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女种田:猎户相公有点坏
字体: 16 + -

第四百一十五章 内幕

    他原本是想着,通过自己一些手段,来一个狸猫换太子,让毕窈真正的成为他的私人物品,到时候,他要将毕窈圈养在一处宅子里。

    不论是毕窈的清纯可人,还是风骚妩媚,万千模样,都将为他沈芦一个人拥有。

    可没想到,这个突然蹦哒出来的西南王却坏了他的好事。

    三日之后,衙门前面的鸣冤鼓被人击响,鸣冤的人正是宗灏。

    县令大人虽然高坐在公堂之上,但他的心中极为忐忑,在众人没有察觉的情况下,他偷偷的瞥了一眼坐在一旁听审的李清远,只见他轻摇着折扇,样子惬意极了,就好像在看一处话折子戏一般。

    跪在公堂之上的宗灏已经将他喊冤的原因说了出来,这大概的意思就是,那大娘死去,毕窈和医馆并非是主要原因,毕窈是万万没有到为了那大娘去偿命的地步。

    在那滑石粉的药箱中,的确发现了有砒霜的存在,但那些砒霜的量根本不足以要了那大娘的性命。

    为了公平起见,他们已经托丁大夫和隔壁村子里最有威望的吴大夫再次检查了那大量的尸体,他们两位大夫用银针测试了大娘的各个部位,银针只不过是稍稍的变成了灰色,而这两位大夫惊叹的是,那大娘的身体已经有多处瘀斑。

    两位大夫行医数十年,自然是十分的清楚,这是一般并非是砒霜的毒性所致,两位大夫不约而同都想到了毕家村某处水源被污染的事情。

    想来导致这位大娘死亡的真正原因,只怕是又与那感染了的水源脱不了关系,用古人的说法,被污染的水源中所含带的细菌感染了患者的身体导致他们油尽灯枯。

    而用西医的观点来解释,患者感染细菌,全身功能出现障碍,最终导致了多器官功能障碍。

    而在这个时代的医疗条件,根本无法救治这样的疾病,死亡便是在所难免。

    除了有两位名望高的大夫作证之外,宗灏还在那位大娘家中找到了重污染的水源中打起的水。

    另外,宗灏还打听到了一件事,那便是这位大娘家的儿媳妇是从隔壁村子嫁过来的,当时,这儿媳妇家的家境要比这位大娘家稍微好上一点点。

    于是这位儿媳妇嫁过来之后,她的地位可是要比这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要高。这位儿媳妇尤其看不惯大娘的所作所为。

    这位大娘纵使有儿子守在身边,但也是于事无补。

    水源被污染,大娘患了病,儿媳妇也患了病,只不过儿媳妇回了娘家进行治疗,徒留大娘一个人在家中,若不是他的儿子赶回来的巧,只怕这大娘早就一命呜呼了。

    而这件事情被大娘的儿媳妇知道了之后,儿媳妇便是要求着她的儿子,要么舍了娘,要么舍了她。

    这大娘的儿子生性纯良,又是个孝顺的孩子,自然是因为这件事情跟媳妇红了脖子,两人分开已经有了一段时间。

    只不过,儿子将大娘带回家之后,儿媳妇回来过家里一次,和大娘的儿子静静地谈了一回,收拾着东西便回了娘家。

    而大娘出事之后,她的儿子性情变了,紧接着儿媳妇就从娘家回来,这两人真是奇迹般的和好,好似从前的争吵从未发生过一般。

    所以这大娘周围的邻居议论纷纷,有的人说这回这大娘死了,也算是一种解脱,她再也不用看着儿媳妇的脸色活着。

    也有的人说,儿媳妇这回可算是称心如意了,她想要做一家之主也好,想要把大娘家的田地让给她娘家的人种也罢,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挠她了。

    李清远听了这些来龙去脉,手中的折扇摇曳的频率更快了,往日在朝堂之上,听着那些朝廷命官们审案时絮絮叨叨,动不动就是勾心斗角,牵扯着哪个皇子贵妃的。

    相比之下,听着这清水镇的县令审案那可是要有意思多了。

    在县令大人还没有开口问宗灏话之前,李清远便是淡淡的开了口:“你这般拐弯抹角的说这么一通,究竟意欲为何?”

    闻言,宗灏向县令大人和李清远恭恭敬敬了叩首:“两位大人,草民想要说明的是,这位大娘的死,除了她自身的身体情况不容乐观,更大一部分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草民多方调查,认为这人为因素与这位大娘的儿媳妇脱不了关系!”

    宗灏话音一落,公堂之外的围观群众们一片哗然。

    “简直就是一派胡言,你和你夫人如出一辙,都是害人精,为了保住你夫人的性命,你竟然不惜污蔑我的妻子!”突然,围观群众之中有人吼了出来。

    “何人扰乱公堂!”县令大人愤怒的拍了拍案板,怒视着围观群众。

    不一会儿,宗灏身边便是跪下了一个人,那人不是别人,这是死去的大娘的儿子。

    他朝着县令大人人和李清远叩拜之后,便是为自己的媳妇辩解起来。

    “倘若她真的是想着伤害我母亲的大奸大恶之人,我又怎么可能会容忍她继续留在家里?那我岂不是成了不孝子?”

    那人说完,围观的群众们又议论纷纷,这里头有许多人都是知道大娘这儿子虽然在性格上软弱了些,但对她最为孝顺。

    倘若他的媳妇真的做了这种伤害他母亲的事情,作为一个男人,就算再怎么软弱,也是无法忍受这样的女人留在身边的。

    所以,公堂上的人一致认为,宗灏的猜测不过是他的妄想,根本是不合时宜的。

    然而,在这一片哄乱之中,宗灏却是用一副讽刺的面容与那人相对。

    等到耳边的哄乱渐渐的安分了下来,宗灏才开口淡淡的道:“倘若是你同意了这件事情,她才会放手去做呢?”

    宗灏话音刚落,那人便是怔怔的看着宗灏,眼中渐渐的泛起了被人揭穿真相的恐慌,在县令大人问他话之前,他便是匆忙将其掩去,转而变成愤怒呵斥着宗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