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残阳
字体: 16 + -

第二十二章 郑昌遗嘱

    “郑大人快不行了。”一见面,秦川立马被这个消息惊住了,随后他被老朴和小顺带进了树林,来到郑昌躺着的地方。秦川一看,绝影岛烽燧台的那班兄弟,除了郑昌、老朴、小顺,还只有梁桂在了,另外他看到照料郑昌的正是他在多大浦救下的那个尹姓的女子,脸上倒是不黑了,但头上身上全都是灰尘草屑,蓬头垢面的完全是一副难民的样子。

    “郑大哥,你受伤了?李大山和林和泰他俩呢?那天你们不是一起走的吗?怎么走到这里来了?”秦川问道。

    郑昌看着秦川和秦川身后的士兵,显然那些士兵是以秦川为首的,而秦川旁边的李根来虽是小旗装束,却也对秦川甚是恭敬,郑昌若有所思,并没有立即回答秦川。

    秦川以为郑昌还在遭受伤痛的折磨,就转身对李根来说:“李队正,你带人去看看,统计下人数和食物,再问问他们想往哪里去,愿不愿意跟我们走。”

    “是,秦大人。”李根来随即带士兵们分散开来。

    郑昌听到李根来称呼秦川为“大人”,眼睛一亮,又见到小旗装束的李根来遵令而行,更是大为惊诧,他坐起身,对老朴等人说:“你们先外边去一阵,我有话要与秦兄弟单独说道。”

    老朴和小顺看了看秦川和郑昌,就离开了,郑昌又对那女子说:“尹家大姐,你也出去吧,我自己能看护好自己。”

    那尹姓的女子对郑昌和秦川道个福,跟着也离去了。

    郑昌却并没问秦川这几日所经历之事,而是自顾自的叙述起来:“那日你我分开后,我带着十余人和逃亡的军士百姓一起奔东莱而去,快到东莱时遇到了釜山逃难来的一些妇孺,得知釜山失陷,郑大人殉国,倭寇在釜山大肆屠杀,仅余两三千妇孺不杀,放归东莱。我本欲殉主,却为众人所阻。

    “后至东莱,因天色已晚,城门不开,我等只得在城下歇息。次日晨时,听闻倭寇将至,我等绕城而走,到得北门时见官军百姓俱在逃难,城门拥堵,无法进城,人人都说是东莱已破,满城官吏军士百姓尽在逃亡,遂也一起逃亡。

    “走不多久,后面又有消息,说是东莱未破,皆是内奸谣言,于是众人又停下歇息,我带烽燧台的两个兄弟返回城去探究竟。回到北门,见城门已闭,城上确实还是我朝军士在把守,一问才知倭寇并未攻破城池,现在南城尚在激战,东西两边也有倭寇出没,唯独北门没有倭寇。而我等身份不明,不能进城,要待退敌后,才能进城。

    “于是我就让小顺回去报信,说是东莱未破,让众人暂且于路上休息,如果能够退敌,大家自可回城,不曾想这却害了许多人的性命。午后不久,城上突然大乱,都说倭寇已破南门,宋大人殉国。然后城门大开,军官士卒蜂拥而出。我等也随败军北逃,到得原地,逃亡众人尚在等候消息,见我等惶惶而归,知是城池陷落,于是大家轰动,一起逃亡。

    “快到苏山驿时,倭寇马队追来,眼见百姓要遭屠戮,一位百户大人集合众军士于路上列阵阻敌,我等也在阵中。倭寇马队却先以弓箭火铳射杀,再纵马踏阵,我军死伤惨重,阵势溃乱。李大山和林和泰皆亡于阵中,我也伤及腰腹,被兄弟们冒死救下,后随溃兵百姓逃入山林,倭寇也不追赶,直往苏山驿而去。”

    “老郑你伤势如何?”秦川关切的问道。

    “倭寇枪子入腹,未能取出,我恐命不久矣。”郑昌惨然一笑。

    秦川心头一惊,他知道现在枪子多是铅子,铅却是有铅毒的,这个时代很多士兵被火枪击中,最后都是死于铅毒。他掀开郑昌衣服一看,包裹伤口的布襟已被鲜血浸透,他再看郑昌脸色,却是异常的红润,但两眼之光却虚浮飘散,他一摸郑昌额头,滚烫无比。

    “回光返照!”秦川心头涌起一阵巨大的悲凉,另外那个世界的父亲临终前也是这样的。

    郑昌见秦川脸色大变,知道秦川已知他大限将至,勉励笑道:“不必如此,你知我乃郑大人亲卫,即便逃回王京,也是死路一条,不能殉主,只是想为兄弟们寻条活路。现今你来了,看来这二日你有所遭

    遇,都被人称作‘大人’了,我也可以安心找寻老主人去了。望你以后记着我兄弟们救你一场的份上,替我领着他们活下来,你过往之事,某家自会交待他们不可乱说,你且放心。另外你可记得当日在东大浦与你说的,拿我的牙牌去,如有机会去到王京,到郑府去通报我之死讯,我之家人也可安矣。”

    秦川站起身,恭恭敬敬的做了一个大揖,郑重的说道:“大哥且放心,有我秦川一日,定不叫兄弟们受委屈,大哥之家人,日后我也定会当自家之家人供养,大哥尽可在九泉之下观我之诚心。”

    “看来你还是不喜欢跪人,每次跪当官的你都不情不愿,现在老子都要走了,你也不跪一下,你们明国人都是这样,不喜欢下跪的吗?”郑昌突然笑起来,开起秦川的玩笑来了。

    “好男儿上跪天下跪地,中间跪父母师长,兄弟间吗?免跪。至于跪官,不跪不行,要杀头的。”秦川也笑起来,然后正色说道:“不过我会在你坟前跪下磕三个头的,以报你三次救命之恩。”

    郑昌笑道:“看你人有异象,将来或有大运,此三个头免了,如我之后人将来有所冒犯,可以此三个头来抵偿,你看如何?”

    “大哥所言,小弟自会遵循。我秦川发誓,将来郑大哥后人如有冒犯,可免三次。”

    “好,现在你出去吧,把他们都叫进来,我有嘱咐。”

    “大哥......”

    “走吧,我快撑不住了,也得和兄弟们说说话啊。”郑昌摆摆手,不耐烦的把秦川撵走了。

    秦川此时并不知道,他对郑昌的这个承诺将来会给他带来多大的麻烦,依仗这三道免死铁卷,郑家的后人可是很干了些好事情,把秦川气得大骂郑昌是支老狐狸。

    老朴三人一直在外面等着,老朴看看秦川,秦川没说话,微微摇了摇头,老朴也没吭声,看来早也知道了,然后老朴、小顺和梁桂一起钻进树林中去了。

    那尹姓的女子站在河边,见秦川出来,再次道福拜谢道:“贱妾多谢当日秦大人搭救之恩。”

    “举手之劳,再说诛杀倭寇也是我等之责。”

    “里面郑大人他......”

    “唉,怕是不久了。”秦川叹道。

    尹姓女子开始低声哭泣起来:“妾当初全靠郑大人和秦大人搭救,这一路也得亏郑大人照拂,如此大恩,却不得报。”

    “你小弟呢?”秦川没看见尹姓女子的弟弟,就问道:“走散了吗?”

    那女子手一指:“在那边捉鱼。”

    秦川一看,果然那小孩挽着裤脚在河里捉鱼,正玩的不亦乐乎。看来还是小孩无忧无虑啊,父亲生死不明,自己和姐姐也险遭倭寇侮辱屠杀,这么快就忘了。不过孩子就该这样才好,不然都象大人一样背负沉重的包袱,又如何能长得大呢?

    两人都在看那孩子,却也没有再说话。

    小顺突然跑了出来,嚷道:“秦大哥,郑大人快不行了,他要见你!”

    秦川和那女子一听,两人赶紧奔进树林。老朴和梁桂正跪在郑昌面前,哭泣不已。郑昌见秦川来了,一指秦川,厉声道:“你等三人,还不快跪拜秦大人!”

    老朴转头看见秦川来了,也没起身,顺手把发愣的小顺一把扯住,和他跪在一起,朝秦川叩头,口称:“秦大人海量,往日多有冒犯,但请见谅。”

    梁桂看看郑昌,郑昌一瞪眼,于是也转头朝秦川跪下磕头。

    秦川大惊:“郑大哥,你这是干什么?”

    郑昌没理秦川,而是对跪下的三人说道:“从今往后,你三人就是秦大人的侍从亲兵,与秦大人生死与共,如有背逆,天打雷劈!”

    “从今日起,我等三人俱为秦大人亲卫,以此生报主,如有背逆,神人不容!”跪着的老朴三人齐声说道。

    秦川看着郑昌道:“郑大哥,这是何必......”

    郑昌却已一种极其郑重的语气对秦川说道:“秦大人,此乃在下最后的嘱托了,望秦大人纳此三人为仆从,秦大人之事,亦是他三人之事了,秦大人以

    后尽可安心。”

    秦川默然,他知道这是老郑在为他的不明的来历做掩盖,确实,将来如果他真的有所作为,这个不清不楚的来历就是他最大的软肋。现在,他可以理直气壮的自称釜山郑大人的属下了,因为釜山的数万军民中,知道他来历的就只剩下这三人了。

    秦川承受了三人的叩头,从此以后,这三人将成为他的私兵,他在一日,这三人在一日,他若不在,除非他有遗命让他们活下来,否则三人都将为他殉葬!

    要知道此时的高丽,并非后来历史粉饰的那样,是个“儒教当国”的“第二中华”,而实际上还是一个处于最原始、最野蛮的奴隶制国家,全国近半的人口居然还是奴隶身份,这也是为什么倭军能够轻而易举打垮高丽的重要原因。

    郑昌在多大浦镇去进见尹兴信时,就看出了秦川的野心(也可以说是雄心),而秦川在区区两三天的时间,就收服了这么多的军士,他知道小看秦川了,秦川有匹配其野心的相应能力。

    如果他郑昌现在还有体力和能力,他会压制或是干脆杀掉秦川,以免将来秦川作乱(秦川并非高丽人,非我族类必有异心)。但现在,他自己快死了,没这个能力了,于是他得为自己的后人和手下的兄弟们未雨先酬。他还是比较相信秦川的誓言的,因为在哪个时代,人们都是相信有鬼神的,违背誓言,是肯定要遭报应的(这是不学科学知识的唯一好处),于是他先给后人买了三道保险。如果秦川没好命好运把事业做大,那也无所谓,反正他也没交保险费;如果秦川真的把事情做大了,那他家可就发了,这冷灶可就烧成超级热灶了。

    至于老朴等手下,他认为秦川很有可能为了掩饰自己的来历而杀人灭口,兄弟们跟他郑昌一场,还是要替他们找到生路,否则他早就在听说郑拨殉国后就该自尽了。现在他用自己的面子,强迫秦川把老朴他们收为自己的私兵,与秦川融为一体,相信秦川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心腹,一举两得,秦川肯定不会拒绝。

    秦川是完全接受了郑昌的嘱托,当时的秦川只是悲伤郑昌的死亡,同时觉得自己确实也欠得有郑昌等人天大的人情,哪有郑昌想得那么远,结果被快要死的郑昌结结实实的装进了套,多年后秦川才反应过来。

    郑昌死了,秦川几人把他抬进树林外一个坡上,开始挖坑埋人。此时,李根来过来禀报秦川:“秦大人,这里共有男女七十二人,轻伤能走的十二人,没有重伤的。军卒四十一人,百户大人战死了,剩下最大的是几个小旗。其余的都是百姓,没有老人,都是青壮男女,男丁二十一人,女子六人,小孩四人,有两个小孩尚小,不能行走。食物有些,但不多,他们皆不知去往何处,全都愿意跟我们走。”

    “好,让他们收拾行装,马上跟我们走,这里再喊几个人过来,帮着把这位兄弟埋了。”秦川道。

    “这是那日和大人一起的郑兄弟?”

    “嗯,和我一起从釜山冲出来的,昨日被倭寇伤了,今日挺不过了。”

    不大会,坑挖好了,秦川看着老朴等人把郑昌放了进去,默默想道:“以后我如果能活下来,一定会回来给你老郑修个好墓的。”

    他四面看看,记住这里的位置景象,然后对老朴几人说:“找根粗点的树干来,把一头削尖,给郑大哥做墓碑。”

    树干找来了,秦川找李根来要了把小刀,剥去树皮,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之中,刻下了几个汉字:“釜山军小旗郑昌之墓”。他使劲将树干尖的那头插在坟前的地上,然后他拈起三根点燃的细树枝权作香火,深深鞠了三个躬,将树枝插在郑昌坟头。后面的老朴、梁桂、小顺和尹姓姐弟也相继拿起树枝做香,跪在郑昌坟头叩了三个头,再将树枝插上。李根来和在场几个帮忙的兵士也给郑昌上了树枝香,鞠了三个躬。

    秦川望望天,说道:“走吧,让郑大哥一个人安静的睡吧。”

    说完,他大踏步走了出去,郑昌之死带给他的悲伤,现在却又让他生一种释然的轻松,他心里默念着:“这个时代,我来了,我见了,现在该我做点什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