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出海
字体: 16 + -

第三十三章 上山

    阿公猛然回头一看,却顿时双目瞪的滚圆,直愣愣的看着叶听风,手里刚捡起来的鱼儿顿时落在甲板上蹦来蹦去。

    “阿公吆,你咋会犯愣咧。”阿民见阿公如此模样,心里顿觉好笑,接着说道:“看来以后吆叫你楞头公咧,嘿嘿…”

    “阿民,你莫要讲话。”阿公却是一脸严肃,非常的郑重其事,毫无往日的嬉笑模样。

    阿民少见阿公如此模样,心里顿时起了警觉,便也不再说话,顺着阿公的眼神,看向了叶听风。

    忽然见阿公竟跪倒在甲板之上,伸手将毫无反抗之力的叶听风捧起,仔细的看着他身上的伤口。

    “阿民,去那水桶过来吆。”阿公道。

    阿民有些疑惑,却也收敛了往日的模样,走到舱后,取来一只木桶,放在阿公的身旁。

    “哎吆,楞头脑,你就不知道装些水咧?”阿公却是又气又急的叫道。

    “哦!嘿嘿……”阿民讪讪一笑,又拿过桶装好水,放在阿公的身旁。

    阿公小心翼翼的将叶听风放在水中,顿时,窒息的感觉渐渐消失,意识开始越来越清明,他早已认出了这位老渔夫,却正是在那上游的留仙湖里所闲谈的三人,只是今日却未见那阿虎同来。

    阿公将装着叶听风的水桶放在舱后,便开始帮着阿民一起,将渔网里的鱼虾收拾,阿民数次与他说笑,却见往日那风趣的老头,今日竟心事重重,心不在焉的样子。

    阿民自讨没趣几次之后,便耸耸肩,不再多说闲话,腾出网来,便在阿公着急的催促之下,划着船向着河道驶去。

    阿民和阿公的家,是在古城的城郊一个村庄里,一条窄窄的河道,约莫有二三里长,沿河却住着四五十户的人家。

    正直日落将近,炊烟袅袅,各家正备着晚饭,香气在这小小的河道里飘荡着,阿民和阿公的渔船在河边停靠着,阿民和阿虎带着家里的妇人和孩童,正兴高采烈的将船舱里的鱼虾,往自家的水塘里搬。

    阿公却只带着一只木桶,往自家的院子走去,静悄悄的,没有女人温暖等候,也没有孩童欢欣的吼叫,阿公却是已然独自生活数十年了。

    房间有些昏暗了,阿公便点上了油灯,昏黄的火苗跳跃着,将周围映的红灿灿的。

    来不及喝口水,阿公急忙将从穿上带下来的水桶提过来,放在桌边,忽然极其恭敬的施了一礼,仿佛自言自语般说道:

    “水灵大人在上,小老儿年有鱼拜礼了,上月在留仙湖里,见过水灵大人一眼。承大人的恩情,允许小老儿捕些鱼虾养家糊口,实在是天大的恩德,小老儿感激不禁。”

    阿公说着,又重施一礼,脸上真诚之极,却是没有了往日的乡声乡调了。

    “今日再次见水灵大人,竟是侥逢大人养伤之际,捕捞惊扰之祸,乃是小老儿一人所为,跟我那侄儿阿民没有半点的关系,还望大人莫要怪罪他,小老儿一人自行承担。”

    叶听

    风听见阿公的话,却是心里极为感动,这位老渔民,所说是以捕捞鱼虾为生,却从不做那狠绝之事,对水中生物敬畏有加,遇上祸事之时,竟然愿意自行承担,不愿多牵连他人,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好人,比那吴敬之之流,不知好了多少。

    但此刻他功力全失,甚至神识枯竭,传音之术,却是点滴都施展不来,只能安安静静的在水底看着他。

    阿公见叶听风久未回话,却是心里暗暗沉了下去,只道是水灵大人已经生气,却不知他心中的水灵大人已经连游动的力气都没有了。

    日头尽没西山,天色昏暗,家家户户点起来灯火,河边蛙鸣一片。

    “阿公吆,吃饭喽!”门口跑进来一个阿虎,却是扯长了嗓子叫道。

    “知道咧!就来。”阿公有气无力的说道。

    “阿公,莫的拖拉,大嫂今儿是炖了一锅子牛肉吆,阿虎我都口水收不住咧。”阿虎笑呵呵的说道,还摸了摸口水。

    “楞头脑,莫的出息,一点肉就受不了咧。”阿公挤出一丝笑容,却是渐渐的起身,复杂的看了一眼桶里的叶听风,便吹灭了灯,跟着阿虎往外走去。

    黑暗里,叶听风静静的沉在水底,却是尝试着修炼起来。半刻之后,无奈的在心底谈了口气,根本感应不到任何灵气的存在,自己恍如当年还未修炼的时候,只是不知没了修为的他,生命还有多久。

    那阿公却是足足去了两个时辰,才醉醺醺的回了家,往床上一趟,不久便响起了鼾声,对叶听风这“水灵大人”却是彻底的忘却了。

    叶听风倒也落的清闲,便慢慢放松,试着让身体进入入定之中,再次试着做那无用功的吐纳聚气。

    天色才将将亮起,正修炼的叶听风忽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

    “阿公,阿公,开门吆!”阿民的声音响起。

    阿公睡眼朦胧的睁开眼,打开了门,疑惑的问道:“咋咧,阿民,大晚上的让人莫的睡觉吆。”

    阿民却是不理会阿公,一边往屋里进来,一边四下寻找着。

    忽然,阿民向着装叶听风的木桶走来,阿公一看,这才想起了什么似的,脸上闪过惊惧之意,伸手就想去拦阿民。

    “阿公…”阿民却是停下身来,转头看着阿公,微微摇了摇头,脸色郑重的看着他。

    “阿民……我……”阿公一时语塞看着他,脸上的惊惧之色渐退,却是多了一抹决然之色,终于松开了手,让开身形。

    阿民看着阿公退去,叹了口气,便不再迟疑,在阿公的注视下,提起水桶,向门外走去,阿公呆呆的立在原地,一脸失魂落魄。

    “喔喔!”村里的公鸡一遍又一遍的打着鸣,叶听风已经被阿民带上了一条小舟,在晨雾弥漫的清晨里,顺流而下。

    日头渐渐升起,河边一阵阵的微风轻抚着,晨雾慢慢散尽,阿民与叶听风却已经从某个渡口上了岸。

    渐渐的人声鼎沸起来,似乎是来到了某个街市

    。

    是要被卖了吗?叶听风心里悲哀的想着,这绝对是此生以来,最憋屈的日子,自己可以死在求道的路上,却绝不能挣扎在走卒贩卖的秤杆上,但此刻,除了两腮可以自行的张合,他什么也做不了。

    终于,阿民停在了某个地方。

    “车把子,去红云山不吆?”阿民忽然问道。

    “去得咧,十个铜板吆。”一个声音说道。

    很快的叶听风便被带上了一辆马车,颠簸着向远处走去,却是渐离了那闹市,向着僻静的一条小路走去。

    阿民与那车夫不停的聊着些奇闻逸事,叶听风被随意的安放在马车的角落里,随着马车的颠簸,桶里的水一点点的滴撒在路上。

    “客官,可是要去红云山的红光寺吆?”车夫问道。

    “是的吆,不去红光寺,还去什么红云山咧。”阿民道。

    “那是,那是,红光寺的名气太大吆,一年到头,都不缺上山拜佛的咧。”

    车夫用鞭子轻抽在马的后背上,赶了句号子,便又说道:“那红光寺听说可灵着吆,好多求子求缘的,好些都遂了愿的,这条道上,好多的官老爷,都驮着财帛去还愿咧。”

    阿民轻轻一笑,却并未接口。

    那车夫不以为意,看了一眼渔夫打扮的阿民,又接着说道:“客官,你这一身打扮,却是叫人看不懂去寺庙做啥吆。”

    “我也是还愿咧。”阿民说道:“前些年,我在红光寺拜了佛,当年吆,就生了两个大胖小子咧,嘿…”

    “哈哈,那是得还愿吆。”渔夫大笑着说道:“看你渔夫的样子,又带了一条鱼,莫不是要给庙里送吃食?我可告诉你吆,红光寺的师父,都是吃素菜馒头的,可不吃肉荤的咧。”

    “我晓得吆,我这鱼,可不是吃的,那是要送到红光寺的莲花池的咧。”阿民说道。

    “莲花池?”车夫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过来,“哈哈,我晓得咧,你是让那鱼,来分庙里的斋饭的吆。”

    两人同时大笑起来。叶听风却是听明白了,也明白了自己接下来的命运,心里无悲无喜,却是已经不再计较那么多,只想着尽快恢复法力再说。

    车子继续颠簸上路,整整走了半天,才到了一个山脚之下,阿民付了车钱,便提着水桶向着上山的石阶上走去。

    忽然,就在阿民踏上山路的哪一开始,叶听风感觉到了一种祥和之极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他那冰冷之极的心,忽然感到一缕微光,但接着,又有一种深沉的悲伤涌动而来,让他不禁潸然泪下。

    而阿民却仍旧毫无察觉,依然喘着粗气,不停的向山上走去,似乎有些累,他便找了阴凉树下,翘着脚,休息起来。

    叶听风被那悲伤的气息缠绕着,不能自已,却猛然感觉到,有一道目光穿透了山间的清风落叶,穿透了亭台尘埃,落在他的身上,顿时心里一惊细细分辨,却消失不见,山水依旧,万物仍旧在祥和与悲伤里自由生长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