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剑归心
字体: 16 + -

第四十一章 洪涛来袭

    大觉禅师圆寂,天选神域大举来犯,大罗寺的僧人悲从心起,上下不安。

    此时是初冬,天空灰蒙蒙的,有点小雨,空气里带着秋的尾巴,那点微末的收获喜悦未尽,寒风渐起,似在宣誓主权地说:听我的。

    一支大军,似一条黄龙,从神域向大罗寺浩浩汤汤地游来,百姓纷纷避让。

    这条黄龙正是神域四大军中的洪涛军,洪涛军所过之处并未对大罗寺的百姓下手,反而约束军队,不得抢夺大罗寺区域百姓的物资,这一条是神主亲自下的令。

    天选神域并不缺那点物资,按照神主的说法,这些将来都是天的子民,需要他们辛勤工作,将丰富的祭品供奉于天。

    此时按照洪涛军的行军进度,再需要三日便能抵达大罗寺四方塔楼。

    为了抵御神域来袭,谪尘以大罗寺方丈之名,召回大罗寺区域内的所有僧众,收缩势力范围,准备于大罗寺万佛广场外的空地,与天选神域洪涛军一决胜负。

    洪涛军二十万,而谪尘收紧僧众人数只八万。

    由于大觉禅师之事,区域内百姓礼佛者变少,僧人遭到百姓无端谩骂指责,他们坚持不下去,不是离开大罗寺前往其他势力寻求庇护,就是从此还俗,当一个穷苦百姓姑且活得一条命。

    八万僧人聚集万佛广场,一齐为大觉禅师超度。

    本来约有三万人不愿为大觉禅师超度的,认为大觉禅师污了佛门圣光,导致佛头着粪。

    谪尘将自己是张家遗嗣的身份说出来,说大觉禅师与张家因果已了,众僧皆难以置信。

    当谪尘说自己是张家后人的时候,没有僧人不相信,出家人不打诳语,正如当时大觉禅师受到质问时并没有撒谎推脱,大罗寺的声誉不能丢。

    而经过大觉禅师一事,还能留下的都是心中有佛的僧人。

    既然身为因果双方已经了却了因果,那三万的僧众也纷纷加入到超度的队列中,齐渡大觉禅师往西天得享极乐。

    佛家便是这样,严苛得无法容纳任何尘埃,倘若心中仍存一丝凡念,便认为无法得见西天极乐。

    谪尘换上了一身的红格子的方丈袈裟,手拄着大罗禅杖,妙心剑被供奉于香案,领着八万的僧众,超度大觉禅师。

    八万佛陀一齐念诵往生经,声势浩大,前所未有,往生经的诵读声响彻了如来殿,响彻了万佛广场。

    第二日,天选神域的洪涛军逼近大罗寺四方塔楼,距此还有两日行程,谪尘在万佛广场将大觉禅师火化,得一舍利。

    舍利乃是佛陀平生功德所化,众僧对着大觉禅师的舍利施礼。

    大觉禅师在位二十年,弘扬大罗寺佛法,大罗寺人人礼佛,他年年宣扬普济众生的佛家理念,使佛光普照大罗寺势力范围的各个角落。

    二十年间,大罗寺无动乱,有灾有厄来告解,皆一一得其所哉。

    现如今,在谪尘的带领下,大罗寺的佛陀向着能分善恶,明是非方向行进,而不是心中只有大善如来,不惹尘埃。

    行走世间自是需要行善积德,但善极必恶,善极之处便是杯弓蛇影,众生皆不如如来,从而看众生皆为魔。

    至善的诠释其实是分善恶,辩是非,先有明辨慎思,方能笃行。

    第三日,洪涛军兵临大罗寺四方塔楼,与大罗寺僧众对峙于旷野,洪涛军黄衣统帅徐有德,一身化境中期修为,用兵有方,上下一行。

    在天选神域,凡是由洪涛军前去攻打镇压的势力,皆一一被折服,未曾有两兵交战,未折一兵一戟。

    洪涛军涛涛之势,洪水之姿,却不失水善利万物之仁。

    谪尘站在两军阵前,手持妙心剑,领着众僧与徐有德两相对峙。

    谪尘将灵气纳入声波中,朗声对洪涛军道:“阿弥陀佛,天选神域来犯我大罗寺,师出无名,若两兵交戈,神域便踏入了成魔深渊,若能临渊止步,就此退去,可免两军交兵,我大罗寺将不予追究。”

    洪涛军一路上的行为也传到了谪尘的耳朵里,得知洪涛军一方面还算有人性,并没有大肆屠杀大罗寺区域百姓,也说明了洪涛军军纪严明,将帅驭下有章。

    虽大罗寺只有八万众,但谪尘于昨日告知了大觉禅师之事的前因后果,有意地引导众僧了对天选神域的排斥心,众人伏魔之心似熊熊烈火,聚气于顶。

    此外再引起众僧激愤,言及天选神域狼子野心,欲灭大罗寺佛光,大罗寺几千年传承将毁于我等之手,从此佛陀不再,佛光不照云云。

    众僧人感受到了灭亡的危机,各自心中以佛光加持,即使面对洪涛军二十万,依然安之若素。

    神主自幼学习祭祀之法,懂得信仰之于普通百姓,想要灭掉一个势力,就要灭掉其历史文化和信仰。

    神主先是派人以大觉禅师之事,暗淡大罗寺佛光,紧接着派兵攻打,既不伤及周边百姓,又要将大罗寺周遭寺庙损毁,目的就是想从根源,将大罗寺覆灭。

    大罗寺建寺以来,此处管辖区域便一直都是以礼佛为信仰,几千年从未变过。

    因此,即使百姓因大觉禅师之事,一时间不相信大罗寺,但是心中根深蒂固的求佛祖保佑,会对天选神域的降临造成极大的阻碍。

    神主也是洞悉了这点,于是派了派素有仁义将军之称的徐有德前来,即要攻下大罗寺,又要收拢百姓之心,以便日后施为。

    黄衣将帅徐有德嗤之以鼻地回应谪尘:“我神域将士,乃上天派来解救大罗寺百姓的天兵,倘若大罗寺能够就地遣散僧众,我等必定不会对尔等出手。

    倘若大罗寺要阻挡我神域天兵,便是逆天而为,在我神域,凡逆天而为者,用佛家之言来说便是要下十八层地狱之人。”

    一旁的镜飞花道:“佛子何必与之多费唇舌,神域吞并天下野心昭然若揭,此时大罗寺僧众伏魔之心正旺,何不趁此机会,将天选神域的这支大军留在大罗寺。”

    “阿弥陀佛”身旁的三位金线长老表示认同镜飞花的话。

    大悟禅师道:“方丈,天选神域灭我大罗寺之心不死,即使今日得以说和,难免他日再来进犯,天选神域多来一次,我大罗寺佛光便弱一分。”

    “阿弥陀佛,师叔所言极是。”谪尘回应道。

    谪尘看了一眼近旁的道陵,想听听道陵的意见。

    道陵被护在水千柔身后,没有说话,道陵只通民生策,不懂谋略心,更不像水千柔那般会带兵,对战事是一窍不通。

    倒是水千柔站了出来对谪尘佛子建议道:“天选神域的军队军容整洁,军姿整齐划一,整个军队化作了一个整体,倘若与之面对面交战,即使最后能将神域军打败,大罗寺也会损失惨重。”

    花霓裳对水千柔所言并没有置可否,虽然天选神域这次是进攻大罗寺,与镜花水月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她亦明白唇亡齿寒之理。

    如果此时的大罗寺在此处失利,那么即使镜花水月联合了其余两大势力,也会隐隐落入下风,因此她便没有对水千柔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之言发作。

    谪尘身后的一众僧人,大多是从小看着谪尘长大的,谪尘从便小在他们的庇护下,无忧无虑地当着大罗寺佛子,才得以潜心修习佛法。

    因此谪尘已经将大罗寺当成了自己的归宿,对大罗寺众僧人自然是敬重爱护,他不愿大罗寺的僧众在这一战中死伤过大,但眼下形势,这一战又不可避免。

    谪尘将目光投向水千柔,虚心请教道“久闻神女在云水城带兵有方,不知于眼下局势有何对策?”

    水千柔拿出了她巾帼女将之风:“天选神域大军自成一体,就像一头巨龙,它首尾相顾,四足并举,其势不可挡。

    但若将其掐头去尾,断其四足,即使不能将其一口吞下,也能把他打得溃不成军。”

    “阿弥陀佛,此计甚妙。”大悟禅师称赞道。

    镜飞花认真地听着,但不解如何掐头去尾,断其四足,当即问道:“如何施为?”

    水千柔微微一笑,解释道:“两军对阵,将帅为龙头,将帅身死,群龙无首,同时于敌后布兵,令敌军有被围之恐惧,首尾不顾,此时我方主力实行冲击,将敌军一分为四,分而食之。”

    镜飞花频频点头,水千柔神色带着哀思道:“这些东西很多都是镜伯伯教我的,你就是不爱学镜伯伯的本事。”

    镜飞花听了黯然神伤,被说到了内心痛处,一旁的花霓裳疯狂摇头对水千柔示意,不要提及镜主。

    镜飞花都看在眼里,领了花霓裳的好意道:“花姐,千柔说得没错,我确实没能将父亲的本领学会,好在千柔学会了,以后千柔可要多教教我。”

    镜飞花也谦虚地对着水千柔请教,让水千柔一下子没适应过来,因为都是同龄人,镜飞花此言无疑将水千柔抬高了一个辈分,让她觉得怪怪的。

    水千柔笑道:“镜伯伯要是知道你能对他的本领如此上心,想必会很高兴。”

    镜飞花喃喃道:“他还能知道吗?”

    谪尘也不擅长排兵布阵,将大罗寺僧众的指挥权交给了三位金线长老,三位金线长老请求水千柔一旁辅佐。

    大悟禅师问水千柔:“我方只有八万众,如何排兵才能将天选神域二十万的军队分解?”

    水千柔回答:“与天选神域将领约战,在将领交战之时,将大罗寺僧众一分为四,正面留下五万。

    此处旷野乃是一处丘陵,大罗寺应熟知此处地形,待双方将领交战至夜幕,大罗寺僧众借着夜色遮掩,将二万僧众藏于天选神域军后方丘陵,各五千分布左右。

    此战胜负关键在于是否能将天选神域的将帅徐有德斩杀,一般将帅都会坐镇在营,不会出战,我方需得有一名同等位置的与之约战。”

    水千柔将目光投向了谪尘,带着询问和担忧,毕竟让一个丹虚境的人去约战一个化境将帅,实在太过危险。

    但别无他法,水千柔并不知晓谪尘获得了大觉禅师的灵气修为,已至化境巅峰,她只希望谪尘能借助神剑,拖住徐有德,待夜幕降临,部署完毕。

    谪尘虽然不会排兵,但是也是一名好学者,他也在听着水千柔的安排,知晓水千柔的意思是让他约战敌军将帅徐有德。

    看着水千柔询问的目光,谪尘站出来道:“阿弥陀佛,谪尘可与其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