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天宇下乡
字体: 16 + -

第八章 后山清泉

    两人紧赶慢赶,总算在大雨降下来之前赶到了清泉村。

    和郝大勇话语中介绍的一样,清泉村不愧是庆华县有名的“不发达村落”,站在村头的易天宇放眼望去,整座村子几乎没有几座新建的房屋,大部分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房子。

    “大勇,我初来乍到,对这清泉村也不是很熟悉,正好路上和你这样一番攀谈下来,我觉得你这个人挺靠谱的,用我们老北京的话来说,你这个人局器,好打交道。”

    “这样,我刚到村子,啥都不知道,得先进行一番详细的调查,要不你陪我几天?!”

    “没问题,别的地俺郝大勇不敢胡咧咧,但是这清泉村,就是谁家的鸡长啥样我都一清二楚!这件事情就包在俺身上了。”

    面对村里的新任村支书的邀请,郝大勇怎么会有拒绝的道理,要知道他之前见过最大的官就是老支书了。

    现在老支书不在了,又来了一个小支书,自己怎么跟支书就这么有缘呢?!

    找好了向导,易天宇在新晋向导郝大勇的带领下,来到村子的村支部报道。

    对于易天宇的到来,清泉村的村支部早有耳闻。

    对于村子上会来一个像易天宇这样的清华大学的博士毕业生,清泉村的村支部自然是双手双脚赞同对方的到来。

    因此易天宇上午才到村支部报道,吃过一顿简朴不简单的午餐,易天宇就得到了自己在清泉村的住所——一间看上去有八成新的一层老瓦房。

    易天宇来的匆忙,除了一些换洗衣物,以及自己做农村实践调查所必要的仪器设备以外,就几乎再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了。

    因此提着这点东西就上任的村支书易天宇,得到了清泉村的大力支持。

    当然,这所谓的“大力支持”也只是一间老瓦房,以及一张床铺和部分的生活必需品。

    见住所问题得到了解决,易天宇草草在村支部和三位村干部吃完了接风宴,便在郝大勇的带领下,对清泉村开展了全面详细的调查和情况摸底。

    然而一天跑下来,易天宇的本就凉了一半的热心此刻终于彻底凉透了。

    “今天在郝大勇的带领下,我对清泉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清泉村原本有三十二户人家,在这三年时间内,陆续有八户搬离了清泉村。如今清泉村仅剩二十四户人家,青壮劳动力基本为零。”

    在崭新的日记本上,易天宇写下了自己在村子里奔波了一天以后得到的调查结果。

    “清泉村如今的村民多以留守老人与儿童组成,村子极度缺乏劳动力。并且清泉村的耕地多为贫地,缺乏肥力,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

    回想起下午自己顶着大太阳跑到清泉村的田间地头进行考察的经历,虽然头顶上就是不断喷吐着热浪的太阳,但是易天宇整个人却是如坠冰窟。

    清泉村的地势比起附近其他的村子可谓是吊车尾一般的存在,村子三面环山,海拔又高,耕地更是左一块右一片,大部分还是开垦在山上的梯田,收成多少完全看老天爷的脸色。

    “同时清泉村中基本没有其他农副产品的生产,经济作物的种植情况极度恶劣,村民收入严重低于人均收入水平。”

    写到这里,易天宇再度长叹一口气。

    虽然在来之前自己就预料过会遇到不小的困难,然而易天宇发现当自己真的面临这些难题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真的是有些想当然了。

    “这下牛皮吹大发了,要是谢晨廉在这里,非得狠狠嘲笑我一顿不可。”

    看着老瓦房有些破旧的天花板,以及那悬挂在房顶上的那盏白炽灯,易天宇不由苦笑起来。

    “只是今天在走访过程中,我发现这些村民经常提到一个人的名字。”

    看着日记本上那用双引线标出来的名字,易天宇不由轻声念叨起来。

    “杨老根!”

    “我要是想要在清泉村站稳脚跟,就必须跟这个杨老根建立深厚的关系。”

    想着想着,易天宇不由深深打了个哈欠。

    “今天走的路怕是比我一年走得还要多,两条腿恐怕都不是我自己的了。”

    用力地捶了捶自己的两条腿,易天宇走到木床上缓缓躺下。

    望着窗外璀璨的星空,易天宇忽然觉得自己今天一天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不知道这个时候小颖在干什么,她过得怎么样了?工作累么?”

    虽然和李荷颖之间仅仅分别了一天,但是易天宇却觉得自己如隔三秋。

    怀着对李荷颖浓浓的思念,身体的疲倦还是让易天宇很快进入了梦乡。

    翌日清晨,美美地睡上了一觉之后,易天宇顿时发现自己身上的疲倦一扫而空。

    吃过早饭,易天宇又揣着他的笔记本走出了那间老瓦房。

    昨天和郝大勇分别的时候,易天宇就和他说好了,今天要带他去勘察清泉村后山上的那口山泉水眼。

    刚到村头,易天宇就看到了村牌下站着的郝大勇。

    “走吧老弟,今天俺带你去看那口山泉水眼。”

    见到易天宇,郝大勇显然很开心,他连忙出声催促着前者。

    在郝大勇的带领下,易天宇走上了平时村民们挑水走出来的小路。

    为了方便挑水,村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人查看这条通往山泉的小土路。

    虽然这条小路就跟羊肠一般弯弯曲曲,但是好在路势平坦,易天宇虽然走得有些辛苦,但也比昨天好上太多。

    一路上,郝大勇都在向易天宇介绍这口山泉水眼的神奇之处。

    “据说这口泉眼最早是别的村子的人发现的,但是因为发现的人住的地方离这里实在太远了,所以就没有在这里定居。”

    “后来当时为了躲避战火,附近村子的一些不肯离开家乡的村民就躲到了这座山上靠着这口泉眼勉强度日。”

    “不过后来和平以后,这些已经在这里住下来的村民就往下搬了一点,变成了今天的清泉村。”

    听完郝大勇说完这段清泉村的发家史,易天宇这才有些明白为什么县政府对清泉村搞贫困搬迁,村子的人却死活不愿意。

    “而且更神奇的是,这座山泉水眼里冒出来的水冬暖夏凉,味道特别好。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这附近闹旱灾,方圆百里都没有水了,这座泉眼却还是可以冒出水来。”

    说话间,郝大勇拨开一片小灌木林,林子的后面,便是易天宇这次考察的目的地——后山清泉。

    就像郝大勇介绍的这样,为了方便取水,清泉村的村民们在泉水汇聚成的小水潭的岸边搭建了石板,还用条石搭建了石梯延伸到水潭边上。

    另外,为了防止山上的动物破坏这座泉眼,水潭的附近还用木头钉了一圈护栏。

    走了一路说了一路的郝大勇这会早就口渴了。趁着易天宇在水潭附近勘察的时候,他三两步冲到水潭边上,变戏法似的从一块石板下取出一个木勺,趴在水潭边上舀水喝。

    “来,易老弟,你也来试试,这水可冰可甜了!”

    听到郝大勇的呼唤,易天宇放下手里的笔记本,走到水潭边上接过郝大勇手里的木勺。

    泉水一入口,易天宇就觉得自身的热气被这冰凉甘甜的泉水给消去了一大半。

    看着易天宇脸上露出舒爽的神情,郝大勇顿时哈哈直笑,“怎么样,没骗你吧,这水好喝不?!”

    “好喝,这泉水真的是好喝!”

    一口气将木勺里的泉水全部喝完,易天宇忍不住伸出了大拇指。

    点赞,交叉点赞,疯狂点赞!

    “是吧,县里让俺们清泉村从这里搬走,那我们哪里还能喝到这么好的水呀?!你不看看,俺们村上的老人家个个都七老八十了,哪一个身子骨不是硬朗的很?!”

    有道是说者无心,听者有心。

    郝大勇随口一句抱怨,却让易天宇想到了什么。

    喝完水,易天宇又从自己的口袋里摸出一个水样采集瓶,然后俯下身子,用泉水把瓶子给装满了。

    “老弟你这是干哈?!”

    “不干哈,我装点泉水然后拿回去托人帮我化验一下,这泉水里面到底有啥。”

    话一出口,易天宇就有些悲哀的发现,自己的北京口音在郝大勇的东北口音前完全没有多少抵抗力,这才昨天听了一天,自己现在说起话来也带着点东北口音。

    “难怪当初家里人都不让我那个小侄子看那个什么《熊出没》,合着这东北口音的杀伤力也太强了一点吧。”

    想起当初在家的一件趣事,易天宇不禁莞尔一笑。

    而听到新任村支书的话,郝大勇一张国字方脸上满是懵逼的神色。

    “水样,采集,检验?!这都哪跟哪呀?!”

    “好了,既然山泉已经勘探完毕了,那我们就回村子去吧,我还想找一个人聊聊天。”

    易天宇站起身,将木勺还给了郝大勇。

    “谁呀?!”

    “杨老根!”

    易天宇嘴里吐出那个被他记在日记本上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