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酒
字体: 16 + -

入乱世 第九章 今日又重阳

    翌日,赵三立和柴悼二人早早就起来,来到院里。柴悼在一旁扎着马步平举双刀,赵三立闲来无事拿了根扫把一边打扫昨夜吹落的树叶,一边思考着昨日那场棋局。

    云弈秋在窗台上看着两小家伙,淡淡一笑却又立马严肃,喊了一声:“两小子,吃早饭了。”饭桌上,柴刀狼吞虎咽,三立心不在焉。云弈秋板着脸说道:“棋局归棋局,吃饭就认真吃饭。”三粒儿回过神来抓了一个馒头开始慢慢的嚼着。

    云弈秋吃完站起了身,走进屋子从黑匣子里拿过来一本书,出来递给三粒儿。

    “这是我三十年的棋道心得,你拿去好好看看,不懂得就来问我,等你下过了菖蒲姐姐,我就送你一件东西。”三立感觉把手里剩下的馒头塞进嘴里,用衣服抹了抹手,恭敬的双手接过道:“谢谢云大叔。”然后抓了一个馒头跑了出去,差点撞上正端着菜汤过来的菖蒲。

    菖蒲走了进来放下菜汤问道:“三粒儿怎么如此慌慌张张的?”云大叔笑着回答道:“大概是昨日被你打击的有点大,今天想好好思考如何打败你吧。”

    亭下,赵三立端坐,石桌上放着棋谱,封面五个大字《忘忧清乐集》。翻开仔细看起来,此书记录了云弈秋从练棋开始一路所遇到的困难疑惑,以及解决的办法心得,赵三立看的如痴如醉,光是布局篇就受益匪浅,他一手翻着书,一手在棋盘上左右厮杀。时而咬指甲盖时而点头称赞,时而迷惑不解时而闭目深思。

    等他合上书闭上眼回忆今天的感悟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下来,突然闻到一股香味,才发觉腹中早已饥饿难耐,便直奔向厨房。

    菖蒲见三立奔了过来便喊道:“菜给你们做好啦,坐下吃饭。”三立急急忙忙说了一声谢谢菖蒲姐姐,便拿起饭碗狼吞虎咽,不过一会,柴悼也连爬带滚的冲了进来,二话不说抱着饭碗开吃,只是握了一天刀的双手抖个不停,连筷子都握不紧,只好劳烦菖蒲姐姐拿过一个小勺子。

    菖蒲对着随后而到的云弈秋说道:“云大哥,天天这样辛苦可不好,有道是张弛有度,我看明天重阳节,要不就让我带着两个孩子出去逛逛休息休息吧。”三粒儿和柴刀一听同时放下手里的饭碗,疯狂地点头。

    菖蒲接着说道:“你看你把这两孩子憋的,都还是小孩子呢,张弛得有度。”云弈秋神色古怪道:“那便依了菖蒲姑娘,你二人明日就随菖蒲姐姐去玩一天,不过得听她的话。正好明日我去办点事情,你们三人好好玩!”

    三粒儿和柴刀神色飞扬蹦的一下从板凳上跳起,击掌而庆。云弈秋把一切看在眼里笑骂道:“你两个臭小子。”三粒儿柴刀哈哈大笑道:“谢谢菖蒲姐姐,再见啦云大叔。”

    白帝城天还未亮,小院旁的渭河河上还泛着浓浓雾气,三立就把柴刀拖了起来,二人洗漱完毕在院里相互切磋

    着,两人身法已初见端倪,虽然年幼力量尚浅,但对战三品武夫,已够自保逃生。

    菖蒲姑娘身着一身紧袖绿衣来到了院里,看到两个小子在院子里切磋武艺,不经感叹:“咦,今天起来的够早啊,你们俩,收拾收拾准备一下,下来吃完早饭就出发。”

    二人飞似得回到房中换好衣服,然后飞快吃过早点便向外冲去,菖蒲在后面站着笑看他俩,二人发现有点不大对劲回头向菖蒲望,菖蒲朝亭子旁努了努嘴,二人才发现亭子旁的河边上早已停着一艘小船。二人不好意思的摸了摸脑袋,傻笑着。

    随着船夫的一身吆喝,小船向对岸驶去,不多时便消失在茫茫白雾之中。

    此刻的大朔君奉城还浓罩在蒙蒙白雾中,俯瞰皇宫还是一片灯火辉煌,位于西南角的御膳房一早就十分忙碌。今日又重阳,朝廷依例放假三日,京官们今日都在家陪侍老人或者享受天伦之乐,皇宫里当然也要进行家庭聚会。

    随着旭日东升,一位眉清目秀的小太监踱步迈入鸣鸾殿,皇太后郭念云在宫女的扶持下正穿着墨蓝色翟纹缘衣,小宦官走近弯腰低头道:“启禀太后,太上皇已在做好早点,在云烟楼等你前去用膳。”郭太后摆了摆手劝退了本欲为她戴上凤冠的小宫女,对身旁地中年宫女谈谈道:“茯苓,今天时重阳节吗?”

    被叫做茯苓的中年宫女回道:“是的太后。”

    郭太后转头对着茯苓说道:“帮我把阿毅送我的那支凤钗拿来给我戴上。”

    茯苓微微行礼示意之后转身走向皇太后床前的小柜子处,双手稳稳的拿起了一个乌木盒子,打开之后只见一只做工十分一般的头钗放在里面,茯苓轻轻的将凤钗拿起,眼眶有些泛红,脑中突然出现一了一个小男孩让他母后先闭上眼睛,然后从身后拿出一只他自己亲手做的凤钗给他母亲带上。郭念云睁开眼睛之后对着镜子照了许久,高兴的说不出一句话。

    “茯苓姐姐,你看我给母亲做的这只凤钗好看吗?”

    茯苓为太后把凤钗戴好,郭念云随口问了一句:“茯苓啊,你看小毅儿给我做的这支凤钗好看吗?”

    茯苓开心的点着头:“好看的紧呢!”

    待宫女们给郭太后穿好外衣之后,太后站起身对小太监说道:“小勺子,走吧。”

    “小的遵旨,太后起驾云烟楼!”

    云烟楼上,太上皇赵洵身着一袭章纹玄色常服与郭太后相对而坐,一旁弯腰靠柱的小勺子高喊:“传膳”。两位宫女人一人手捧了一碗馎饦走了进来,汤面上飘着白白热气。

    赵洵拢了拢衣袖极富爱意的看向对面说道:“念云,尝尝看,这面片汤有没有四十年前我第一次给你做的时候好吃。”郭太后脸色微红,莞尔一笑,未曾回答,只是撩起衣袖,拿起碗,夹起一块面片吹了吹,然后放入口中,丝毫没有宫中妇人

    小口小口进食的雍容姿态,更像是寻常百姓家里平日里吃饭其乐融融的随意样子。

    郭念云吃过一大口,开心的说道:“洵哥儿,还不错啊!有当年在东宫时候的味道!”

    自从四皇子赵羡践祚,赵洵便携郭氏迁入兰陵宫,不再过问朝政,十二年来也未曾跨出兰陵宫一步,终日除了下厨做菜,便是种花养鸟。虽然整个大朔都风起云涌,纷争四起。但兰陵宫内却一片宁静,与整个皇城气疯格格不入。

    随着热热的馎饦下肚,这深秋时节的寒气一扫而空,暖了身子的赵洵也来了兴致,牵上郭氏的手笑道:“念云,走,我们一起去花园里赏菊花。”

    还没有等念云反应过来,赵洵便不由分说的抓起来郭念云的手。

    一如青春年少时,牵手漫步稻花间。

    赵洵拉着郭念云的手走在花园里,时不时俯身摘下一两朵开的最娇艳的菊花,小勺子和茯苓也识趣的接秋菊过便退的远远地。

    赵洵双手捧起了念云的手拍了拍,说道:“今年啊,你多酿一些菊花酒,去年你酿的还没过足口瘾就没了,多酿一点,如果有机会,也好给阿毅也带些过去,他去关外道之前念叨了许久,走的时候时节又不对,欠上了这一口,想来这么多年他一定想念的紧。”

    郭太后被握着的手微微抖动了一下,一时恍惚又回过神来,点头道好。

    一位身着金龙大黄袍的中年男子穿过一群惶恐跪下的太监宫女走进了花园。

    “孩儿见过父,母后”,龙袍男子径直走到太上皇赵洵面前,恭敬一揖。

    赵洵眉头皱了又放,郭太后站在一旁默不作声,只是手心略微出汗。三人僵持站在菊花群中场面十分尴尬。赵羡嘴角扯了扯,笑着缓和了场间的尴尬:“今日乃重阳节,孩儿特来兰陵宫陪二老。已经通知御膳房今日传膳兰陵,我也传召诸位御弟今日前来陪二老一起用膳,共度重阳,事前未能通知父亲,母亲,是希望给二老一个惊喜,兰陵宫是应该热闹热闹了。”

    郭太后扶了扶凤钗神情复杂:“你的惊喜一向是有惊无喜,不过看在你还叫我一声母亲,我和你父皇今天就承了你的情,这里是应该好好热闹了。”

    秋日的暖阳转瞬即逝,南飞的大雁一声嘶叫,郭念云心中默念:三立,你一个人过的好吗?

    一阵凉风吹过,脚下雏菊瑟瑟发抖,却未低头。

    三粒儿在船上看着放飞在空中的风筝,漫天风筝齐齐对向南边,三粒儿捏了捏自己的发烫的耳朵,菖蒲在一旁看着耳朵通红的三粒儿打趣道:“老人们常说,耳朵发红,就是有人在想你。”

    三粒儿有些疑惑的点了点头,是谁在想自己呢?

    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佩茱萸,食篷饵;饮菊酒,求长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