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出海
字体: 16 + -

第一卷 潜龙在渊 第九十四章 兵至

    “小姐,能看到那边的情形?”杨肃问道。

    “是啊,虽然夜里是不如白天那样明亮,但好歹这方圆半里之内,还是可以看清的。”语兰说完,又有些不确定的问道:“杨老看不见?”

    杨肃却是苦笑一声道:“小姐这双眼睛,不是凡间之物啊。”

    语兰依旧不懂他为何会有如此一说。

    难道,真的普通人都是看不见的吗?这双眼睛原来的主人到底是谁呢?语兰忽然有些想知道了,此前问起时小梨似乎隐瞒了什么,只是当时自己心中满是复明的唏嘘,却是没有深究,此时想来,定是大有因果。

    杨肃已经差人去城门外去寻找语兰所说的那个孩子了。

    夜空的星光开始隐去,已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了。

    “小姐,眼下城中营帐还是需有人坐镇的。”片刻之后,杨肃轻声说道。

    语兰明白杨肃对沙场厮杀的指挥,自己是远远不如的,而此前在军机会议商讨时,众人已经做出了杨肃城头指挥阵前作战,语兰大营坐镇调派四方城门兵力的部署。

    于是便应道:“好。”

    却没有立即离开,顿了片刻功夫,语兰再次轻声开口道:“拜托了,杨老。”说完,在黑夜里对着杨肃深深施礼。

    杨肃却并未转身,依旧静静的看着眼前的黑暗。

    在语兰离开后,杨肃却是仰头轻叹,一阵落寞。萧河之战的结局,他早已看清了。

    反击之策,并无大错,若是从前的孟家军,杨肃定是大有信心的,根本不必等到此时才开城门迎敌,那些久战沙场兵卒将士,会再萧河城下毫无退路的情形下力战至死,哈力齐所施展的那些阴谋阳谋,在破釜沉舟的誓死一战中,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

    但眼下的孟家军,却不行,这批士兵,几乎完全是新近招来的,毫无厮杀经验,甚至连力气也是没有多少的,虽然靠着孟家在萧河的两百年经营,补齐了武器甲械,但终究操练的时间太少,与凶残的胡军相比,差了可不是一星半点的,于战事起来说,谋略、勇气、武器、甲械这些固然重要,但终究是人的对抗。

    所以,拿一个新近凑起来十万之数的孟家新军,与几乎与冷苍山战事同龄的胡国大军来比,杨肃一眼就知道必输无疑,他不是语兰,对战事的胜负,他没有那么多的自信与希望,更多的,则是如何尽量取一个,对整个丰国大势的影响更好的结果。莫说是语兰的责问,便是被千夫所指,留下千古骂名又能如何,他杨肃要的,从来不是虚名,他要的,是心中测算出的最好结局。

    “禀杨帅,城外确实有个孩子,已经接回城内。”有士兵来报。

    杨肃没有回声,只是挥了挥手,那士兵便立即退走。

    “小姐,你的眼睛可真不简单啊。”杨肃自言自语道:“究竟是谁给了你的呢?”

    片刻之后,他却忽的哑然一笑,不由得微微摇了摇头道:“唉,算了,都这个时候了,还在乎这些干嘛。”

    天色大亮,东方天空的红日冉冉升起,萧河惯有的晨

    雾慢慢散尽。隐隐约约一支气势武威的军队踏着晨雾而来。胡兵,果然如青布所述情报一般,如约而至。

    当迷雾散尽的一瞬间,胡兵于萧河城墙百丈外停下,数万人的军队鸦雀无声,一种磅礴的气势,如高山大岳一般,沉沉的压在阵前,萧河城前的兵士,人人心中沉重不已,战前的激昂之情,在对手来临的一刻,终于消耗一空,剩下的也仅仅只剩下生或死。

    杨肃站在城门箭楼上,身边站着胡安,广胜等人。众人神情肃穆,静静的看着远方的虎狼之师,以及那迎风飘扬的胡国战旗。

    约莫半刻钟后,忽然从胡国大军中飞出一骑,奔着城门而来。

    城上弓兵队长向着身旁身穿铜甲的指挥官,投去了询问的眼色,那指挥官却毫无动静,也是如同箭楼上的主帅一般,波澜不惊的看着城下奔驰而来的身影。

    到了城下那胡国骑兵朗声喊道:

    “我乃胡国大军骑兵营副将辛炳航,城上的可是萧河主帅杨肃将军?”

    也不待有人回答,那人却是继续喊道:“杨元帅,我受胡国南征大元帅之命,前来与杨将军协商,若萧河城防军肯开城门投降,我家元帅绝不追究此前城中一概诸人冒犯之过,并且会向我胡国武王陛下奏请,加封杨将军为靖安候,其他城中各将一概赦免,只要肯加入我胡国南征大军,日后立下汗马功劳,必将……”

    “咻!”一支利箭穿透了城下之人的喉咙,鲜血四溅,那名为辛炳航副将只来得及将抚上喉咙,便立即倒下马去,落在地上一动不动了。

    杨肃将手中长弓扔向一旁正目瞪口呆的弓兵,然后风轻云淡的说道:“最见不得这种无聊把戏了,脏耳朵。”

    那弓兵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转身向身旁的头领看去,见其微微点了点头,心中便放下心来,适才一瞬间,他只感觉到一阵巨大吸力传来,手中长弓便拿捏不住,立即向主帅之位飞去,本是有些惊慌的,见身旁头领示意无碍,才总算是安下心来。

    “杨帅…”胡安却是皱了皱眉,轻声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我们……”

    “迂腐。”杨肃却是冷哼一声,不再说话。

    “来使与挑衅都分不清,还当什么将军。”广胜却是毫不客气,不屑的说道。

    “你…”胡安怒容顿显,便要理论。

    杨肃却开口冷冷说道:“好了,广胜说的没错,不管他是什么身份,这种满口胡言乱语的小喽啰,胆敢来我军阵前叫嚣,杀了就杀了,哈力齐那小儿要是不服气,我们大可以城下见分晓。”

    胡安冷哼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哈力齐早将此处情形看的清楚,此刻却是阴沉着脸,忽然开口道:“观井先生,给城中发信号。”

    “是。”观井先生躬身领命,然后手一挥,顿时一团火光从大军之中升起,接着天空中一声巨响响彻方圆数十里。

    城中那些粮草存放之处,忽然混战起来。

    隐藏在粮仓周围的胡国内应,各自按照准备好的方案,将那些看守粮仓的士兵一一击杀,然后将火油搬至粮

    仓四周砸碎,然后一把火扔下,整个粮仓便升起了熊熊火焰。

    浓烟一处接着一处升起,经旭日的红光一照,在蓝色的天空中显得异常妖异,一盏茶的功夫,整个城中已经有五处粮仓燃起了烈火,只有两处粮仓此时还在坚守,哈力齐毫不怀疑,片刻之后,那两处粮仓也同样会有浓烟升起。

    此时在城中一处僻静的码头,叶听风通过神识正冷冷的盯着那些围在眼前黑衣持刀人,而他的身后,是数十名鲜血直流的守兵尸体。

    昨夜,在送完情报后,叶听风为了躲避搜查,便尽量的向着一些偏僻的水道游去,不知不觉的,便来到了这处城东南偏角之处,本打算先于此处躲避一二,却不料在神识中竟是发现了一批身着黑衣的大汉。

    这些人不但怀揣利器,而且还推着几辆大车,车上装着几口大缸。叶听风瞬间就想起了此前杨肃说说的粮草之事来,心中略一盘算,便毫不犹豫的在水底潜伏着跟了过来。

    谁知这些人却在一处无人的瓦房下停了下来,似乎在等待着什么,叶听风并未轻举妄动,只是暗暗的盯着他们的举动。直到方才,城外一声巨响传来,这些黑衣汉子却是迅速起身,推着大车快速向巷子尽头处冲去,直到一处石砖石墙的巨大宅院前才停下。

    叶听风在不远处的水底,看着他们敲开了门,见是从里面又冲出了数名黑衣汉子,帮着手将车上的大缸,往院子里抬。当下便心知不妙,立即将神识放的更远,向着整个院子探去,这才发现院子内竟是一处粮草库,所放粮食不计其数,但此处的守卫,却一个个尽是倒在血泊中。

    见此,再无顾忌,叶听风立即从水中跃起,飞过院墙重重的落在地上。那些黑衣汉子骤然见从天上落下一条大鱼来,也是心中大惊,于是纷纷亮出武器,围了过来,方才有了此刻情形。

    那些黑衣汉子,相互一看之后,虽然有所慌乱,但见城中早已从不同地方升起了浓烟,知道耽搁不得了,便再不犹豫,寒光闪闪,纷纷向着叶听风砍杀过来。

    眼见刀身砍下,叶听风却不闪不躲,只是一个透明的护罩立在身体四周浮现而出。

    “彭!彭!”长刀砍在护罩上,竟如同砍在金石上,溅起了星星火花。而叶听风身上的护罩却丝毫未损,甚至连晃动一下都没有。叶听风见此却是暗中点了点头,略一思索,便将护罩撤去。

    那些黑衣汉子,明显一愣,一个个头皮发麻,手脚疲软犹豫不前,这大鱼定然是水中的妖怪,畏惧之心顿起。

    忽然,叶听风的身后,一阵恶风传来,一个身材矮胖,却满脸络胡子的大汉,手持一把簸箕大的开山斧从天而降,狠狠地斩在叶听风的身上。

    众人所见,这一斧子下去,莫说血肉之躯,便是千斤巨石怕也是要当场碎成灰粉,更何况鱼妖似乎刚才已经将身上那团能挡刀剑的白光撤去。

    就在众人以为斧子定然建功之时,却听得轰然一声巨响,精钢铸造的斧刃,已经崩碎成了残渣,那矮胖汉子被斧身反弹的力道狠狠撞飞,重重的落在地上,七窍流血,眼见是活不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