吻安,我的费先生
字体: 16 + -

第四百零六章 父与子

    “在政策上,现在有什么消息吗?”费凌南问道。

    “有,已经在讨论资费下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了。”政策中心的老师点头说道。

    “小费,你说说看你的那个移动终端的想法,或许我们了解的5g需求有偏差。”科研所的老师看着费凌南问道。

    “现在大家在网上购物已经慢慢成了习惯,按商品的分类来看,多是耐用消费品,配送周期为3天到1周。这种情况下,对网络的速度要求并不高,3g就能满足。”

    “网络升为4g后,大家明显觉得使用的体验更好了,那么逛网店的时间就更多了,发展到网上听音乐、看视频、看新闻,所以这一类的移动平台会慢慢多起来。”

    “那么随着商家对配送周期的竟争,1周缩短为3天,3天缩短为1天,也都是可能的。现在商家线上线下互联的思路,也让配送能实现同城24小时到位,那么网上购买的品类就能扩大到日用消费品。”

    “这样的话,随时随地都买购物就成了需求,人们的时间应该会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这就对公众网络的安全和速度提出要求。”

    费凌南说着,拿笔在白纸上画了几个图,将不同网速、平台时期的购物品类一一画了出来,比起专家们画的5g时代万物互联的大图,他这个显得过于接地气。

    倒也正好,配着他帅气的装扮,专家们都觉得他就是个网络通讯的门外汉,最多懂得些小生意的门道,所以讨论的时候并不避忌他、更不用担心说多了会被找茬,讨论倒是更加自在。

    费凌南对网络通讯虽然谈不上多懂,但也绝不是门外汉,专家门的争执、分析、意见,经他从商业的角度一整合分析后,一个清晰的商业网络脉络已经在他脑子里初步显了出来。

    *

    “怎么样?可还有收获?”送走几位专家后,费爸爸与费凌南又折回小办公室,对着一桌子的稿纸,费爸爸心有所喜。

    “有,很大。”费凌南点头。

    “哦,说说看。”费爸爸沉静的问道。

    “通讯网络的研究测试是科技角度的事、而使用却是在民用和商用领域普及的。所以竟争和研发的惯性,只是5g开发的源头,但真正要爆发,还是要靠民用和商用的需求推动。”费凌南将桌上的稿纸一张一张的收拾起来。

    “恩,你继续。”费爸爸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所以其实5g到底什么时候出来,不用关心技术到达哪一步了,将关注点放在科技的设想上面。”费凌南看着父亲,沉声说道:“智能家店、机器人管家、移动办公,曾经的科幻变成了现实,万物互联的概念既然已经提出来了,就会有人去分点布阵的去做,到时候所有的场景都具备了,缺什么?”

    “缺网络,这时候网络的发展就快了。所以

    看这两年民用科技方面的发展趋势,我觉得最慢4年,5g也要取代4g了。”费凌南分析说道。

    “这是你看到的,但其它人呢?我是说政策中心的官员,他们的角度肯定是科技方向。”费爸爸提醒他说道。

    “由不得他们民用会倒逼着科研,就象杨老师说的,全民需要的时候,就不会让营运商再去赚取高利润了。所以我们要算的,是这个全民。”费凌南倒是将专家的话都听了进去。

    “恩,你在市场一线,你对市场和消费者的敏感度肯定比专家好。”费爸爸点了点头,问费凌南:“那么你想的那个移动端app,准备做吗?”

    “恩,可以开始了,但不用太着急。民用的东西先机不重要,在适合的时间点进入大众的视野,才是最重要的。”费凌南沉吟着说道:“但是我老板那边,不一定愿意等这个节点。”

    “民营老板都有这个问题,争功近利又好大喜功。”费爸爸听了费凌南的话后,不禁皱起了眉头。

    “您这是对过去那批从倒买倒卖起家的生意人的看法了,现在这批企业家,是真正能称得上企业家的,他们有着对国情和市场的天然了解、又正赶上外企大量涌入又退出的阶段,这让他们又懂得了国际规则。这批企业家了不起的。”费凌南认真的说道。

    “或许是吧。但就目前来看,我还没看到有格局、有胸怀的企业家。当然你看到的比我多,希望这批企业家不辜负你这番赞誉。”费爸爸也不和他争执,只是淡淡的语气,仍带着知识份子的清高,对国内企业家的感观与评价都不太好。

    “爸,我觉得妈有句话说得对。”费凌南突然说道。

    “她说的话都对。”费爸爸微微一愣,又轻轻的笑了。

    “她说在学校这些做学问的知识份子,应该与社会多接触接触。”费凌南微微笑笑,接下来的话就没有再多说了。

    只是心里仍然叹息:外企瞧不上民企的管理原始、国企和机关瞧不上民企对每一份投入的计较、银行又瞧不起民企现金流的不顺畅,但整个社会的商业推动、国家的商业税收,却是所有人都瞧不起的民营企业贡献的。

    费凌南倒并不为他们鸣不平,只是觉得这些人的可爱。因为他们虽然也会发牢骚,但在机会来时,该讨好讨好、该收购收购,因着这些不公平,他们对每一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谨慎。

    其实正正反反,也正因为过于的谨小慎微,也导致了经营的格局和气势上不去,既是恶性循环、又是良性循环。只能说,这是民营企业的特色,不必去为他们鸣冤、也不必去颂扬他们,都是为了生存而已。

    等到民营企业解决了生存的问题,他们的下一代才会开始为梦想而前进了。企业和人一样,这些必经的阶段都无法跨越。

    父子俩发现彼此沟通的基础越见薄弱,彼此不免有些尴尬。对于一直尊重儿子的费爸爸来说,觉得自己刚才的态度颇有些否定儿子选择的意思,心里又是一阵内疚。

    ——内容来自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