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扶贫(十)
梁伟华带着梁老爷子和金叔到洋岙村,对村里的四周环境进行参观,凑巧的是天公作美,昨天还下雨的天气转睛了,天空湛蓝湛蓝的,雨后的植物在阳光下泛着碧绿碧绿的光,耀人的眼,吸进口中的空气都是甜甜的,大家顿觉心旷神怡,游兴骤高。
首先游览村口的瀑布,三人沿着小路下去。
“这个瀑布不错,有开发价值。”梁老爷子对大家说。
“是不错。”金叔点头认可。
接下来,参观了小水库,水库四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对,我看水库四周的环境也不错,搞个环库绿道就完美喽。”金叔评价。
“您们累不累啊?”梁伟华问。
“不累。”
“将近中午了,我们去村办公楼吃饭休息,然后再来参观其他地方。”梁伟华怕俩老累着就提议。
“怎么?村里还有食堂。”梁老爷子颇为意外。
“那是,你儿子在这里扶贫,大小也算是个村干部,人们都说别不把村干部不当干部。”
“瞧你得意的,走吧。”梁老爷子笑着说,三人向村办公楼走去。
梁伟华特地叫杨雪君准备安排一场宴席,宴请两老。杨雪君问:“为什么?”
“反正有好处,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梁伟华故作神秘地说。
“那行,我听你的。”
三人一到,杨雪君出来迎接,说:“欢迎您们光临。”
“你好,你好。”金叔客气地回应,他惊讶于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还有如此漂亮的女子。
梁伟华给双方介绍说:“这是驻村指导员,叫杨雪君,这位是我老爸,这位是金叔。”
“巾帼英雄,巾帼英雄。”金叔竖起拇指赞叹,噢,原来是城里人呀。
杨雪君笑了笑,就问:“两位伯伯好。饭菜已准备好,大家先休息还是先吃饭?”
“客随主便吧。”梁老爷子说,走了一阵山路,确实有点饿了。
“那先吃饭吧,两位伯伯走了半天山路应该饿啦。”
“好。”大家去厨房就餐。杨雪君将菜热在锅里,梁伟华帮忙端菜摆筷子,须叟间一桌菜肴摆在大家面前,是名副其实的农家菜肴。
这场宴会是有准备的,拿梁伟华的话来说是落实扶贫资金的关键,杨雪君自然不敢怠慢,她
精心准备。
梁伟华事先对她说:“食材全部要取自当地,尽量有农家特色,尽显农家气息和香味。”
一桌子丰盛的农家菜,赢得两老阵阵喝采。
金叔说:“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吃到农家菜了,吃着农家菜就想到了过去的岁月,还是农家菜好吃啊,老哥,你说是不?”
“一点也没错,农家菜好吃,吃着农家菜仿佛穿越回到童年。”
听着两老的言语,梁伟华与杨雪君会心地笑了。
下午,梁伟华带两老参观了中药材种植基地,他特意介绍了石槲的种植及鲜条的采摘:“现阶段到处兴起铁皮石槲的养生功效,说它延年益寿,位列八大仙草之首,中老年人非常钟爱石槲的药用价值,邻县已办起多家石槲鲜条采摘基地,一斤鲜条卖到八十至一百多元,这个市场方兴未艾。”
“这个发展思路不错,富裕起来的人们追求健康的梦想是非常强烈的,小华,好好干,有前途。”金叔赞扬他。
参观完基地,梁伟华送两老回家,路上他问:“爸,我想在洋岙村办个农家乐怎么样?”
梁老爷子明白儿子带他来的目的,他没有说话。梁伟华接着说:“现在到处兴办农家乐,洋岙村有特色,如果将药材采摘结合在一起,今后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老哥,小华有发展目光,如果你不愿投资,我可要投资喽。”金叔插话。
“需要多少资金?”梁老爷子问。
“五十万元。”
“那不是小数字,说说你的打算。”
“我首先把水库边上的旧管理房租来,租期三十年,重新加以修缮和翻新,改造成集休闲、住宿、饮食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主要借助于水库垂钓、药材现销、假日疗养、夏天避暑、游泳观光、水果采摘、家庭农场等,服务对象为周末城市民众。”
皮鞋生产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再投资扩大规模意义不大,如何转型升级一直是梁老爷子在考虑的问题,涉足房地产已错过黄金时期,为时已晚,投资服务产业确实是一个方向,苦于找不到项目。虽然办农家乐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但风险低。既然儿子找到项目,不妨一试,今后梁家的产业要交给他经营的,让他体会经营的快乐,或许促使他接手企业管理。
梁老爷子说:“行,听你的。”
“谢谢爸。”梁伟华高兴极了。他一回到家,赶紧将好消息告诉杨雪君:“资金解决啦。”
“真的,谢谢你。”杨雪君一听,也非常高兴,她说:“回来,好好犒劳你。”
“拿什么犒劳我呀?”
“你说呢?你懂的。”
第二天,梁伟华带着资金回村里,杨雪君没有食言,果然主动犒劳他,乐得他直呼:“爽!过瘾。”
资金全部到位后,梁伟华、杨雪君、村长、村会计一行四人去邻县采购石槲成苗。一星期后,石槲成苗运到村里,其他药村的苗条也陆续运到,杨雪君通过管区长的关系,邀请专家到村里指导村民种植。
由于气候适宜,半年后,药材长势良好,杨雪君跑到区里向管宏业汇报情况。管宏业抱着她说:“怎么样?成功了吧,我说你行,你还不信呢?”
“还不是您指导有方?谢谢您!”
“怎么谢我?”
“你说了算。”杨雪君半撒娇半认真地说。
这半年,梁伟华也没有闲着,他组织建筑队将管理房推倒,在旧址上建起三层楼房,房子按当地民房式样建筑,用的建材也取之当地,但房内全部采用城里装饰风格,装修后的房间可同时容纳五十名客人吃住,他将房子取名为龙洋山庄。一边加大宣传力度,一边招兵买马,准备在明年年初开业。
杨雪君去过龙洋山庄,她明白了梁伟华当初租地并出资扶贫的计策,她心里暗道:“真不愧是商家之后,这一石三鸟之计玩得娴熟。”看来他与她只是相互利用而已,心里便生出许多生疏来,表面上同梁伟华客客气气,内心开始疏远他,反正扶贫项目已经落地,她的目标也已经实现,两人之间不会有结果的。
杨雪君呆在村里的日子渐渐减少,管宏业对她说:“明年年初就在洋岙村召开扶贫现场会,到时区里安排宣传部门、各大媒体到场采访,你要作好思想准备。我要求宣传部门和媒体造足声势,为你作全方位的宣传,树立形象,等你政绩一得到社会认可,我马上调你回来,作安排。”
“你调我到什么地方?”
“这暂时保密,到时给你一个惊喜。”管宏业怕妇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高兴时漏出风声,那就会坏事。作个现场采访,杨雪君有十分的把握,她当过教师,说说话,吹个牛屁,还不容易?
梁伟华许多时间没有见着杨雪君了,心里非常思念,他打电话给杨雪君:“你在哪里呀?为什么不来村里?”
“对不起,我儿子那边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解决,这段时间恐怕麻烦你在村里多待些时间,基地那边要盯住,不能出问题,啊!”杨雪君早已想好对策。
“需要帮忙吗?”他记得杨雪君说过她的儿子在实验中学读书,他在教育局工作,有事可以帮得上忙。
杨雪君知道他是真心帮忙,但她不想同他再产生瓜葛,忙说:“不用麻烦你,我自己会处理好的,谢谢!”说完挂掉电话。
梁伟华听后,感觉怪怪的,心里不是滋味。
首先游览村口的瀑布,三人沿着小路下去。
“这个瀑布不错,有开发价值。”梁老爷子对大家说。
“是不错。”金叔点头认可。
接下来,参观了小水库,水库四周山清水秀,景色怡人。
“对,我看水库四周的环境也不错,搞个环库绿道就完美喽。”金叔评价。
“您们累不累啊?”梁伟华问。
“不累。”
“将近中午了,我们去村办公楼吃饭休息,然后再来参观其他地方。”梁伟华怕俩老累着就提议。
“怎么?村里还有食堂。”梁老爷子颇为意外。
“那是,你儿子在这里扶贫,大小也算是个村干部,人们都说别不把村干部不当干部。”
“瞧你得意的,走吧。”梁老爷子笑着说,三人向村办公楼走去。
梁伟华特地叫杨雪君准备安排一场宴席,宴请两老。杨雪君问:“为什么?”
“反正有好处,现在还不能告诉你。”梁伟华故作神秘地说。
“那行,我听你的。”
三人一到,杨雪君出来迎接,说:“欢迎您们光临。”
“你好,你好。”金叔客气地回应,他惊讶于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还有如此漂亮的女子。
梁伟华给双方介绍说:“这是驻村指导员,叫杨雪君,这位是我老爸,这位是金叔。”
“巾帼英雄,巾帼英雄。”金叔竖起拇指赞叹,噢,原来是城里人呀。
杨雪君笑了笑,就问:“两位伯伯好。饭菜已准备好,大家先休息还是先吃饭?”
“客随主便吧。”梁老爷子说,走了一阵山路,确实有点饿了。
“那先吃饭吧,两位伯伯走了半天山路应该饿啦。”
“好。”大家去厨房就餐。杨雪君将菜热在锅里,梁伟华帮忙端菜摆筷子,须叟间一桌菜肴摆在大家面前,是名副其实的农家菜肴。
这场宴会是有准备的,拿梁伟华的话来说是落实扶贫资金的关键,杨雪君自然不敢怠慢,她
精心准备。
梁伟华事先对她说:“食材全部要取自当地,尽量有农家特色,尽显农家气息和香味。”
一桌子丰盛的农家菜,赢得两老阵阵喝采。
金叔说:“已经三十多年没有吃到农家菜了,吃着农家菜就想到了过去的岁月,还是农家菜好吃啊,老哥,你说是不?”
“一点也没错,农家菜好吃,吃着农家菜仿佛穿越回到童年。”
听着两老的言语,梁伟华与杨雪君会心地笑了。
下午,梁伟华带两老参观了中药材种植基地,他特意介绍了石槲的种植及鲜条的采摘:“现阶段到处兴起铁皮石槲的养生功效,说它延年益寿,位列八大仙草之首,中老年人非常钟爱石槲的药用价值,邻县已办起多家石槲鲜条采摘基地,一斤鲜条卖到八十至一百多元,这个市场方兴未艾。”
“这个发展思路不错,富裕起来的人们追求健康的梦想是非常强烈的,小华,好好干,有前途。”金叔赞扬他。
参观完基地,梁伟华送两老回家,路上他问:“爸,我想在洋岙村办个农家乐怎么样?”
梁老爷子明白儿子带他来的目的,他没有说话。梁伟华接着说:“现在到处兴办农家乐,洋岙村有特色,如果将药材采摘结合在一起,今后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
“老哥,小华有发展目光,如果你不愿投资,我可要投资喽。”金叔插话。
“需要多少资金?”梁老爷子问。
“五十万元。”
“那不是小数字,说说你的打算。”
“我首先把水库边上的旧管理房租来,租期三十年,重新加以修缮和翻新,改造成集休闲、住宿、饮食为一体的农家乐,休闲主要借助于水库垂钓、药材现销、假日疗养、夏天避暑、游泳观光、水果采摘、家庭农场等,服务对象为周末城市民众。”
皮鞋生产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再投资扩大规模意义不大,如何转型升级一直是梁老爷子在考虑的问题,涉足房地产已错过黄金时期,为时已晚,投资服务产业确实是一个方向,苦于找不到项目。虽然办农家乐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但风险低。既然儿子找到项目,不妨一试,今后梁家的产业要交给他经营的,让他体会经营的快乐,或许促使他接手企业管理。
梁老爷子说:“行,听你的。”
“谢谢爸。”梁伟华高兴极了。他一回到家,赶紧将好消息告诉杨雪君:“资金解决啦。”
“真的,谢谢你。”杨雪君一听,也非常高兴,她说:“回来,好好犒劳你。”
“拿什么犒劳我呀?”
“你说呢?你懂的。”
第二天,梁伟华带着资金回村里,杨雪君没有食言,果然主动犒劳他,乐得他直呼:“爽!过瘾。”
资金全部到位后,梁伟华、杨雪君、村长、村会计一行四人去邻县采购石槲成苗。一星期后,石槲成苗运到村里,其他药村的苗条也陆续运到,杨雪君通过管区长的关系,邀请专家到村里指导村民种植。
由于气候适宜,半年后,药材长势良好,杨雪君跑到区里向管宏业汇报情况。管宏业抱着她说:“怎么样?成功了吧,我说你行,你还不信呢?”
“还不是您指导有方?谢谢您!”
“怎么谢我?”
“你说了算。”杨雪君半撒娇半认真地说。
这半年,梁伟华也没有闲着,他组织建筑队将管理房推倒,在旧址上建起三层楼房,房子按当地民房式样建筑,用的建材也取之当地,但房内全部采用城里装饰风格,装修后的房间可同时容纳五十名客人吃住,他将房子取名为龙洋山庄。一边加大宣传力度,一边招兵买马,准备在明年年初开业。
杨雪君去过龙洋山庄,她明白了梁伟华当初租地并出资扶贫的计策,她心里暗道:“真不愧是商家之后,这一石三鸟之计玩得娴熟。”看来他与她只是相互利用而已,心里便生出许多生疏来,表面上同梁伟华客客气气,内心开始疏远他,反正扶贫项目已经落地,她的目标也已经实现,两人之间不会有结果的。
杨雪君呆在村里的日子渐渐减少,管宏业对她说:“明年年初就在洋岙村召开扶贫现场会,到时区里安排宣传部门、各大媒体到场采访,你要作好思想准备。我要求宣传部门和媒体造足声势,为你作全方位的宣传,树立形象,等你政绩一得到社会认可,我马上调你回来,作安排。”
“你调我到什么地方?”
“这暂时保密,到时给你一个惊喜。”管宏业怕妇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高兴时漏出风声,那就会坏事。作个现场采访,杨雪君有十分的把握,她当过教师,说说话,吹个牛屁,还不容易?
梁伟华许多时间没有见着杨雪君了,心里非常思念,他打电话给杨雪君:“你在哪里呀?为什么不来村里?”
“对不起,我儿子那边出了一些问题,需要我解决,这段时间恐怕麻烦你在村里多待些时间,基地那边要盯住,不能出问题,啊!”杨雪君早已想好对策。
“需要帮忙吗?”他记得杨雪君说过她的儿子在实验中学读书,他在教育局工作,有事可以帮得上忙。
杨雪君知道他是真心帮忙,但她不想同他再产生瓜葛,忙说:“不用麻烦你,我自己会处理好的,谢谢!”说完挂掉电话。
梁伟华听后,感觉怪怪的,心里不是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