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位面武道路
字体: 16 + -

第1章 穿越

    终南山,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它东起盛产美玉的蓝田县最东端的杨家堡,西至盩厔县最西界的秦岭主峰太白山南梁梁脊。《左传》称终南山“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唐代诗人李白更是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终南山脉之西,盩厔县县城中的一处宅院里,一个六岁的小屁孩坐在水池畔的凉亭里呆呆的发愣,赵子阳来到这个世界已经三天了,但是他对自己灵魂穿越到这个世界还是不能接受,作为一个国企职员,不到二十七岁就独自在广州买了套一百二十级平米的房子,虽然有一大笔贷款要每个月按期还,但还是有大把美好的未来时光等着他呢,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个单亲母亲需要供养呢。因此虽然穿越了,但是这可一点也不是他想要的。赵子阳清清楚楚记得,他是就凌晨四点多下了夜班回到单位宿舍,洗漱完毕躺到了床上,一觉醒来就变成了这么一个小屁孩,稀里糊涂的就这么穿越了。

    三天时间里除了按照以前的生活习惯由漂亮小丫鬟服侍着吃饭睡觉外,大部分时间,赵子阳都是一个人坐在这个荷花池畔的凉亭里呆呆发愣,就是为了回想小屁孩以前的记忆,这些记忆很久远,远在他穿越前在现代社会生活的二十多年之前,好像是前世一般,朦朦胧胧之间和他自己本身小时候的记忆交织在一起,他感觉这些记忆本来就是他的,只是突然之间想起来了了一般。

    至于为什么要去回想这些记忆,不回忆的话他连赵府里帮佣们的话都听不懂,更不想一开口就是一连串普通话吓坏自己的贴身小丫鬟。这个时代每个地区的方言都不一样,官方语言更是跟现代普通话差了十万八千里,虽然对于一个六岁的小孩来说,会说的话实在不多,但他也不想表现出一点特殊之处。

    再一个就是他想要知道他所处在那个时代,是穿越到古代还是一个以世界这个是一个大问题。庆幸的是这一世他生在一个大户之家,看看这占地顶一个足球场的宅子,以及宅子前后院进出的帮佣,所以他根据记忆里的回忆和府里帮佣们的交谈的话,知道了这个世界处于前世历史中的明朝中期,至于是哪个皇帝在位就不是这些普通百姓能知道的了。

    这一世,他还姓赵,小名阳阳,这几天里出了小丫鬟阿紫照顾他以外,还有就是他这一世的母亲李氏,虽然李氏对他偶尔也会照顾她,但更多的是在打理家业。

    他们赵家在赵子阳父亲刚娶她母亲时也只是靠诗书传家,说是诗书传家,家里也就是有一书架诗词古经,当时他父亲赵珺还没有考上秀才,虽然父母早早去世,只靠几亩赵珺祖传下来的几亩薄田才不至于挨饿受冻,也是赵珺自己眉清目秀,长相俊朗,被私塾李先生的女儿李氏相中。李氏长相只能算是入眼,但是自幼聪慧,颇得赵子阳他外公喜爱,跟着外公读了不少书,自幼也操持家务,也算世事练达,能够洞明时情,看清本质。

    自赵子阳父母赵珺和李氏婚后,赵珺在李氏的督导之下,先是练了一手好字,后来没多久就在县试中一举中第,考了个秀才。接着在赵子阳一岁多时,赵珺西安府府试中第,考中举人,此后他赵家一发不可收拾,,在赵子阳母亲李氏操持下有了现在的家业,县中上百户人家几千亩良田托庇他赵家门下,赵家自己也有将近十顷良田。因为母亲李氏对托庇自家门下的良田收租只有什三,所以这些人家在农闲时都会按规定来赵家帮佣。半年前,李氏再次怀孕没多久,父亲赵珺就附近赶考去了。

    “等到父亲回来差不多就是我开蒙的日子,算算时间也快了。”坐在凉亭里的赵子阳任思绪乱飞,一会儿想念前世的母亲,一会儿思考目前的状况,或者考虑未来的打算。“既然穿越一次,就要把握住机会,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前世的无数次失败气馁被同学老师看不起决不能在今生发生。”就在赵子阳这么想着的时候,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入陷入沉思的赵子阳耳中,紧着这就是贴身小丫鬟阿紫暖声细语的陕西方言:“小少爷,你怎么又一个人跑到凉亭来了,夫人知道又要责骂阿紫了。”

    听着这些阿紫奇怪的发音,赵子阳一翻白眼,虽然觉得声音含好听,配得上她精致的俏脸,但赵子阳心里还是一阵翻腾,“谁他妈说一穿越就可以听得懂古代人说话了,一穿越拿本书就可以看懂了,不说这个时期的圆体繁体字,就是那些竖着写没有标点的书籍,反正我是听不懂,也看不懂这个时期的书。”

    不说赵子阳在你那里翻白眼吐槽,小丫头阿紫一看到他这搞怪的表情,就伸手就想来蹂躏他胖嘟嘟的圆脸,也就是赵子阳从三岁起就是阿紫带着长大的,他也才会不介意阿紫这么跟自己表示亲近。

    看着朝自己蹂躏而来的光滑如玉的魔爪,赵子阳腾的站起身体爬到了石椅上,接着一跳窜进了小阿紫的怀里,感受着这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十六岁少女身体,赵子阳嘿嘿笑着在小阿紫怀里一阵折腾。

    小阿紫当然感觉不出赵子阳这占便宜的心态,毕竟是才六岁的小屁孩,谁能想到这么一孩子体内居然住着一个成年的灵魂。“别闹了,夫人在前院大厅正找你呢。”她一边顺势把窜进自己怀里的赵子阳抱正,一边用清脆声音的说着。

    “那走吧,阿紫姐姐,我要去见娘亲。”赵子阳用着奶声奶气却吐字清晰的方言说完后,从阿紫柔软的怀里窜了下来,接着迈开小步子,踩着鹅卵石铺成的小路朝前院大厅飞奔而去。

    坐在前院大厅椅子上的李氏,刚刚听了夫君赵珺托同年好友传来的消息后正低头沉思,心绪不宁时,却突然听到门开一阵“母亲”呼唤,抬头看见门外儿子赵子阳迈着小腿跑了进来。“母亲,听阿紫姐姐说,您找我?”跑进来赵子阳突然间装的跟和小大人似的,奶声奶气的边说着边去抱着李氏的腿,不过他长气不接短气的声音却一下子就把李氏逗乐了。

    按照往常记忆来看,赵子本不会这样,他本来打定主意是装小屁孩的来蒙混李氏的,但是进来时他却留意到母亲眉宇间的一丝恐慌,这让他心里顿时有了不好的感觉,要知道他这位母亲可不是简单的女强人,一般不会在儿子面前表露出这样的表情的,所以他就伪装成了前面的样子,一方面是为了逗母亲李氏开心,另一方面却实想弄清楚何事弄的母亲心绪不宁。

    李氏看着跟前装的跟个小大人似的赵子阳,心情稍好,他儿子自小聪慧,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开蒙,却可以将《三字经》、《千字文》倒背如流,将来努力进学说不定可以超过他父亲赵珺进士及第,进一步光大赵家门楣。

    心里这么想着,面容却板了起来,“阳儿,今日可有顽皮,蒙文可曾诵读?”看着板起脸来的母亲,赵子阳心里又开始吐槽起来,“本少爷可不是以前的小屁孩儿了,还想吓唬我不成。”面上却赶紧把头摇的跟个拨浪鼓似的,嘴上还不停的说着:“诵了,诵了,不信你问阿紫姐姐,我可是当着她的面诵的。”接着他赶紧岔开话题,“母亲,母亲,弟弟什么时候出来呀,他在你肚子里都好久了,我什么时候可以看见弟弟呀。”这话说的奶声奶气,伪装的可真是个六岁顽童。

    听了这话,母亲李氏却叹起起来,脸上也多了几分挣扎,似乎在犹豫什么,坐在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说。就在赵子阳装小屁孩装的不耐烦时,李氏也下定了决心,抚摸着儿子的小脑袋,“你父亲赴京赶考未能上榜,回乡途中在开封府一客栈喝多了酒后和嵩山剑派的江湖人士起了冲突,被重伤一病不起,幸得同年好友相助,请了华山派的封不平等大侠三人相助,将你父亲送到了名医平一指那里疗养,虽然伤情稳住,但也需一年半载才能伤愈。”说道这里,李氏顿了顿,看向赵子阳,见他一脸似懂非懂,脸上又多了些不忍。赵子阳哪里是似懂非懂,实则心里是掀起了惊涛骇浪,“尼玛,这哪里是正常的明朝历史世界,分明是《笑傲江湖》小说世界,这是要古代官场奋斗演变成武侠冒险的节奏好不好。”

    不提赵子阳一点也没有把心思放在受伤的父亲赵珺身上的吐槽,“那平一指有个怪号叫杀人名医,意思就是医一人要求被医者按他意思杀一人,他看在你父亲是名举人的份儿上,也不是什么江湖中人,因此也不要我们家杀什么人,更不要什么诊金,就要求你父亲找一名聪明伶俐会读书的孩童给他做药童,急切之间我们家哪里找得到这样的孩子,更不要说能读书的孩童家境也都不差,我们家又怎么能将别人家这样的孩子送去做药童,所以我只能能将你送去。”

    母亲李氏接着又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也不管还是六岁的他能不能明白,说完后也就愣愣的看着他懵懂的脸庞,泪水也慢慢留了下来。“母亲,你怎么哭了?不过,喝酒是什么,江湖人士是什么,什么是嵩山剑派,父亲喝酒后为什么会和江湖人士起冲突……名医又是什么……药童是什么?”赵子阳实在受不了母亲李氏的眼泪,只能做出一个六岁孩童该有的表现,开启了十万个为什么模式,奶声奶气的照样说了一连串,只把李氏问的一愣一愣的。等李氏反应过来后,又是惊喜又是伤心,一把抱住还在等她回答的赵子阳。被抱住后一脸蒙逼的他哪里还能不明白,自己问过头了,一个六岁孩童哪能记住这么一大段话,更重要的是还能把每个问题问道点上,虽然很多问题对于大人来说的确很白痴,但这的确是六岁孩童不可能知道的,他能问出来就说明他问到了重点。

    抱着赵子阳的李氏不管心里怎么内疚和挣扎,默默地流着眼泪,心里已经决定将他亲自送往开封府平一指那里做药童。虽说未来成为一名大夫要比读书考功名差上很多,但是至少也是一条不差的出路,更重要的是,他们这个刚刚有起色的赵家实在离不开已经是举人的赵珺,纵然赵珺今后不能中进士,但他们赵家也起码也有了依靠,不至于被盩厔县的其他大户分食。

    这一次被母亲紧紧抱在怀里的赵子阳没有再折腾,因为他从母亲的力道感受到了决心,所以只是静静地趴在母亲怀里,体会着母子之间浓浓的不舍。

    接下来几天,在母亲的安排下,留下贴身小丫鬟阿紫和从小跟着母亲的张婶照看家业,母子两人和一名婶子坐上了马车,婶子是为了照料怀胎六甲的母亲才跟上的,马车后面跟着五六名有着庄稼把式的汉子,在车夫的赶车声中,一行人缓缓踏上了前往开封的官道。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