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兴衰
字体: 16 + -

第一卷 新政 第七十三章 两代恩怨

    九阿哥胤禟,属于八阿哥党的最忠实拥护者,胤禟自幼好学嗜读,性聪敏,喜发明,曾亲手设计战车式样, 胤禟十分热爱西学,曾自学外语, 胤禟善于结交朋友, 为人慷慨大方, 重情重义,因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最忠诚的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为忌恨,皇四子胤禛成为继承人后,胤禩集团的希望彻底落空了。

    从此胤禟开始连遭厄运,雍正元年,奉命赴西宁驻扎,雍正三年七月革爵,随后被革去黄带子,削除宗籍,同年八月,定罪状二十八条,送往保定,加以械锁,令改名塞思黑,其意为“猪”,不久在狱中去世。

    十阿哥胤?,他的出身非常高,母亲温僖贵妃,是钮祜禄氏,她父亲是太师果毅公遏必隆,她妹妹是孝昭仁皇后,遏必隆与索尼一样是康熙的顾命大臣之一。

    十阿哥这个人大大咧咧,而且没有什么心眼,当然也有人认为十阿哥这是故意的,属于明哲保身的办法,雍正皇帝上台之后,对于老八和老九自然会痛下杀手,就连自己的亲弟弟胤禵,也可以毫不犹豫的囚禁。

    虽然十阿哥也算老八集团的主要成员,但根本没有太大的作用,再者他出身高贵,母亲方面家族强大,所以雍正帝没有过分的降罪,只是判了个囚禁。

    十三阿哥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在胤祥十三岁那年就死了,后来胤祥交给德妃抚养,而德妃是雍正帝的生母,所以俩人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

    胤祥年少的时候,很受康熙的宠爱,康熙每次出巡,必将其带在身边,而且据说这位阿哥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典型的文武全才,康熙亦曾派他去泰山代父祭天,当时许多人认为十三阿哥的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康熙四十七年第一次废太子,胤祥遭受了牵连,被短暂囚禁,胤祥在这段时间得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这在当时,算得上一种绝症,容易复发,不能劳累。

    雍正继位以后加封胤祥为怡亲王,为四大总理事务大臣之首,雍正每次

    都以十三弟相称,对他关爱到了极点,胤祥虽然受宠,可非常懂得君臣的分寸,丝毫没有恃宠而骄的做派,尽心尽力,鞠躬尽瘁,因胤祥为朝廷出了大力,被雍正帝封为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是清朝有史以来的第九位铁帽子王。

    雍正八年,胤祥积劳成疾,再加上旧疾复发去世,时年四十四岁,他被允许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另赐有匾额“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谥前,将其名用于避讳雍正帝名字的“”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清朝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一人,可见雍正帝对他是真的友爱万分。

    十四阿哥胤禵,是八爷党的核心人物,随着八阿哥胤禩为康熙所不喜,八爷党便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胤禵个性爽直,重情重义,他从小就才华横溢,与为人谦和的皇八子胤禩情投意合,康熙五十六年,胤禵为大将军王,挂帅出征,去西藏平叛,一时掌握了兵权。

    十四阿哥胤禵与四阿哥胤禛,虽然是同母所生的亲兄弟,但是因为俩人从小没在一起生活,再加上性格相差太多,所以他们的感情却并不好。

    康熙帝去世后,胤禵被召回京师,他抵京后,在景山寿皇殿拜谒乃父灵柩时,见到雍正,不肯下跪,侍卫拉锡见此僵局,连忙拉他向前,他大发雷霆,怒骂拉锡,后胤禩从账房中走出说“汝应下跪”,胤禵遂“寂然无声而跪”。

    后来这件事情又成了胤禵的一大罪状之:“不遵皇上谕旨,止重阿其那(八阿哥)一言,结党背君,公然无忌”,随即软禁于景陵读书。

    后因皇太后去世,被授于郡王虚衔,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雍正对允禵也愈来愈严酷,雍正元年四月,康熙梓宫运往遵化景陵安葬后,雍正谕令允禵留住景陵附近的汤泉,不许返回京师,并命马兰峪总兵范时绎监视他的行动。

    雍正三年十二月,雍正展开了对当年参与储位争夺的兄弟的彻底打击,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雍正四年初,雍正革去允禵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一直

    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

    以上这些夺嫡争斗都是发生在雍正帝身上,那时乾隆还小,于他没有直接发生关系,直到雍正五年的那场“宗祠事件”才是与乾隆有直接关系。

    那次事件以后,乾隆皇储的唯一对手弘时,因“言行放纵不谨”被削去宗籍,改为八阿哥允禩的儿子,从而乾隆稳坐皇储宝座,并最终风平浪静地继承皇位做了皇帝。

    爱新觉罗·弘时,清朝雍正皇帝第三子,乾隆皇帝的异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日生,比乾隆大七岁,生母是齐妃李氏。

    雍正帝的这个三阿哥弘时,按照实际排序,应该是活下来的儿子们当中的老大,也就是相当于皇长子,在雍正活着的儿子当中,没有嫡长子,包括四阿哥弘历,五阿哥弘昼都属于庶出,在这个背景下,三阿哥弘时作为皇长子,成为储君的机会应该是非常大的。

    但是非常不幸的是,弘时有一个从小就被他皇爷爷和父皇,非常宠爱和看重的弟弟弘历,弘历作为雍正的继位者,似乎在雍正登基那一刻起,就已经算是“公开的秘密”了,这样一来,弘时要想以皇长子的身份成为储君的可能性,基本上也就没有了。

    在这种形势下,弘时就有意向雍正帝的反对派的八阿哥允禩靠近,那时允禩还是廉亲王,手里还有权利,他希望借允禩的势力达到压制弘历的目的,最后能够坐上皇位。

    他的种种忤逆行为,当然逃不过疑心最重的雍正帝的眼睛,雍正帝先于时态还在萌芽阶段时,把廉亲王允禩革职下狱,想着断了弘时的念想,能让他矫正自己的行为。

    谁知道弘时竟然愚蠢到替廉亲王允禩求情,说“先帝在天之灵,愿目睹手足和睦,兄友弟恭”,而且是在祭祀康熙帝时的宗祠里。

    结果可想而知,雍正帝大发雷霆,随即下诏以“言行放纵不谨,才智不足,尚可教诲,然此子心怀异志,侍君不忠,对父不孝,则断不可留 ”,直接将他过继给政敌允禩做儿子,轰出了紫禁城,弘时于雍正五年抑郁而终,年仅二十三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