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宁城的工业园区离市区有七八公里,这一片全部都是大大小小的工厂企业,有以前宁城市老的厂矿企业搬迁过来的,也有后来新成立的合资企业,也有引进的独立外资企业。
工业园区道路宽广,厂房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晖服装有限公司下属的服装厂就坐落在工业园区的最南端,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工人们每天坐厂车往返于市区和园区之间。
张小红今天下午休息,她决定抽空去跟她知道的几位同学联系联系,说一声,让他们也加入到群里来。班长和群主不是都说了吗?尽量团结多的同学进群,做为最初进群的几个骨干分子,她还是要尽一份力的。
在厂里吃过午饭,她就坐厂车回城了。
她现在上班的春晖服装有限公司所在的服装厂,前身就是以前的国营春晖针织服装厂。虽然性质已经不同了,
但是大家还是习惯性的叫春晖厂。
她从技校毕业进厂,一直就待在厂里,春晖厂几经周折变迁,她都没有离开。
她从缝纫车间的一个学徒干起,几乎每个车间都待过,还跟着设计室的黄敏学过一段时间的制作,在春辉厂算得上是技术比较全面的骨干了。她在这里干了二十多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春晖,真正可以说是从一而终,始终如一。这二十几年她见证了春晖厂的起起落落,从最初国营企业到改制后的破产再到后来成为私企……
再等两年她就要退休了。不过厂里说,就算退了还可以聘请她回去继续工作,像她这样技术全面的有经验的老工人还是很吃香的。
厂里希望她留下,其实她也不希望走。
这么年轻退休了干什么?一旦闲下来,她还不习惯呢?
去跳广场舞?去带孙子?切,女儿还在上大学,听她的意思还要准备读研,男朋友都还八字没有一撇,哪里的孙子带?更何况,就算结婚有了孩子有对方的爷爷奶奶,轮得到自己吗?
唉,想到哪去了?张小红自嘲地笑笑。
女儿要读研,这个张小红支持,别说读研读博都可以,只要她考得上。
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有点遗憾,现在是可着劲的支持孩子读书,能读到哪个程度当爹妈的尽量供。
两口子的工资还是供得起女儿的。张小红现在是春晖服装厂的一个主管,工资加效益奖金还是客观的,她丈夫也在厂里当电工,收入稳定。
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但是这么多年除了厂里快破产那几年有些捉襟见肘外,一直都还是过得不错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张小红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挺满意的。
人要懂得知足,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厂车在电影院广场附近有一个站点,张小红就在这里下了车。
虽然电影院已经不在了,早几年就拆了,但是广场还在,在她们这一辈或者更老的宁城人心目中,还是喜欢叫这里电影院广场。时不时地还要在广场上举办一些活动,但是都不复以往的热闹。现在的人可以玩的花样很多,哪像以前,有个闹热,老远都要跑来看。
她还记得第一届纺织食品节的时候,哦呀!那场面简直是……。原谅她只有初中水平,真的不知道该怎样用语言来形容。
小红很自豪,很骄傲。因为这一切都是由他们春晖厂引发出来的。
作为一个曾经的和现在的春晖人,这个可以谈论一辈子。
张小红走过电影院的广场。
现在这条大街已经不通车了。
早在十年前,这里就被市政府修建成为步行街了。据说可以媲美南京路和春熙路。
南京路张小红没有去过,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估计很热闹。春熙路倒是去过,不过那里太吵太闹,人太多。她不是很喜欢。她还是很喜欢这里的步行街。
陈丽丽曾经笑她太小家子气,她说我就是觉这里好。
宁城的步行街是最悠闲的地方。
步行街左右两边是一排高大的黄果树,黄果树枝叶繁茂像撑开的一把把巨伞,给树下行人带来一片绿荫。那些散步遛弯的老人,那些欢快奔跑小孩,那些在商场里进进出出的主妇们,那些步履匆匆的年轻人,都喜欢在步行街黄果树下放缓自己的脚步,坐一坐,聊一聊,看看树,看看花草……
步行街就是宁城的心脏,是宁城的名牌。
张小红就喜欢这样的环境,节奏不快,她也喜欢在下班或者闲暇之余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那怕这里已经完全变得面目全非了,周围全都是新修的高楼大厦,但是只要这些黄果树还在,她就觉得很安宁,新是踏实的。
不仅张小红有这样的想法,大多数宁城人也是这样想的——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也不会妨碍我坐在黄果树下回忆过往。
张小红穿过步行街的绿茵,走到了城区人民医院。
在人民医院的侧门旁,那里有一家水果鲜花店,店名就美美水果鲜花店。
这是同学王大勇开的,张小红就是来找王大勇的。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顾客,王大勇正躺在门口的遮阳棚下面打盹。
他老婆刘梅在屋里插花篮,看见有人进来,以为是顾客正准备起身,张小红赶紧说道:“是我,你别起来了。”
“呀,是小红姐,你可有些日子没来了。快坐。”
从货架下面拉出一个小凳子递给张小红。
张小红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了下来,伸手拿起一支康乃馨,修剪了一下往花篮里插去。
看得出来她对这里很熟悉,跟刘梅也很熟悉用不着客套。
“我今天下午休息,过来看看,找大勇说件事。”
“那我把他叫醒吧。”
“别,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让他多睡会。我也没别的事,帮你插花。”
王大勇两口子都是下岗工人,大勇和张小红爱人李平以前都在机械厂,后来都下岗了,李平先是在外面打了一段时间的临工,后来通过张小红的关系进了春晖服装厂当电工,算是稳定下来了。
而王大勇和老婆刘梅则兴致勃勃地走上了经商之路。
虽然卖水果是小商贩,但是也算是下海了吧。
最初他们可是蹬个三轮车在医院门口摆摊子卖水果。
因为刘梅的姐姐姐夫是医院里的,跟门卫特地打了招呼,人家才没有赶他们走,允许他们在门口摆摊。很过了一段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
工业园区道路宽广,厂房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晖服装有限公司下属的服装厂就坐落在工业园区的最南端,这里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工人们每天坐厂车往返于市区和园区之间。
张小红今天下午休息,她决定抽空去跟她知道的几位同学联系联系,说一声,让他们也加入到群里来。班长和群主不是都说了吗?尽量团结多的同学进群,做为最初进群的几个骨干分子,她还是要尽一份力的。
在厂里吃过午饭,她就坐厂车回城了。
她现在上班的春晖服装有限公司所在的服装厂,前身就是以前的国营春晖针织服装厂。虽然性质已经不同了,
但是大家还是习惯性的叫春晖厂。
她从技校毕业进厂,一直就待在厂里,春晖厂几经周折变迁,她都没有离开。
她从缝纫车间的一个学徒干起,几乎每个车间都待过,还跟着设计室的黄敏学过一段时间的制作,在春辉厂算得上是技术比较全面的骨干了。她在这里干了二十多年,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都献给了春晖,真正可以说是从一而终,始终如一。这二十几年她见证了春晖厂的起起落落,从最初国营企业到改制后的破产再到后来成为私企……
再等两年她就要退休了。不过厂里说,就算退了还可以聘请她回去继续工作,像她这样技术全面的有经验的老工人还是很吃香的。
厂里希望她留下,其实她也不希望走。
这么年轻退休了干什么?一旦闲下来,她还不习惯呢?
去跳广场舞?去带孙子?切,女儿还在上大学,听她的意思还要准备读研,男朋友都还八字没有一撇,哪里的孙子带?更何况,就算结婚有了孩子有对方的爷爷奶奶,轮得到自己吗?
唉,想到哪去了?张小红自嘲地笑笑。
女儿要读研,这个张小红支持,别说读研读博都可以,只要她考得上。
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有点遗憾,现在是可着劲的支持孩子读书,能读到哪个程度当爹妈的尽量供。
两口子的工资还是供得起女儿的。张小红现在是春晖服装厂的一个主管,工资加效益奖金还是客观的,她丈夫也在厂里当电工,收入稳定。
虽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但是这么多年除了厂里快破产那几年有些捉襟见肘外,一直都还是过得不错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张小红对自己的生活还是挺满意的。
人要懂得知足,这是她经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
厂车在电影院广场附近有一个站点,张小红就在这里下了车。
虽然电影院已经不在了,早几年就拆了,但是广场还在,在她们这一辈或者更老的宁城人心目中,还是喜欢叫这里电影院广场。时不时地还要在广场上举办一些活动,但是都不复以往的热闹。现在的人可以玩的花样很多,哪像以前,有个闹热,老远都要跑来看。
她还记得第一届纺织食品节的时候,哦呀!那场面简直是……。原谅她只有初中水平,真的不知道该怎样用语言来形容。
小红很自豪,很骄傲。因为这一切都是由他们春晖厂引发出来的。
作为一个曾经的和现在的春晖人,这个可以谈论一辈子。
张小红走过电影院的广场。
现在这条大街已经不通车了。
早在十年前,这里就被市政府修建成为步行街了。据说可以媲美南京路和春熙路。
南京路张小红没有去过,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估计很热闹。春熙路倒是去过,不过那里太吵太闹,人太多。她不是很喜欢。她还是很喜欢这里的步行街。
陈丽丽曾经笑她太小家子气,她说我就是觉这里好。
宁城的步行街是最悠闲的地方。
步行街左右两边是一排高大的黄果树,黄果树枝叶繁茂像撑开的一把把巨伞,给树下行人带来一片绿荫。那些散步遛弯的老人,那些欢快奔跑小孩,那些在商场里进进出出的主妇们,那些步履匆匆的年轻人,都喜欢在步行街黄果树下放缓自己的脚步,坐一坐,聊一聊,看看树,看看花草……
步行街就是宁城的心脏,是宁城的名牌。
张小红就喜欢这样的环境,节奏不快,她也喜欢在下班或者闲暇之余在这里走一走,看一看。那怕这里已经完全变得面目全非了,周围全都是新修的高楼大厦,但是只要这些黄果树还在,她就觉得很安宁,新是踏实的。
不仅张小红有这样的想法,大多数宁城人也是这样想的——不管世事如何变迁,也不会妨碍我坐在黄果树下回忆过往。
张小红穿过步行街的绿茵,走到了城区人民医院。
在人民医院的侧门旁,那里有一家水果鲜花店,店名就美美水果鲜花店。
这是同学王大勇开的,张小红就是来找王大勇的。
这个时候没有什么顾客,王大勇正躺在门口的遮阳棚下面打盹。
他老婆刘梅在屋里插花篮,看见有人进来,以为是顾客正准备起身,张小红赶紧说道:“是我,你别起来了。”
“呀,是小红姐,你可有些日子没来了。快坐。”
从货架下面拉出一个小凳子递给张小红。
张小红也不客气,一屁股坐了下来,伸手拿起一支康乃馨,修剪了一下往花篮里插去。
看得出来她对这里很熟悉,跟刘梅也很熟悉用不着客套。
“我今天下午休息,过来看看,找大勇说件事。”
“那我把他叫醒吧。”
“别,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让他多睡会。我也没别的事,帮你插花。”
王大勇两口子都是下岗工人,大勇和张小红爱人李平以前都在机械厂,后来都下岗了,李平先是在外面打了一段时间的临工,后来通过张小红的关系进了春晖服装厂当电工,算是稳定下来了。
而王大勇和老婆刘梅则兴致勃勃地走上了经商之路。
虽然卖水果是小商贩,但是也算是下海了吧。
最初他们可是蹬个三轮车在医院门口摆摊子卖水果。
因为刘梅的姐姐姐夫是医院里的,跟门卫特地打了招呼,人家才没有赶他们走,允许他们在门口摆摊。很过了一段风里来雨里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