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那时空
字体: 16 + -

第12章 天目

    又一轮红日初升,一凡坐于榻前,透过半开的窗户看到山外的红光,顿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

    “修灵之路,今日开始吧!”语罢,一凡推开木门。“嘎吱~”一声,居室敞亮不少。此时门外无人,尚还清净。

    一凡余光一扫,见门旁石板上摆了件云白常服,其上压了张纸条,纸条上写着:夏一凡。一凡心中明了,甚觉管事体贴。

    一凡系发髻,着短袍,束玉带,行于学子居的石道上。

    翩翩少年,俊逸潇洒。

    偶见几位同服师兄师姐,一凡点头致意。

    众师兄师姐见一凡面生,也并不在意。偶有一二师姐似曾想起什么,异常兴奋。跑至一凡跟前,问起一凡的称呼。

    “师弟夏一凡拜见师姐。”一凡略显尴尬,却执礼回道。

    ……

    一凡用完了早膳,便去拜见三慧灵师。

    在布置得极素雅的堂室里,一青衫少妇正襟危坐,清丽端庄,尤可见当年风韵。一凡立于其旁,恭敬问道:

    “师尊,灵力为何物,又为何我等皆不可见?”

    三慧灵师望向门外,似在思索当如何回答。

    “灵力,确实难朔其源,众人皆说,我等数十年苦修,一朝顿悟,跨过天堑,便可通天彻地,青春不老。实则也没那么玄乎。”

    三慧灵师继续为一凡解惑道:“我虽为灵师,却也只能洞察体内或近身三尺之灵力。且并非双眼所见,实乃天眼所察。我之浑身灵力如五彩云雾,于体内扬起飘落。而我一尺之内之灵力,犹如荧荧火光,雀跃其中。”

    “何为天眼?”一凡再问道。

    “天眼,只是我等的一形象比喻,其位于额上天目穴半寸之后。若我等勤练引灵之术,便可通天眼,见灵力,以神识御灵力遍布周身,滋养肉身筋骨,可身轻如燕,矫健迅捷。”

    三慧灵师转向一凡,又道:“若你习得引灵之术,登顶鹊山便容易多了。”

    “不过,你倒是聪慧,仅凭些破布锚钉竟上了鹊山。”三慧灵师似仍有疑惑。

    “师尊,何为灵师?”一凡略显尴尬,话锋一转,问道。

    “我便是灵师,习得化灵之术,以神识借助肉身汇聚灵力,化形风火雷电及其它有形之物,护己伤敌,以一人之力敌数十上百之凡将。当然,我对上阵杀敌无甚兴趣。有形之灵可修复脏体,延年益寿,暂保容颜不老。”

    “你可知晓,我多大年纪?”三慧灵师问起一凡。

    一凡正不知该如何应对,三慧灵师便自答道:“我今年八十有七。”

    三慧灵师叹了口气,甚是不甘道:“我仍在灵师之境徘徊,无甚出息。昨日见你破云而降,想你必定天资卓越,便起意收你为徒,代为师破镜!”

    一凡愕然,略有歉意道:“劣徒不才,资质极差,有负师尊所托了。”

    三慧灵师再看向一凡,脸有怒色道:“谁敢说你资质差?在这世间,有谁能拔出鹊翎剑,即便你真是资质平平,但登顶鹊山,亦是天纵之人。七尺男儿,尚未尝试,怎可自弃。”

    一凡若有所悟,感激道:“徒儿定当竭力一试,不负所托。”

    三慧灵师看向一凡,甚觉满意。

    一凡再问道:“灵师上还有境界?是何境界?”

    三慧灵师缓步走出堂厅,举目望天,而后肃然生敬,道:“灵师境之上,还有三境:灵君境、灵公境,还有那传说中的灵王境。”

    “还有三境,有何不同?”一凡一脸难以置信,但很快又恢复如常。

    “灵君境,可飞天遁地!”

    一凡目瞪口呆。

    “灵公境,掌一方天地,所向披靡!”

    “灵王境,可移山倒海,神飞相外!”

    “一凡,一凡!”三慧灵师见一凡呆若木鸡,伸出手掌一拍过去终是将一凡拍醒了。

    “可曾见过灵君境之人?”一凡似乎想起了什么,问道。

    “我鹊翎门便有三灵君,掌门浩初灵君,以及青木灵君,擎苍灵君。”

    一凡愕然:“擎苍灵君!”

    三慧灵师似已预料到一凡的反应,不以为然,再道:“对,擎苍灵君,以四十之数入灵君之境,你与他同登鹊山,可知晓其中压力?”

    一凡点头称是。

    “而灵公境,中夏公国有一夏禹宗,上代宗主姒武灵公,我曾有幸一见。”

    “而灵王境,早已消逝于天地之间,但我鹊翎门却知,鹊翎门开山之祖荒祖,便达灵王之境。”三慧灵师肃然起敬。

    “一凡,你可知?这数千年来,即便是浩初掌门,也未曾拔出鹊翎剑,而你,”三慧灵师不再言语。

    “不就是把普通的古剑吗,我爸那老古董来也是一拔一个准。”一凡小声嘀咕道。

    三慧灵师未曾听清楚一凡的嘀咕,问道:“你想什么呢?”

    “没什么!”一凡立忙转换话题。

    “一凡,你并非常人,为师也不能照常人的方式教你,你自己走趟藏经阁吧!若有什么疑问便来问我。”

    ……

    一凡离开三慧灵师后,便独自寻到了藏经阁。藏经阁是一塔状阁楼,高耸入云,雕梁画栋,且八面玲珑。此时为晨练之时,藏书阁中并无几人。阁中两三人看到一凡略显陌生,而后似乎想起昨日破云而降之人,就甚觉稀奇,欲上前打个招呼,但见一凡心无旁骛,一心走向阁楼的书架前,便止住了脚步。

    藏书阁虽是塔楼,其内却是古香古色,别有洞天,众书架分门别类,井然有序。一凡独自行在各书架之间。他走到一灵器类书架前,看到木架上依次摆有上古各名剑的典籍,一凡本不在意。但瞟到一本书上的剑名,若有所思。

    《承影剑》!

    承影剑甚为耳熟,一凡不禁拿起了这本书,翻开一看:承影剑,商天子三剑之一,与含光、宵练齐名,出炉之时,蛟分承影,雁落忘归,因此得名。此剑由青铜所铸,无锋,亦不染血,三剑合一方可戮人,动之,容形存影,瞬越空间,乃执掌时机之神剑。

    书页古朴厚实,将剑绘于其上。一凡探手摸着纸上的剑身,自语道:“这把剑在小说里出现过,而这个世界,却也有商天子?”

    一凡放下手中之书继续前行,又见一书,其名为《轩辕夏禹剑》。

    “夏禹,之前听闻师尊说起夏禹宗,本以为师尊所言为另一夏禹,却不知本就是同一个夏禹。”一凡嘀咕道。

    为了确认轩辕夏禹剑与其所想的一致,一凡轻翻书面:

    轩辕夏禹剑,圣道之剑。诸灵王采首山之铜所铸,通体金黄,剑身一面刻日月星辰,一面刻山川草木,剑柄一面书农耕畜养之术,一面书四海一统之策。后众灵王赐黄帝轩辕,统御众民……

    “果然如此!”

    一凡不再纠结于此,径自前行,至引灵书格中,寻到一本用粗绳编制而成的羊皮书卷,名曰《引灵总论》。一凡翻开书卷,读到:“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为宙,万物奇妙。人体内亦另有天地,有一混沌之物孕于其中,曰灵,无形无相,亦有形有相,凡人不识。人有三目,隐于额中,天目穴后。神识荡,天目启,可视混沌之灵,御游奇经八脉,有奇效……”

    一凡对引灵之术仍是一知半解,却跃跃欲试。正想离去,瞟见藏书阁二层入口,于是便想上去一探究竟,不想却被一青衫男子拦住。在鹊翎门,白衫为徒,青衫为师。一凡抱拳道:“敢问师尊,我想登上书阁,有何不可?”

    “也没什么不可,想来你是新入门的学子吧。一楼书阁之书可免费观阅,自二楼起,若要阅书,便需缴纳门币。若仍是不明,去问问众师兄吧!”

    一凡愕然,却不便多言,于是离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