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洁防线
字体: 16 + -

278、包公殿(求收求订求票)

    现场处理完毕,古北和文晖直接去了文晖公司。

    文晖这才将墓园遇见老人给他母亲字条,以及有人跟他母亲打电话说的那番话,细细讲给他听了。

    古北道“这么说的话,李春华是因为这件事死的?”

    文晖道“肯定是。”文晖拿出纸条,还有那本书,指给古北看“你看这本书,1972年出版的《朝花夕拾》,李春华的身份,为什么要保留这么古老的一本书,本来就是很奇怪的一件事,这是鲁迅的一本散文集子,原来叫《旧事重提》,你再看我妈妈写下来的这四句话五猖无常,故人旧事,家长里短,相思重提。故人旧事,相思重提,旧事重提,不就是指的这本书?五猖会,无常,正是朝花夕拾里面的两篇文章,这个纸条上的四句话,就是指的这本书。”

    古北拿起那本书翻看了一遍,道“可是,这本书里面有什么秘密呢?”

    文晖拿过书,一页页翻看着,书上有些批注,他连着那批注也细细地看了,无非是些生僻字的读音和释义,也有考据的地方,看起来也并无特别之处。但是,这样精确的考据,显然不会是李春华写下的,字迹和书本一样,时日已老,文晖心里忽然想着莫不是父亲的笔记?这么一想,他看得更仔细了一些。

    古北看他几乎是逐页逐句逐字在那里细细研究,心里也暗暗纳罕。

    文晖特意将五猖会和五常这两篇文章拿出来,细细看了,发现这两篇文章,各有一处被银灰色荧光笔划过,如果不注意看,那种银灰色的色泽,很容被自然光线遮掩,不大看的出来。

    文晖把这两句话写下来,一句是五猖会里面的“可惜这种盛举,早已和明社一同消灭了。”

    另一句是无常里面的“这四个字,是有时也见于包公殿的扁额上的。”

    上面一句后面在“明社”下批注着明朝。这个文晖是懂得的,社,社稷,即是国家,明社,自然指的是明朝。

    后面一句,在包公殿下批注不知此处包公殿是否明朝嘉靖所建。

    文晖又据此批注上网搜索了一遍,鲁迅书中所述包公殿,地处绍兴东北皇甫庄村,那是鲁迅外婆家,包公殿始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并非明朝嘉靖年间。文晖看那些批注,都极为细致考究,唯独此处,将朝代弄错,是批注的人搞错还是别用它意呢?

    文晖将自己的疑问说出来给古北参详,古北倒没想到他看的如此细致,一时来了兴趣,也仔细看过那书上划过的两处,最后道“你看,前面一处是明朝,后面这个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