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点光
字体: 16 + -

第48节 在娘家过年怎么啦?

    大年三十的早上,太阳已经透过窗户照了进来,寒风呼呼地吹着窗户外的塑料薄膜,何梅躺新屋子的床上还没起来,想着过年还缺少新鲜的鱼。年年有余,鱼是过年必须有的。

    何梅正愁着大年三十的下午要不要去镇上去捡些便宜,买些年尾收摊货,忽然听见桂花和晓跃在门外喊,便起身穿好蓝布棉袄去开门,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桂花。桂花认为这样做不吉利,马上去了小卖部电话丈夫刘建红上午送两条鲫鱼过来。刘建红虽然在家忙活,但是也爽快地答应了。何梅幸亏有了桂花这个二女儿,她当初嫁给刘家村最穷的刘建红,没料刘家人处处并不计较。大女儿蓉花嫁给秦同华后,对家里救济的不多,是因为秦家人根本就没有主动性,蓉花说话也不管用。何梅也就随他们去。

    大年三十的上午,朱家村家家户户开始准备对联,这是过年的习俗。不会写对联的人家有的去街上买回来直接贴上,有人会请村里的小学老师朱志安先生(先生是村里人对有文化人的敬称)免费写对联。

    何梅本打算今年买副现成的对联把新房子大门贴上。然而到了最后还是让朱家宝家写几副对联贴上算了。朱家宝打小就没练过毛笔字,写起毛笔字来就是稚嫩得像小学生。

    晓跃一看毛笔可以画字开心得不行,又蹦又跳地说:“舅舅,舅舅,我要写,我要写。”一边说一边想去抓朱家宝手中的毛笔。

    桂花在一旁说:“等你长大了再写对联,先让舅舅写。”

    何梅一听说:“这对联哪能女的写,这可是贴大门的。”

    桂花知道母亲重男轻女的意识很深,不想辩驳。可是晓跃一听,马上说:“奶奶,为什么贴大门的对联女的不能写?我比舅舅写得漂亮不行吗?”

    “乖,去玩吧,这个你不懂别问了。”何梅摸着晓跃的头答道。桂花看晓跃走开了,便问:“妈,你自己是女人,怎么看不起女人呢?女的到底哪点不好?”

    “我没说女人不好呀?我说的都是老祖先定下的规矩,就像贴对联一定得男人贴,就像你嫁出去了必须回婆家过年。你今天下午还得带着晓跃赶回去。”

    “妈你这么一说,我就想在家过年看看,有什么不好?”桂花有点赌气地说。

    “你和我抬杠,大年三十还气我,是吧。”何梅放下手中的说。

    “怎么你不让我和晓跃在家过年?我偏要在家过年。”桂花说。

    “妈,就让姐带晓跃在家过年,家里热闹。”朱家宝劝道。

    “你懂啥,她带孩子在家过年,我不说话,村里肯定有人说闲话的。”何梅说道。

    “他们要说,让他们说。人家长嘴巴还不让人家说话吗?”朱家宝不以为然地说。

    小七在一旁听着,不敢插话,她不知道一直和睦相处的母女今天怎么僵住了。

    “桂花,你想在家里过年就在家里过,想回去也行,不过你不回去过年你公公婆婆不开心,建红也不开心。你要是在家里过,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朱爱明的一番话让桂花听着舒服。

    “爸这话说得还在理。那我等会去打个电话回家,我今年不回去过年了,提前给公公婆婆拜个早年。再说,我自从出嫁后到现在都没有和你们一起过个年。我好怀念小时在家过年的日子。”桂花说。

    “那就今年在家过一次,下午帮你妈做年夜饭。今年我身体不行,帮不了忙。”朱爱明说。

    “老头子,你这样把规矩搞坏了。”何梅还是不想因为女儿在家过年被别人说闲话。

    “妈,我今年就在家过年,怎么还不欢迎?”桂花反问道。

    “不是不欢迎,是,是我不想人家说闲话。哎,哎······”何梅也觉得自己无话可说。

    正在这时,刘建红拎着两条活蹦乱跳的鲫鱼来了。何梅高兴地接过鱼,然后把建红拉到一边,和他小声地嘀咕了几句,让建红把桂花和晓跃领回去过年,大年初二再过来。刘建红听了把头直点。何梅看着刘建红答应了她,便自己去井边打水收拾鲫鱼去了。

    刘建红送鲫鱼过来的时候,本来想中午顺便接桂花和晓跃回家过年。可是听何梅这么一说,便知道母女肯定有过争执,只是劝了几句,并没有执意带她们回去。桂花今年本想在娘家过年,但还是犹豫不决,但是因为母亲何梅刚才的一句话让她觉得今年非要在娘家过年不可。何梅看刘建红没有劝成桂花,也拿她没办法。只好让刘建红独自一个人回刘家村。

    何梅收拾好鲫鱼之后,又去看看家里的畜生,还有几只鸡和鸭没舍得宰杀,心想还是留着平日里下些蛋,给朱爱明补身子,要是开春小七真的怀孕了,也要补身子,鸡和蛋少不了的。

    这样就把年过了吧,即使日子过得再艰苦,何梅还是想把最好的留给小七,为了他们的子孙后代。

    到傍晚时分,蔡兰发现家里的胡萝卜丝怎么也找不到了,这道菜在村里过年是必吃的一道菜,它的寓意是新年里红红火火。为了图个吉利,蔡兰让朱玉过来拿点胡萝卜丝回去。朱玉手里拿着一个大碗,一进门看见桂花姐正在和小七在井边打水洗菜。

    “桂花姐,你还······”朱玉嘴里的话还没说出口就忍住了。桂花知道他没说出口的那句话,只是笑了笑,说:“朱玉,你来了,需要什么东西?”

    “桂花姐,你们家胡萝卜丝多吗?”朱玉直接说出了自己来的目的。

    “有啊,我们已经洗好了。在那边篮子里,你自己拿。”桂花一边说,一边在忙着洗菜。小七赶紧站起来,把装有胡萝卜丝的篮子递给了朱玉。朱玉拿了些便往回走。

    这时,何梅正在厨房里做丸子,发现大葱没有了,出来拿大葱,看见朱玉的背影,便问桂花:“朱玉刚才看见你有没有说什么?”

    “没有,妈!人家拿点胡萝卜丝就走了。”小七连忙说道。她知道婆婆何梅很在乎别人的看法,这会两人要是拌上几句就要吵架了。何梅还是不相信,看了看晓跃,她觉得小孩子会说真话。

    “奶奶,人家没说什么呀!”晓跃瞥了一眼何梅,继续玩自己的。何梅看见朱玉也没回头看,就进厨房继续忙碌全家人的肉丸子了。

    天还没黑,朱家村有的人家已经准备好了年夜饭开始放鞭炮祭祖了。何梅还在紧赶慢赶地忙着年夜饭,也差不多了。要不是桂花在家,这年夜饭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吃。

    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开始亮起了灯,希望把每盏灯都点亮,平时再节约电的人家这天晚上也是将客厅和厨房的灯早早点亮。朱家宝家也不例外,何梅吩咐他今年把新房子的灯也亮着,尽管一家人还是在老房子里吃年夜饭。

    祭完祖,全家人高高兴兴地坐在桌旁吃饭,急切期待的晚会快要开始了,突然停电了,漆黑一片。

    什么情况,以前家里从来没有停过电,朱爱明便拿着手电筒,让朱家宝端个梯子打开屋子右侧墙上的电表箱,一看是跳闸了。

    “你去关掉几个灯,超负荷了。”朱爱明让何梅去关了卧室和门前的路灯,然后让朱家宝拉上电闸,客厅的灯亮了。

    “来电了,来电了。”晓跃欢呼道。

    “赶快去吃,等会晚会就要正式开始了。”何梅说道。

    吃完年夜饭就是一家人看春晚,自然是过年的标配之一。

    对于看春晚的激动,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情结。

    何梅吃过年夜饭,让桂花和小七帮忙收拾,去了厨房。她今天也要看春晚,平时这台电视机似乎是朱家宝、桂花和小七的专利,朱爱明也会偶尔看看,何梅她实在是没空,每天都忙到夜里八九点,累得只想上床睡觉。她一年到头就今天晚上真正看一次电视,从后到尾看一次春晚。

    “晓跃,来,来!”何梅偷偷给了她10元压岁钱,故意躲着不让小七看见。然后一家人围着一台黑白电视机看到夜里十二点,还精神抖擞。

    “当,当,当!”随着春晚电视上的新年钟声敲响,朱家村的开门炮就陆续放起来了,噼里啪啦声一片。

    朱家宝出门也放了一串鞭炮,然后回屋接着看电视,其他人已经撑不住了,陆续回去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