想开了。你以后要是有什么决定,为父和你娘都不会反对你,一切让你自己做主。更何况天尊救了我们一家,这是对我们有天大的恩,我们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报答。天尊愿收你为徒,是你也是我们周家祖祖辈辈积来的福气!”

    “爹!娘!女儿就是舍不得离开你们啊!想一直陪你们到老。”周若颖哭道。

    “女儿长大了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哪有一直留在父母身边的理!再说,天尊说要收你为徒,又不是要逼你离开我们。只是不知做了天尊的徒弟,还能不能嫁人!我和你爹可一直希望你能有个好归宿!”周母说道。

    “爹!娘!女儿不嫁人,愿跟在天尊身边修行。能遇见天尊是就是女儿最好的归宿。”

    “既然如此,我们就好好准备准备你的拜师大礼。”

    张誉自从离开周家之后并没有回桃都村,而是一路向上河郡城走去。

    既然出来了,也就不急着马上回去。

    张誉一身书生装扮,像凡人一样一步步走在通向郡城的官道上。

    此时已是辰时末,阴衰阳盛,天气极好,朝阳升至半天,阳光灿烂明媚。

    张誉已封神,又有道宝护体,再加上此方世界怨气盈天削弱着阳气,所以以他阴神之体也可以在这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像常人一样在世间行走。

    这官道连接着上河郡城和码头,是郡中的一条主道,所以行人极多。

    来往客商的车马,贩夫走卒的担挑,还有不时鲜衣怒马疾驰而过富家公子们,再加上未曾被污染过的绿水青山。行走在其中,仿佛走在一副绝美的古风画卷中一般。

    张誉自来到这方世界后,还是第一次这样满怀闲情的逛在俗世人群中,感受这古时代的风土人情。他想如果不是恰逢乱世,在这天清地明的古代,百姓的生活该是无比幸福的事。

    张誉边走边赏着这沿途风貌,整个人都融入到这天地之中,与这天地自然浑然一体。沿途的行旅络绎不绝从他身边经过,却没有人注意到他。

    慢慢走着,看似闲庭信步,但移动的速度却一点也不慢。很快就可以看到不远的地平线上出现了一道城墙。

    离郡城不远了。

    这官道旁有一个小茶馆。小茶馆用茅草作盖,四周只有几条木方子作柱,看上去极其简陋。但胜在通风纳凉。小茶馆中摆放着几张简单座椅,此时已坐满了歇脚的客商。

    张誉初时并没想进去,只看了一眼就要离开。

    突然听见其中有人太谈论上河城隍,不由得就被吸引住了。

    仔细一看,只见小茶馆里坐着一个老头,老头六七十岁模样。头发掉剩几根,当门牙齿也不见了。此时故意压低声音在跟同座的一个三十来岁的男人说着什么。一张嘴,吐沫星子直向外喷。

    离得远,别人自是听不见他说些什么,但张誉却听的一清二楚。

    只见老头小声对那汉子说道:“上河郡要给城隍举行大祭,在老夫看来一点屁用都没有。”说到这里一拍手中那着的一块白布幡子。只见

    幡子上书“算无遗策”四个大字。

    “老夫掐指一算,上河城隍大难临头,现在正躲了起来。这天下除了老夫无人可以找到祂的藏身之处。”老头说完又从怀里掏出一本破破烂烂的书出来道:“老夫这里有一本奇书,你学成之后能知过去未来,夺天地造化。老夫见与你有缘,就送给你吧!吃你点东西就算了怎么样?”

    坐在他对面的那个汉子嗤笑一声道:“就你还知过去未来,夺天地造化了?今日任你说破嘴皮子也没用。你喝我两碗茶水,一笼包子。一碗茶水一文钱,一笼包子一吊钱。一共是一吊二文钱。一个仔都不能少。”

    老头儿见听那汉子这样说,大眼一瞪,怒道“凡夫俗子!你怎么这么灵顽不固呢?他日你学成我的奇术,以后给人家算算卦,看看风水都不知要强过你在这卖多少茶水包子?你能遇见老夫是你家祖坟冒了青烟了,是三生有幸!真是不知好歹!!”

    那大汉看也不看那老头一眼,侧身伸出手掌摊在桌子上了,淡淡的说道:“给钱!”

    老头儿腾地站了起来,正想说什么,突然发现,不知何时,自己面前竟然出现了一个书生。

    张誉唐突的出现,也吓了那汉子一跳。心道这书生是什么时候进来的?自己怎么没有发现。

    但是有客上门却不敢多问,一改慵懒之态。站起来笑问:“书生请坐,想吃点什么?”

    张誉在他们那桌坐了下来道:“来一笼小笼包,一碗茶。”

    “好咧!马上就来!”

    老头儿见张誉身穿白衣,头戴纶巾,飘飘然有出尘之姿。顿时就高兴起来。

    “书生,我看你骨络清奇,是万中无一的奇才,维护天下太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我这有本奇书,见与你有缘,就十吊钱卖给你了!怎么样?”老头子一笑,露出两块无齿的当门牙肉。

    “十吊钱?你怎么不去抢?”那汉子取来茶点正要给张誉摆上,听见那老头这样说,顿时大叫起来。

    “书生,你别信这人,这人…”

    张誉不待他说完就挥手制止了他。

    “十吊钱没问题,但是我想请老人家您先算一卦。”张誉对那老头子说道。

    “没问题!”老头说完,从布兜里掏出了三个铜钱。顺手一丢,一声脆响,三个铜钱滴溜溜的在桌子之上转动起来,片刻之后才静止下来。

    老头子淡定的看了一眼铜钱道:“书生是想问什么?”

    “寻人!”张誉道。

    老头子淡淡的嗯了一声,闭上眼睛,左手掐指不停地算着,一副高深莫测模样。

    张誉见了也不急。拿茶碗喝一口,又夹了个小笼包放在口里。就这样边吃边等着他。

    才吃了两个小笼包,老头子就睁开双眼道:“好了!书生你听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你要寻的人在书房之中,在女人身上。”

    “噗嗤!哈哈哈…你这老头…哈哈哈…”站在旁边的汉子听见老头这样说不由得大笑不止。

    “书生啊!这老头是在劝你要好好读书啊!书读好了钱女人自然就有了。哈哈哈!我说的对不对啊老头?”那汉子乐得不得了。

    但张誉听见那老头子说完却是神色一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