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过小乡村
字体: 16 + -

第二十九章 大黄狗被苏耗子粘住牙

    秋天,是快乐的,小伙伴儿们不仅可以玩儿顶洋辣子罐儿,还能玩儿骨碌铁圈子和玻璃球。虽然,秋风很冷,但是却没有阻挡他们玩儿的热情。最后,屯子里这些孩子的小脸和小手都被秋风吹裂口子了,当然也包括唐同明和唐同秋他俩。

    冬天也是很快乐的。唐同明和唐同秋俩人让爸爸唐庆业给做了一个冰车,他俩就到水泡子的冰上去轮换着滑,其他的小伙伴儿也一起来滑,水泡子上一时热闹非凡。

    但是,伙伴儿们都来玩儿的时候就难免会发生不愉快,这不,唐同明和一个姓周的小伙伴儿打了起来。

    起因是唐同明的弟弟唐同秋在玩儿的时候,姓周的那名小伙伴儿撞到了唐同秋的冰车上,并且还给唐同秋撞倒了,在一旁的唐同明看到了就不让了,于是唐同明上前就给了姓周的一杵子,姓周的看唐同明给自己一杵子他也开始还手了。一来二去,二人打在了一起,难舍难分。直到后来俩人的鼻子都打出血了才罢手。

    那时候,冰车分三种,一种是跪在上面的;一种是双脚踩在上面的双腿驴;一种是双脚踩在上面的单腿驴。大的孩子玩双腿驴,再大一点儿的孩子玩儿单腿驴,而小孩子则玩儿跪在上面的大冰车。但是无论哪一种,在冰面上玩儿的快乐是一样的,这些孩子都很开心。虽然有时候会摔倒,摔的胳膊腿儿疼、摔的浑身全是雪,就像雪人一样,但是他们仍然乐此不疲的玩儿着,在玩儿的时间中,他们在一天天的长大。

    1985年开春儿,柳树、杨树迫不及待的将小脑瓜儿探出了身体外,他想看一看这个屯子的村民究竟都发生了那些变化。

    这一天,唐庆业和刘玉花商量一件事。

    “趁着还没种地,咱俩上县城里买一辆自行车啊?”唐停业对刘玉花说。

    “买呗,以后去哪儿也方便。”刘玉花同意的说。

    那时,有的村民已经提前买了自行车,唐庆业看到后稀罕的不得了,心想有了自行车再上哪儿去就方便多了,骑上就走了,所以,他才和刘玉花商量着要买自行车的。

    他俩上县城后,不仅买了一辆永久牌大自行车,还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后来,唐庆业和刘玉花推着自行车走出了县城。因为唐庆业那时不会骑自行车。

    走出县城后就上了回家的土路,那时路上人少车少,唐庆业就试着骑了起来。开始的时候,他总是骑不好,因为没有控制好平衡而摔了几跤,把链盒子都卡掉漆了卡瘪瘪了,让刘玉花心疼不已。

    后来,经过多次失败的唐庆业终于掌握平衡,他能上去骑了。然后,他就让刘玉花坐在后面的座上带她回家。

    因为是刚学会的,还没过多的经验和技术,在刘玉花刚上去的时候,唐庆业的车把就不听使唤了,直往沟里头拧,就这样,他俩又摔了好几跤。

    “你自己练习骑吧,我可不坐了,都给我摔老疼了。”刘玉花说。

    刘玉花被摔了几次后,有点害怕了,她不敢再上去坐了。

    “来吧,没事儿了,你看我现在骑得多好。”唐庆业说。

    唐庆业自己又骑了一会儿,感觉手把儿差不多了便又让刘玉花坐上去了。这一次没有摔倒,但是刘玉花一上去后,唐庆业就显得摇摇晃晃、里倒歪斜的。最后,唐庆业颤颤巍巍的骑了20多里地,俩人平安的到家了。

    回到家后,有好几个村民前来围观,大家都对自行车稀罕的不得了。那时,自行车还没有普及到每家每户,只有少数手里有点钱的村民才能买的起,没有钱的村民只能看着别的村民买。

    不到一天的时间,刘玉花也学会了骑自行车。在学习的过程中,唐庆业在后边给把着,即使这样,刘玉花也摔了很多跤。终于,在多次摔跤之后,刘玉花学会了骑自行车,但是她毕竟是女子,手把儿自然赶不上男子,赶不上唐庆业,所以,刘玉花学会骑自行车后她也不敢自己骑车回娘家,也只能在家的附近骑一骑,去供销社里买点针头线脑啥的。

    过了很长时间,她的技术练得差不多了,才敢自己骑车回娘家。

    这年夏天,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天高云淡、阳光灿烂,村子里路旁的绿树红花,把这个村子装点的十分美丽。燕子在空中不停的飞舞歌唱,在祝贺村民们日新月异的生活。

    这是改革开放后村民们迎来的第三个夏天,村民们种完苞米插完秧后,开始做好吃的犒劳自己。这一年,国家废止了各种票,不再像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了,买点儿什么还都得凭票才能供应,甚至有些时候,就是拿着票也未必能买到,因为有门路的人自己留着了,再或者是被其他村民买光了。如今,米面油等生活物资已经不匮乏了,而且只要村民们的兜里有钱想买多少就能买到多少。

    这天,烈日炎炎,刘玉花在家里待着没事儿,她就做起好吃的来。她包的是苏耗子。顾名思义,这种食品包出后的形状有点像耗子,并且还是用苏子叶包的,所以叫苏耗子。

    包苏耗子的程序有好几道。先是把黏大米用水泡几天,等发酵了后在用磨盘碾碎,然后用面袋子将水过滤干净,再装进盆里存放。这时,把适量的红小豆放进大锅里煮,直到红小豆熟了烂了为止,然后把红小豆从水里捞出来,用戗菜刀或者是木棒将红小豆捣成泥状。最后,把黏米面做成小饼,将红小豆放进中间当馅儿,封口后放在洗干净的苏叶子上。这之前,要在苏叶子上抹一点豆油,目的是蒸熟了后好往下揭,但是也有的村民不往下揭,直接连苏叶子一起吃掉。

    一个个都做好了以后,将苏耗子放在盖帘上下锅蒸。蒸好后,苏耗子就随着苏叶子的香气从锅里飘出来。

    以前条件不好,很少能吃到这么好吃的食物,现在条件好了起来,刘玉花每年的这个季节都做上两锅苏耗子吃。

    这一次,刘玉花也做了不少,够全家吃好几顿的了。

    “小明啊,去给你奶送去点儿。”刘玉花召唤唐同明。

    说着,刘玉花就把一些苏耗子装进了盆里放进了布兜中。

    唐同明接过来后就准备出门儿。

    “我带你去。”唐庆业说。

    正好唐庆业有事,他要去公社的街里买点东西,所以他顺路正好带着唐同明。

    到了七间房奶奶家的后壕那儿,唐同明下了车,向奶奶家屋里走去。

    唐同明快走到房檐的时候,他听到屋里有其他人在说话,此时他的心里有点不好意思和害怕。他不愿意见到陌生人或者是害怕陌生人,所以他快走到房檐的时候停下了脚步。他的心里开始挣扎,他在想到底该不该走进屋里把苏耗子送去。最终,他的怯懦心理打败了自己,他转身向后壕的方向走回来。但是这些苏耗子不能再拿回家去,要不就会让刘玉花发现他没有把苏耗子给奶奶送去。

    他走到后壕边儿,从布兜里掏出苏耗子,然后倒进了沟边儿的蒿草中,茂密的蒿草将苏耗子搂在怀里,把苏耗子隐藏了起来,苏耗子的香味儿也被蒿草的味道遮盖起来,再也闻不到苏耗子的香味儿了。

    回到家,见盆里空空的,刘玉花以为唐同明已经将苏耗子交给奶奶了,便和唐同明随便唠了几句磕儿。

    “你奶咋说的?”刘玉花问。

    “没咋说,就说挺好吃的。”唐同明答。

    面对妈妈刘玉花突然的问话,唐同明的反应很快,张嘴儿就答了出来。

    唐同明以为自己做的天衣无缝,扔苏耗子这事儿只有天知地知他知,其它人谁也不知道,本以为这事儿到此为止了,他为自己这件事儿做的神不知鬼觉而感到庆幸,但他的庆幸只维持了三天。

    三天后,最先发现苏耗子的一只大黄狗。

    那一天,唐同明奶奶家西面第三座房子家养的一条大黄狗溜溜达达的走到了唐同明扔苏耗子的地方。虽然三天过去了,苏耗子的香味儿已经淡了许多,但是大黄狗的鼻子很灵敏,它嗅到了苏耗子的香味儿,于是便开心的吃了起来。

    大黄狗是有口福的,尝到了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但是它只吃了一个后就再也没有口福了,因为苏耗子是黏米做的很黏,大黄狗吃到肚子里一个后,又刁起了第二个,正在它细细嚼着香味儿的时候,因为黏米的黏性将它的牙粘住了,它张不开嘴了,因为嘴被粘住的滋味不好受,大黄狗就一个劲儿的哼哼,一个劲儿的叫唤,然后跑回了家。

    唐同明奶奶家西面第三座房子家住的人家也姓庞,是唐同明大爷家的二儿子,也就是唐庆业大爷家的叔辈二哥。

    看见大黄狗回家后一个劲儿的哼哼叫唤,唐同明的这个叫二娘的女人上前查看,这一查看后发现了大黄狗是被苏耗子给粘住嘴了,随后,唐同明的二娘用手一点一点的将苏耗子从大黄狗的嘴里给抠了出来,大黄狗再也不哼哼的叫唤了。

    这一日,唐同明的二娘来到家里管刘玉花借鞋样子准备回家做几双鞋穿,然后在闲唠嗑儿时对刘玉花说起了大黄狗被苏耗子粘牙的这件事儿,刘玉花这才知道唐同明撒了谎,他并没有把苏耗子给奶奶送去。

    唐同明的二娘走了以后,刘玉花把唐同明叫了回来,对唐同明一顿暴打,最后直打的唐同明说以后再也不撒谎了为止。

    这一次撒谎,唐同明付出了很大代价,他的屁股被打的肿了很高,也肿了很长时间。因为刘玉花及时的发现并给与及时的纠正,唐同明没有学坏。试想,如果当初刘玉花没有发现没有惩治唐同明撒谎,那么在未来的生活中,唐同明会不会改掉撒谎的毛病呢?会不会越陷越深从而学坏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众所周知的一个道理,那就是今天偷针明天偷线的孩子如果不被及时纠正和制止,那么将来就有可能会走上一条不归路,因为发生在身边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很多,等变成木已成舟的事实时,家长们都是痛心疾首的悔恨,然而却已经晚了。同理,今天撒谎明天撒谎的孩子,将来会不会走上一条不归路这也是不好说的事,好在唐同明的撒谎行为被妈妈刘玉花及时的发现并制止了,没有酿成大错。

    自那以后,唐同明就真的再也没有撒过谎,直到后来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