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兴衰
字体: 16 + -

第一卷 新政 第三十一章 王者之仪

    岁数大些的太监就是剃头太监,他把捧着的紫檀小盒交给身后的小太监,然后跪下给皇上磕了三个头。

    他磕完头,站起来,又把双臂向左右岔开伸直,旁边的那两个武勇太监开始搜身,他俩搜得很仔细,连辫子里,耳朵里,甚至裤裆里都摸了个遍。

    检查完后,剃头太监合并双臂双腿,再把双臂向前伸平,那两个武勇太监拿过一特制的大褂,给剃头太监套上。

    这大褂在身后系扣,前面就是一块完整的布,就像用块布把剃头太监给包裹起来,这样就能保证剃头太监不会从身上掏出东西来,这都是为了安全着想。

    “走净。”站在旁边的冯盛,看剃头太监准备妥当后喊道。

    他这声喊既是命令剃头太监可以开始剃头了,也是提醒皇上要剃头了,因为皇上正闭着眼呢。

    剃头太监回身打开小太监手里捧着的紫檀木盒,从里边拿出一把锋利的剃刀,走到皇上身后站好后,把剃刀放到乾隆的头皮上。

    那两个勇武太监立刻站在皇上左右里边,不错眼珠地盯着剃头太监手上的剃刀。

    剃头太监没有看他俩,而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开始剃头。

    他从皇上前额的发际线向脑后剃去,中间不停刀,一直把刀走到脖子上,剃完一刀,剃头太监停手,退一步,转脸吐出刚才吸的那口气,然后再深吸一口气,继续以上的操作。

    屋里人都不出声,连呼吸都尽量控制着,屋里静得出奇,只听见剃刀剃断发根的声音,呲儿呲儿......

    剃头太监是个老手,一会儿就剃完了头,接着是修面,规矩跟剃头一样,顺茬走刀。

    “收净。”冯盛看剃头太监修完面后喊道。

    剃头太监退后三步,把剃头刀递给身后的小太监,由小太监收进檀木小箱,他再次把胳膊伸直,那两个勇武太监从后边把反系的大褂扣子解开。

    剃头太监给皇上行了礼后,却步离开,小太监也跟着却步离开,那两个勇武太监没有马上离开,而是一边一个站在门口。

    “净面。”冯盛冲着门外喊道。

    门一开,进来三个太监,领头的太监挽着袖子,手里提着一个小木桶,后边跟着的两个太监,一个手里端着银质洗脸盆,另一个手里拿着三块毛巾。

    领头太监先从洗脸盆里撩出一点水浇到自己的胳膊上,这是在试水温,最先,他拿过

    一条毛巾浸入洗脸盆里浸湿,拧到八分干,把毛巾敷在还仰面躺着的皇上脸上。

    敷了几秒钟后,把毛巾拿下,放进地上的小木桶里。

    随后,他再取一条毛巾浸入洗脸盆,拧到九分干,这次没有敷脸,而是在皇上脸上擦起来。

    按照从左到右的方向擦拭,反复三次,擦完后把毛巾放进小木桶。

    最后,他取出第三条毛巾,浸入洗脸盆,拧到十分干,按照刚才的方向,从左侧开始擦拭了三遍。

    洗脸工作完成,这三个太监却步而出。

    “刷龙沟。”冯盛看着这三个太监走出门,马上喊道。

    门一开,进来三个太监,前面的太监手里提着个小木桶,后边跟着两个太监,一个太监手里捧着一小紫檀木盒,另一太监左右手里各端着一个小银碗。

    这两个碗里边,一个碗里是牙粉水,另一碗里是清水,牙粉是由皂角,生姜、升麻、地黄、旱莲、槐角、细叶、荷叶、青盐等中药按一定比例制成的。

    前面的太监站在皇上前面,从紫檀木箱里取出一把黄金把的小刷子,刷头由当年小猪猪鬣制成。

    他一只手把刷子在银碗里沾了沾牙粉水,另一只手按了一下乾隆的左腮,乾隆马上张开了嘴。

    那个太监开始给皇上刷牙,刷了几下后,端水的太监给皇上喝了一口水,皇上漱了漱口后,把水吐到递过的小木桶里。

    这样反复几次,龙沟刷完,三人却步退出。

    “梳头。”冯盛又冲着外边喊道。

    门一开,又进来三个太监,前面进来的空着手,后边跟着三个太监,一个人的手里捧着一个紫檀的小木盒,另一个手里拿着一面铜镜。

    空手的太监走到乾隆跟前,用手扶着乾隆的后背,把乾隆轻轻扶起,乾隆坐直,他眼睛依旧闭着。

    这个太监从紫檀小木盒拿出象牙梳子,给他梳头编辫子。

    虽然民间有“五天一编辫,十天一洗头”的规矩,可皇上却要天天编辫,日日洗头,这样是因为皇上都是爱干净的,再有就是为了君仪,让大臣们看了干净利索,显得精神干练。

    虽然乾隆的辫子是猪尾辫子,头发不多,可梳头太监却编得很是仔细,三缕头发在他手里编织,要做到麻花劲大小一样,不准有一丝头发落下,这完全是日积月累练出的手艺活,看着很是利索。

    “主子您看。”那个

    拿铜镜的太监,把铜镜双手举到乾隆面前说道。

    “嗯。”皇上睁开眼睛看了看铜镜,这一声嗯算是满意了。

    三个太监却步退出,他们的工作完成了。

    相对给皇上剃头的难度,梳头要容易些,可也不简单,因为辫子形状要收看,而且要保证一天都不松不散,这就要考验梳头太监的技术了。

    他们虽然把头发梳完了,可得一天都提心吊胆,怕头发松了散了,那可是要受罚的。

    “穿衣。”冯盛又喊道。

    五名太监走了进来,领头的也是空着手,后边跟着的太监手里捧着托盘,其中三个太监手里的托盘上放着衣服,另一个托盘上放着龙冠。

    由于身份需要,皇帝在不同的场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清代皇帝的衣服基本上分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

    皇帝朝服及所戴冠,分冬夏两式,区别在于衣服用料,春夏用绸缎,秋冬用珍贵毛皮。

    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衮服、补服。

    礼服中的朝服是皇帝在重大典礼活动时,最常穿着的典制服装,朝服分明黄、蓝、红、月白四色,对应不同的活动,朝日时穿红色,祈谷、雩祭时用蓝色,夕月时着月白色,其他需穿着礼服的场合,则使用明黄色朝服。

    吉服包括吉服冠、龙袍、龙褂。

    龙袍,是上下连属的通身袍,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

    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黄等色,每件龙袍上绣有九条龙。

    便服即常服,是皇帝在平常的日子穿的普通衣服,皇帝在宫中穿常服的时间最多。

    常服有常服袍和常服褂两种,其颜色、纹饰没有特殊的规定,清代皇帝的便服多选天蓝色、宝蓝色。

    今天是朝祭,不要那么正式,所以不用穿朝服,而是穿龙袍。

    “主子,奴才伺候您穿衣。”负责穿衣的太监对皇上说道。

    皇上站起来,把身上穿的件棉睡袍脱掉,张开双臂让这个穿衣太监穿衣服。

    因为是龙袍,比常服复杂许多,所以穿了好一会儿才穿着利索。

    穿好龙袍的乾隆在屋里走了两步,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乾隆穿戴齐整后,本来就英俊挺拔的他又增添了几分飒爽,他内心自信饱满,王者威严立刻显露出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