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的荣耀:法家密码
字体: 16 + -

第五十六章 新郑旧情

    在落日的余晖即将收走大地的时候,离轩一行看到了眼前这座大城。

    洧水(今双洎河)与溱水(今黄水河)之间,大城出现于地平线上,仅离轩一行所看到的西面城墙,南北之长就约有十余里,中间城楼耸立,直插蓝天。

    这是新郑,即原韩国都城郑,郑国与韩国在此建都近六百年,中原文化之中心。韩国被灭后,为别于关中郑县,将郑改名新郑,在原韩地置颖川郡。作为中原文化的交汇之所,韩国虽然弱小,颖川郡却是除数百年未受战乱和内乱影响的关中咸阳地区之外,最为繁华的区域。

    如今,虽然因为地理位置因素,颖川郡治所已设于韩故都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境内),但新郑城之恢弘气势,城内之繁华,在中原地区仍无一城能出其右。

    与咸阳无外城墙保护不同,新郑则是典型的坚城,此时,太阳即将落山,城门正在准备关闭。南门榀快马向前,叫住了正在关城门的门卒,出示路引。门卒见是大员经过,均肃立为礼,让离轩一行缓缓进入。

    离轩也第一次经过如此雄伟的大城之门,令他心中赞叹不已。新郑城门洞约有近三十丈,这意味着新郑护城墙底基有近三十丈之宽!城墙高约三丈,城门位置更高达十丈。较宽的底基,既让城墙可以修得更高,也让城墙极为坚固,不易被自然和战争所损坏。

    由于新郑城形似牛角,民间常有以“牛角城”称谓新郑。

    按理来说,作为一方大员,离轩应当先往离新轩偏西南的颖川郡治所阳翟城,拜会颖川郡守,再往北上邯郸。不过,离轩在洛阳逗留时间已长,又想到新郑看看,于是省略了这一步,直接走直线到了新郑,而让一位护卫持离轩拜帖,送往阳翟,以示借道歉意。拜帖并非正式程序,离轩有来自朝廷的路引和通关文书,不用见任何人而一路直达邯郸。但在高级官吏经过大地方时,向当地最高长官递交拜帖,是官场的私下礼仪。

    离轩直走新郑,是因为一种特别的感情。

    新郑为旧韩故都,也是韩非最后居住之所。韩非原希望能力挽狂澜,保全韩嗣,但一身本事无用武之地,最后时刻韩王安急诏韩非回新郑辅政,韩国已是病入膏肓,韩非随后更是被逼入秦,身死他乡。

    恩师故地,离轩岂能不来看一看。离轩原本还想南下到韩非远离都城著书的故居孤愤台去,但因不在去邯郸路上,来来回回,所耽误时间甚久,只得作罢。

    新郑在此时,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是毫无疑问的中心城市,是天下有限的几座“一线城市”之一,此时虽处战争时期,位于魏楚一线,政务军管,但仍极其繁华。由于新郑的特殊地位,其县令食秩一千石,远高于一般县令,已经与一般郡守相差不大。

    离轩一行到官驿住下,新郑县令闻报,前来拜访离轩。此也非正式程序,而是官场规矩。虽新郑县令特殊,类比颖川郡委副书记,与一郡监御史地位级别差不多,但“职务”上仍属下吏,有上吏经过此地,进行一番迎送,仍属正理。当然,一般交情下,并不需要设宴款待,因为按照秦律,要款待他人并不受限制,但是需要自掏腰包。

    比如颖川郡委副书记兼新郑县令来访离轩,只需要打个照面即可,离轩的一应吃住,均按秦律以对应爵位职务标准供给,包括其随从人员,均有相应标准。但若是县令要宴请,则不能使用国库,不能报销,只能自掏腰包。公是公,私是私,绝对不能混淆。

    按理说,本地县令拜会路过的上吏,用不着太急。但今天这位新郑县令,则来得甚是匆匆,甚至先行派人,让驿站不用为离轩准备晚餐供给。随即一身便装便到官驿来了,这……从官场规矩来说,好像有点失礼?

    “哈哈,离大人,下官相迎来迟,可别见怪了!”才进官驿,县令得知离轩在内,未见其人,先出其声。

    离轩听到这个声音,不由露出笑容:“在这里居然也能见到故人,真是缘分啊……等等,他为什么会在这里?”

    离轩快步迎出去,在院内见到一位身着书生袍服,儒雅中不失英武的男子,这位前来拜会的官员,正是……周,那个当年对他颇多照应,有知遇之恩的宁秦县令。

    两人相对而礼,离轩喜道:“没想到能在此地遇到大人,真是意外之喜。大人也是路经此地吗?何以会知晓离轩在此?”

    “轩哥儿不妨猜猜?”周以手捻须,神秘地笑了笑。

    离轩略一思索,恍然大悟。自己一行刚到新郑住下,周大人就立即知晓并找到自己,显然并非巧遇,而是有其必然。若非新郑相关官员,必不可能如此迅速知晓自己信息。周原为宁秦县令,到这里来当然不可能任更低职务,那么,他的身份自然呼之欲出。

    宁秦虽然也不错,但随着秦国国门不断向东延伸,其重要性已经越来越弱,以周的能力素质,受到重用乃是必然。新郑为“一线城市”,是天下有名的大城,一国旧都。虽然同为县令,但其地位自然比宁秦县令高得太多了。

    离轩由衷地抱拳道:“恭喜大人履新,大人才华过人,受此重用实乃必然。”

    周哈哈一笑,挥了挥手:“轩哥儿客气了,要说才华,我岂能和你这等天才相比。”

    顿了顿,周继续说道:“你小小年纪,已是如此高位,这天下,终究当由你们来掀起风云了!”说到这里,周也不禁感慨,当年那个青涩少年,短短数年间,竟然已经成长到了如此地步,天才的主角光环,实在是无人可及。

    离轩尴尬地摸摸鼻子。

    周虽是便衣,未着官服,但此时仍整了整衣袖,以下官之礼拜见离轩:“下吏新郑县令周,拜见离大人!”

    离轩赶紧扶住周,不敢受周一拜。离轩职位虽高,但新郑县令级别爵位并不比他低,此其一;其二,周的年龄比离轩大了许多,非官方正式场合,不敢受长者一拜;更重要的是,周乃是离轩知遇之人,离轩能如此年轻走到高位,与当时在宁秦的高起点密不可分,不足二十便任宁秦文无害,其入吏起点之高,非常人可比。这自然与周不妒贤能,积极引荐有直接关系。

    这是周的高明之处,或者说其长处——能容人、能用人、敢用人,同时还愿意放人,不因为“好用”就将人才强留在身边。

    这和许多领导的用人形成显明对比。应当说,所有领导都喜欢人才,也都喜欢用人才。这很容易理解,领导不可能直接处理所有事务,而是需要手下有一帮能做事、能做成事的人,因此,没有不希望自己手下不是人才的领导。但是,如何用人才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境界。

    有的领导特别喜欢人才,甚至觉得某一岗位除了这位“人才”外无人可以胜任,于是,将该人才锁死在这个岗位上,最终这个人才也只能在这一岗位终老,成为普通的能吏,而无法成为更优秀的人。一些领导,在手下有人有机会向上提升时,舍不得“人才流失”,通过各种手段阻碍人才流动。他们是真心喜爱人才,但由于其人才观是只能为我所用,许多人才往往被困在原地,再没有上升的空间。

    当人才有离开的机会时,他们不愿放人才离开,想继续“为我所用”,于是,人才被强行留下。然而,由于心理上的抵触情绪,这些人才往往再也没有以前好用,甚至变成“刺头”,成为单位的“不稳定因素”。

    而周这样的领导则不同,他们有更为宽广的胸襟和大局观,在使用人才的同时,更注意培养人才,让人才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当人才有机会离开时,他们乐于为其创造条件,即使很舍不得,但仍毫不犹豫地放手。最终他们收获的,可能是一个前途远大,甚至他们永远无法望其项背之人的衷心感激。和一个变成“刺头”的“前人才”来说,即使仅仅从“利己”的角度,怎么做更划算,显然非常清楚。但仍有许多领导看不清这一点,身在其位而不能跳出思维的限制,扼杀人才,让原本的人才变成单位刺头的情况层出不穷。

    这是眼光格局的区别,也是优秀领导者和平庸上位者的区别。

    周就是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了解到离轩特别优秀,便不拘一格用人才,小小年纪便任亭长,更是仅上任数月,便破格提拔离轩为文无害。在实践中印证了离轩的出众才华,朝廷选拔优秀法律人才和基层官吏,他积极推荐离轩进入名单到咸阳学习。最终他收获的,自然就是离轩的真心感谢。

    没有悬念,周自掏腰包,在新郑最好的饭店宴请离轩一行三人,其余人等还是在官驿用餐。几人都是宁秦老乡,多年熟识之人,席间就少了官场俗套,多了乡音乡情。若不是秦律对官员饮酒有严格要求,恐怕几人得大醉一两个吧。

    离轩无意中于周口中得知,新郑城内有一鼎,名曰“刑鼎”,乃是原郑国郑简公时期上卿子产执政时所铸,其鼎有郑简公时律法,据称乃是各国公开刑书之肇始。

    离轩极有兴致,乃约周次日前往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