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化于心
字体: 16 + -

第5章 勇敢的心

    人常言: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有没有后福,狗蛋尚不知晓,但狗蛋知道,自己真是逃过一劫。但这此中,仍有许多蹊跷之处,虽有心去探知一二,然工夫尚有不足,只待来日再去解此疑惑罢。

    收拾心情,将人偶小天揣入怀中,叫了大黄,继续向西方走去。

    不知路途多远,不知要经历什么,亦不知有多少险阻,既然选择,那就要走下去!只要选择了路,就不怕路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当上下而求索!

    又百余日后,狗蛋来到一处镇店,老远望去,只见镇店城门上书写三个隶书大字:中川镇。

    中川镇位于三阳川之中,其北为古佛镇,其南为渭水镇。此镇南傍渭水,北临葫芦河,镇子座落于两河交汇处所形成半三角洲地带。三面环水,四面环山,乃山中一盆地地区。因其水土丰茂,自古便有陇西大山的“天地粮仓”之称。

    狗蛋来到城门下,见有一守门老大爷,开口问道:“叔,这达(关中语系:这里)得是中川镇?”

    老大爷指着城门上的三个大字回道:“你看这上头写得啥么?好我的瓜娃哩,你得是(关中语系:是不是)认不得字?”

    “哦,额(关中语系:我)看着了。”狗蛋答道。又接着问道:“叔,我听人家说,卦台山就离这中川镇不远,是不是呀?”

    “奏是(关中语系:就是)得么,好我的娃呀,你去卦台山弄啥呀?咦……沃地方(关中语系:那地方)现在可不敢去,害怕得很!”老大爷正重说道。

    狗蛋顿时心下一疑,羲皇成卦地,怎会那般可怕,致使当地人谈虎色变,再次问道:“沃地方咋了嘛?哈(关中语系音译,三声:还)把人吓成这样子咧?”

    “咦,好我的娃哩,你是不知道,凡是去了沃地方的那些灵得很的(关中语系:极度聪明),爱做好事的人,上去奏没了,也不知道上阿达(关中语系:哪里)去了。”

    “那是咋回事么?”

    “咱也不知道么,这地方原来美得很,想求个神呀、要个娃呀啥的,都去山上拜。也神得很,只要心诚,人不坏,奏都能行!”

    “那你咋说沃地方害怕得很哩?”狗蛋问道。

    “也不知道咋回事,十二年前一天黑老(关中语系:夜晚),山上亮起一阵黑光”。

    狗蛋不解地问道:“黑光?”

    “对,奏是黑光!沃光黑得呀,把整个山都照明咧。沃黑光亮了之后,这山上的狼奏叫得历害得很!一叫奏是一黑老。咱原来还不知道,这山里有这么多狼哩!从那以后,咱伏羲爷也不灵了,求啥都不行咧。山上还经常莫名其妙地奏把人给没咧。”

    “那就没人管?”狗蛋焦急地问道。

    “管哩么,咋能没人管哩?镇上的人凑了几回(关中语系:次)钱,也请了几个能行的道士,上去奏都没信了。也不知道是死是活。要说这人活着哩,也没见回来;要说死咧,连个尸首都寻不着。后来就没办法咧,只是说,不准人再上去了。”老大爷说完,拍着狗蛋的肩膀说道:“好我的娃咧,听叔一句劝,千万甭去,去了奏回不来啦!你爹你娘养你不容易!”

    狗蛋听完后,对老大爷拱了拱手说:“行,叔,我知道咧!”

    老大爷听完后,面露喜色说道:“那奏好!”说完就忙着他的事去了。

    狗蛋看看老大爷,低下头对大黄说道:“大黄,敢不敢上山去看看?”

    大黄摆好姿势,摇着尾吧,嘴角上弯,眼中闪着亮光,“汪”地一声,冲着卦台山的方向跑去。

    狗蛋看着大黄跑去的身影,赞了一声:“好一条大狼狗!”也跟着跑去!

    其实大黄本算不上狼狗,他是狼狗和柴狗的杂交犬种。大黄遗传了母亲的皮毛肤色和善解人意,骨了里却保留着其父的嗜血好杀和英勇无畏。小时候经常会将胆敢欺负自己兄弟姐妹的其他狗咬得皮开肉绽,惹得村里人总到家里讨说法,也没少挨狗蛋娘的打。后来有一次狗蛋贪玩,跑到山上去,被一头野狼差点吃掉。情急之下,狗蛋跳下山坡才算是捡了一条命回来,可却因此摔断了胳膊。大黄知道此事后,怒由心来,挣断了绳子,冲上山去,将那头狼咬死,叼了回来,算是给狗蛋报了仇。从此以后,狗蛋就几乎和大黄形影不离,凡是出门,必要带上大黄。后来狗蛋渐渐长大,因其口不能言,史秀才便在家中教其四书五经,大黄也在一旁爬在地上陪读。时日渐长之后,大黄也不再惹事生非,但有谁人胆敢冒犯史家,大黄也绝不口下留情。

    由中川镇到卦台山约七八里山路。狗蛋与大黄一路狂奔,不到半个时辰,便来到卦台山脚下。

    远望去,卦台山背靠高山,左右各两座略低一些的山峰。左边山峰与卦台山中间一条银带横穿而过,正是那千年奔腾的渭水。卦台山前,有一小山,正与卦台山相连,好似一张贡桌,又好似家门前的门槛。小山前方是一片平原,正是那“天地粮仓”——三阳川。三阳川中心,渭水与葫芦河交汇处,正好形成一泊小湖。整个景色浑然天成,与整个天地融为一体。此时若有一风水大师在此,必要大喊三声:“妙!妙!!妙!!!”

    山中林木茂盛,大树参天,皆是百十年以上的老树。山顶一株千年古槐,直欲登天,好似这卦台山的一把绿伞,繁茂非常。当地人称此树为悟道树,相传是当年羲皇体悟天地大道之后,采这百里大山之灵秀,汇而成种,且亲手种下。羲皇以这渭水水龙之精气水元浇注,达百日之久,后待悟道树种长至一人高时,羲皇方才乘龙而去,留下一段美谈。当然,也只是传说而已。

    狗蛋与大黄来到卦台山脚下,被一众兵勇设下的关卡拦下。为首的那个兵勇喝道:“那边那个碎娃儿,这达不是你耍的地方,领着你的狗赶紧走!阿达凉快,阿达耍去!”

    “我奏觉得沃山里凉快,奏想去沃山里耍一下。”狗蛋回道。

    “赶紧滚!听见了么?再不滚我弄死你!”那为首的兵勇骂道。

    大黄正要上前去,被狗蛋拉住,也不管他,自顾向前走去。

    那兵勇好像被侮辱了似地,抽出腰中的官刀,指着狗蛋冷冷地说道:“再不走,要了你的狗命!”

    旁边的一个比较清秀的兵勇见状,忙上前拉住狗蛋的胳膊,和颜悦色地说道:“你这娃娃,咋不听话哩么?沃不是一般的地方,死的人多得很!!!”

    狗蛋心中思量,若要硬闯,自己肯定是闯不过去的;若走小道,自己又非本地之人,路途不明。该当如何呢?顿时心生一计,对那兵勇道:“在下乃终南山云虚仙师座下先生子,修行一十二载,一日仙师上感苍天,得知有山卦台之处,邪魔作祟,为祸百姓。特派小道去往卦台山平息妖魔之患,还天下生民一朗朗乾坤。敢问尊上,此去处可是卦台山否?”马山显出一种仙风道骨之相。

    “滚!别让老子再看到你!就你那样子,哄人都不知道咋哄!”那个为首的兵头吼道。

    狗蛋见事情败露,正不知如何反应之时,就看到那个清秀的兵勇突然拉住首领,耳语些什么。那为首的兵勇时而蹙眉,时而舒展,最后显出纠结之色,勉强说了声:行吧。

    那清秀的兵勇过来,冲着狗蛋浅浅地行了一礼,说道:“小师傅,这达就是卦台山。可是你从远处来,不知道这达的历害!原来我们县老爷,也寻了不少有本事的人,最后都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啥都没有咧。你说你虽然练了这么多年,本事肯定是大得很!”说着冲狗蛋伸出了大拇指,继续说道:“但这凡事都有个万一不是?你这么碎(关中语系:小)的年纪,要是回不来了,那不是可些(关中语系:可惜)咧么。”

    狗蛋听着,也觉得说的在理。刚听到守城门的老大爷讲述时,便知此地异常,极有可能是十死无生。加之看到这队兵勇,也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一连进去那么多道长,皆是生死不知……这个中凶险已不言而寓,但数百上千里都过来了,哪能在最后一步就停下呢?再者,刚到山脚下时,心中明明有一种气血涌动,说不清,道不明。但那份感知是真实的!即然已经找到了路,就不怕路远!更不要恐惧那路上的艰险!人生中又有哪一条路不艰险呢?想到此处,当下心中一横,说道:“无事,我知。”说完也不顾其他,大黄在前面开道,自向山上走去。

    背后,那为首的兵勇对那清秀兵勇说道:“要真死了咋弄?”

    “关咱毬事?死咧就死咧,是他自己寻的,又不是咱非逼他上去的!要是真的弄好了,咱举贤有功,到时候县太爷那,少不了一份功劳;要是死咧,也只能乱他娃本事不行。”说着,冲着狗蛋远去的方向,露出一丝皎洁的笑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