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厌
字体: 16 + -

第3章 独饮独醉喝酒不给钱的酒鬼

    身为归藏书院的五师兄,黄庭和他们几位师兄弟有些不同,不习武不修炼,一心一意钻研药学,作为桃源村民口中的小神仙,一身行头却只是书院的院服,破破烂烂的衣服还是沐阳六师姐替他缝补。

    贫贱出身的黄庭打心眼不知道这样有什么不好,总是固执地认为能用就好、能穿就好,宁滥勿缺的态度打消了几位师兄弟想要替他办置一身装扮的想法。便是他每月发下来的份额,刨去必要的饭钱,余钱他都会攒来购置为别人治病的药物。

    沐阳乖乖地按照师兄的要求为药锅烧火,可切莫小瞧了这煎煮的技巧,根据药物的不同煎煮的火候和时间不尽相同,煮出来的药汁又需按一定比例混合照量服用,绝不是普通百姓那样草草煎煮了事便行。黄庭照顾病人细致入微,事事亲力亲为,除了沐阳对煎煮药在书上有所了解,自己在一边照看下可放心交托外,有几次其他几位师兄弟想要帮忙都被一言不发板着脸的黄庭以不悦的眼神打发走。师傅沐天辰还特意说了句让他们深以为然的话:“老实人平常还好,固执的脾性一起来,谁都得绕路走。”

    或许是屋中氛围沉闷,沐阳呆得久有些难受,开口问道:“师兄,你几年前下山,山外怎么样,好玩吗?”

    黄庭瞪了他一眼,沐阳立即心领神会,加紧煽火。

    一道成熟稳重的声音缓缓传来。

    “山下穷苦人多,患病而不得医者、患病而不能治者、患病而不自知者、患病而不求治者……人间有疾,哪能自得安乐?”

    沐阳难以置信道:“师兄,你就这样打击你师弟对外界向往的心情?就不能说点旅途趣事?”

    黄庭思虑许久,悠悠说道:“我在路上结识一名长者,来自三清观,是心怀天下真正仁义者,一手医术令我心服口服,所炼丹药更让我自愧不如……日后有机会的话,小师弟记得待我问候一声。”

    沐阳目瞪口呆,能让五师兄在医学上感到自惭形愧,那人的水平岂不是顶天了去?

    黄庭虽说武学修行不入流,但是沐阳听师傅评价过黄庭于医道一途能入天下前五。师门之内,难免有夸大的嫌疑,从小到大沐阳倒是没见过有什么病是五师兄治不了的,不过山里人烟少名声小,大都是些小病痛,沐阳曾一度怀疑过师傅说的是真是假,于是拿了藏书阁里的几册医书屁颠屁颠地跑去校考五师兄,结果黄庭的回答与书里一般无二,他还将书里的缺漏和用药时所要注意的事项与他细心解说一遍,令他五体投地。此后沐阳肯定自家五师兄医术很高,至于高到什么程度,没有对比也就说不出个三五一二来,若要在山下混出个“神医”名号应是轻而易举。

    沐阳感叹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啊!”

    “小小年纪说什么呢!赶紧将药汁倒出来,给村里赵老家送过去,老人家年纪大,这病可耽误不得。”

    “师兄怎么不自己去?”

    “我去?去了人家又要斟茶倒水,感恩戴德的,本就不是什么富裕人家,还铁了心要送鸡送鸭来酬答,我可见不得这场面……有那功夫去推托,还不如多配些药以备不时之需。”

    “师兄真矫情。”

    “多嘴!还不快些去!”

    “得令嘞。”

    望着沐阳小跑出去的背影,黄庭停下捣药的动作眯起眼,原来在不知不觉中,那个跟在自己屁股后面跑的小家伙已经长大了。

    ……

    村中酒肆,一名留着两撇小胡子,满身酒气的青年男子,摇摇晃晃拉着仍风韵犹存的老板娘,喋喋不休说着肉麻的情话。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我已经错过了很多人,这次不想再错过了。”

    看不出已三十六七岁的老板娘羞红着脸还不忘正事,喃喃道:“你先把酒钱付了吧。”

    “阿余!”青年含情脉脉看着她,柔声说道:“我对你的心,你还不明白吗?若非对你日思夜想,我又何须日日来此借酒消愁?此心,天地可鉴!”

    唤作阿余的老板娘怯弱地后退几步,泛着秋水的瞳孔飘忽,不敢直盯这个放浪形骸的青年,娇声说道:“你喝醉了。”

    青年转了转眼珠子,有些遗憾地长叹一声,慢悠悠走到店门口,此时一阵清风吹过,只见阳光下他轻拂鬓角飘扬的发丝,仰头看向天空,眼神迷离,衣袂飘摆间,富有磁性的声音幽幽而来。

    “世人皆醉我独醒,何须清醒太分明?我醉,故我能言明心绪,一诉相思之苦。若非如此,错过便是真正错过了,你还不明白吗?”

    听到这话,阿余的半边身子霎时酥软不堪,双手掩面,脸红到耳根子里去了。她仿佛能看见男子伤痕累累的心,正需要慰藉,不过饱经风霜的人可不仅仅只有他一个,所以还是强自坚持道:“你…你还是先付了酒钱罢。”

    青年摇摇头,道:“你还是不懂……”

    就在他想接着说下去时,一道充满朝气的声音传来,打破这男女间你来我往的局势。

    “.…..懂什么呀!这话你对多少姑娘说过了?都用成百上千次了,也不觉得老套?更何况光天化日下调戏良家妇女,该当何罪!”

    日光渐斜,一束着马尾的年轻男子负手拿着空碗走来,若不是衣衫整洁,看那行走姿态都要以为是不是那街边的乞丐端碗求财。

    青年男子眼神一亮,朗声道:“小师弟,你到山下来了?这可少见啊!”

    沐阳走进酒肆,环视一圈,啧啧了几声。接近酉时,喝酒的人不多,村里大都在务农种花,有闲情雅致小酌几口的也就只有像四师兄这样无所事事的人了,店里还是有两三名客人,从他们一直自饮自酌神情淡然,面对老板娘被调戏这件事见怪不怪的情形,隐隐可见归藏书院四师兄的为人。

    青年是书院四师兄叶墨,为人风流不羁,嗜酒成性,沐阳调查过,下到十三舞勺之年上到三十七八徐娘半老没有一个没听过叶墨的脉脉情话,夸张的是,若非叶墨正大光明对见到的貌美女子都会说脸不红心不跳的情话,且千百次下来从羞愤难当到习以为常,还真有小娘子着了道。

    叶墨自认为要做到这点,除了自己俊雅不凡的外表,还需要那一身独一无二潇洒悠然的意气。

    最初沐阳对同是书院师兄弟的叶墨很不待见,他行事轻浮,游手好闲,怎么看师傅也都不会把他收入门下,问了大师兄、二师兄他们原因也不说,只见得终日有个酒鬼在长青山里游荡,喝酒、打猎、钓鱼、调戏师侄们,有那么一段时间沐阳遇见他都是绕开走的。

    说到这里,天下传闻“明通玄虚以得长生”,自沐阳识字起,向来不相信书中和传闻里的鬼怪仙神,什么到了太虚长生之境可移山倒海,再说了书院里师兄师姐们虽然神神秘秘,却也没见到过飞檐走壁、劈碑碎石的功夫。问过大师兄,修炼是不是真的可以飞剑千里、上天入地,得到的只是摇摇头不懂武艺的回答,那段时间里沐阳对书中不实的描述可谓是伤透了心。

    一直到八年前的深夜,沐阳在书院内患了风寒,通体酸痛难当,头昏脑涨,咳嗽不止,又恰逢五师兄黄庭在山下桃源未归,其他几位师兄师姐因事外出,在迷迷糊糊间是四师兄叶墨闯进房间,将他背起,赶往山下。

    因为当年的患病前所未有,他能清清楚楚记得那晚的一切。

    当时叶墨脸上焦虑的表情,是真正发自心底,从没见过一向自在无恼的四师兄还有慌张的一面,这才明白自己并没有真正厌恶过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师兄都能有所作为,可就算他一事无成,也还是自己的师兄,在无依无靠的世上,或许书院里的师门就是自己的家。

    七岁的小小沐阳靠在叶墨背上,睁眼看见的不是草木匆匆掠过的山中小路,而是朗月疏星,清风萦绕,无垠夜色中,仙人飞剑而行。

    流光倾月,沐阳真切感受到书中所述,确切不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