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荣耀:法家密码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章 攻心

    别殿内,一个青年跪坐书案前,却心绪不宁。此人为胡亥,始皇帝第十八子。

    突然传来敲门声。

    “公子,赵高求见。”

    胡亥跳将起来,亲自将房门打开,抓住赵高的手,急问道:“先生,陛下如何?”

    赵高往外小心地看了几眼,近侍都已被他支开,并无旁人。关上房门,赵高“扑通”一声跪下,颤声道:“公子,陛下……陛下他……升天了!”涕泪俱下。

    胡亥全身一震,呆立在地,泪如雨下。

    直至中夜,赵高方从胡亥处离开,缓缓地舒了一口气,悄悄去拜访李斯。

    李斯急赴始皇榻前,痛哭流涕,悲痛之余,几度欲晕去。李斯与始皇乃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组合之一,他们互相信任,并坚决支持对方,最终不仅实现了他们个人最大的目标,也达成了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成就,永载史册。在这一过程之中,始皇从未怀疑李斯的忠诚,李斯也将始皇当作自己一生最敬畏之人。纵然曾有始皇因身边人泄露信息给李斯而怒杀中人之事,双方也从未对对方有所怨怼。

    始皇对李斯而言,既是上司,又是朋友,更是肝胆相照、志同道合的战友。李斯从一个上蔡小吏到帝国丞相,纵有盖世之才,但也只有遇到始皇帝这位千古一帝,才能建起盖世之功。而始皇虽为一代雄主,但能在短短十数年统一天下,也全赖李斯的清醒和超出世人一筹的才干。否则的话,秦是否能够在七国争雄中一统天下也还是未知之数,更不必说李斯在统一天下之后所制定的国策,奠定了此后华夏两千年的政治根基。

    正因如此,始皇去世,真心难过之人不少,但恐怕没一人如李斯这般痛入心扉。

    但李斯毕竟是李斯,痛哭之后抬起头来,眼中渐渐恢复清明。

    “陛下升天之事,有何人知晓?”李斯沉声道,刚才悲痛过度,嗓音沙哑。

    赵高恭敬回道:“此事只有五六宦者在场,其余则只丞相、公子和高三人。”

    李斯缓缓点头,说道:“六国贵族遗老蠢蠢欲动,陛下在世,其威可震慑四方,若知陛下升天,则因众臣多在此间,事态殊不可控。因此,陛下升天之事,暂时不可使众人知,当回咸阳之后,再布告天下。”

    赵高低头道:“赵高省得,臣已令在场众人严守口风,一切用度皆如常供给,不教人疑心。”

    李斯脸上露出赞许之色。但就连他也没有想到,赵高此举并非为了帝国安危,而是为了一己之利。

    不过,瞬间李斯老迈的眼睛变得犀利无比,盯着赵高问道:“将陛下起居注都拿来,我要看看。”

    赵高一颤。李斯虽然年迈,但却依然目光犀利,自己一直没有告知李斯,已经引起他的注意,想要知晓始皇临终时有何遗诏。

    赵高道:“遵丞相之命……”然而,却并没有迈开双腿,神情间似犹豫不决。

    李斯眼中寒光一闪:“嗯?”

    饶是赵高勇武过人,更兼年富力强,也不由打了个寒战。李斯之积威,虽远不及始皇,但作为二十余年来大秦事实上的第二人,仍具极大威慑。

    赵高稳下心神,趋前两步,躬身道:“丞相乃赵高所敬仰之人,自不敢违背丞相所命。只是为丞相所计,高有数言,想与丞相知之。”

    李斯示意赵高讲来。

    “陛下升天之前,已留下遗诏,丞相能否猜到继君为哪一位公子?”赵高提出了一个问题。

    李斯心中微微一震,深思片刻,缓缓说道:“议论继君,非人臣之应为也。臣之道,遵旨而行可矣!”

    赵高道:“此间只丞相与高二人,陛下升天,国之大事,尽在丞相一人而已,论之何妨?”

    李斯盯住赵高,似要看清赵高此言之意。赵高也看着李斯,并无惧色。李斯缓缓收回目光,说道:“斯与陛下相交数十年,岂不明陛下之意。陛下遗诏,必是令长公子扶苏返咸阳主持陛下葬礼,并继为皇帝。”

    赵高心下佩服,面上却毫不变色,道:“丞相何出此言?如今扶苏触怒陛下而往上郡监军,公子胡亥则为陛下喜爱随同巡行,岂非已可见陛下心意?”

    李斯哈哈大笑,叹气道:“陛下之格局,岂是你可猜度。公子扶苏为人宽厚,格局高远,有法者之才,具儒者之德,事亲至孝,可为天下之楷模。陛下于众子女中,确有喜爱超过扶苏者,但若选继君,非公子扶苏莫属。此为陛下为万世基业所虑,岂会因个人喜好而废!陛下令扶苏监军上郡,尔等庸人所见,乃是陛下逐公子而远之,以我之所见,实乃陛下为储君奠定根基之栽培手段。”

    赵高又一惊,继而暗喜:“之前不知当如何向丞相说此话题,没想到丞相将话题递过来了,哈哈……”

    “丞相高见,那么,依丞相之见,公子之根基如今如何?”

    “公子与蒙氏原本自幼交好,蒙恬三十万边军,乃大秦不二之精锐。公子已经监军二年余,以公子之才,此三十万大军应已如臂使指,若无陛下之令,则尽属公子矣!”李斯微微阖目,所言如同亲见。

    赵高趁机问道:“丞相不愧为大秦第一才子,但不知丞相与蒙恬相比,谁与公子亲厚?”

    “蒙恬自幼与公子亲厚,况有同袍之情,吾不如蒙恬远矣!”

    “然丞相与蒙恬相较,军功谁高?”

    “蒙恬乃灭国之功,斯仅于咸阳布政施策,何能与蒙恬相比!”

    “丞相与蒙恬,能力谁强?”

    “蒙恬正值壮年,长于进取,吾老矣,不如蒙恬。”

    “丞相与蒙恬,谁人无怨于朝?”

    “斯,上蔡小民也,至咸阳,行廷尉之事十余载,树怨甚众;蒙恬世为秦将,朝臣多为世交,斯何能比之!”

    “那么,以丞相之智,自也知晓,若公子即位,当行何政?当立谁人为相?当纠谁人之过?”赵高步步逼问。

    李斯默然。

    “丞相自然知晓,公子早欲行宽政,对近年之法治颇有不满,即位后,必以内史蒙恬为相。至于丞相,恐怕只能背负失德之过,而有灭族之祸,也可想而知。”赵高再道。

    李斯突然拍案而起。赵高吃了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