鹁鸪铺子
字体: 16 + -

第1章 生意

    盗墓这事在民国是很常见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来这肥腻的墓大多是民国前的,那就是封建社会的遗物,理因是革命者反抗胜利的果实,二来民众也是有革命的精神,好东西都给政府的考古队刮了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就有些人蠢蠢欲动,先下手用了去。

    以上的姑且做一个引子,好讲讲瞎子张扣的事。

    张扣是干唱戏这行的,平日哪有活到哪接,大都是在西直门的。虽然眼睛瞎了,不过他是清朝那会的秀才,说起话来文绉绉的,戏也唱的好。不过有流言传出,张扣之前是干盗墓的,专门倒腾风水,因为不守行规,叫同行逐了出来,不过也只是猜测,没人敢打包票的。

    唱戏只是张扣的乐趣,或许也是掩人耳目。张扣算得一手好卦,师承道家的一位大长老,手艺相当了得,凡是求卜的,没有一例失手的。所以知情的人都规规矩矩的叫他一张半仙,但大多的人还是管他叫张瞎子。

    张扣戏唱完后,总要到后院坐上一会儿,兴许能喝上东家赏的酒。

    不过这次没能等到,张扣松了松筋骨,打了个哈哈,要起身走。

    忽然他身子微微动了动,似乎闻到了什么味,仰起头来,鼻翼抽了一下,慢腾腾的说道:

    “青稞酒,酿的还算凑合。”

    这时徐猫正拎着一壶温好的酒,站在张扣面前。

    “瞎子,闻得这么准。”

    那个年轻人轻轻咧着嘴。他身上青色的唐装散着清光,掺着黄昏的混,叫人不由得感叹典雅的清隽,袖子上绣着条青色的龙,盘过肩头,头垂在胸前,胸前挂着长长一串小紫檀木更显风采,浑身上下净是透着一股不凡的气息。

    “老猫爷”,张扣的神情端正起来,朝徐猫声音的方向做了个揖。

    徐猫用手衔着俩小酒杯,另一只手提着壶斟着。

    “喝着。”

    张扣从徐猫手上接过杯子,端起来敬了下,然后抬起袖子来,一饮而尽。然后他拭着嘴,问道:“最近铺子料理的还行吧?”

    这二十出头的少年点了点头,微散着的头发借着风飘着。这徐猫是徐常生老爷子的孙子,也是老爷子的唯一继承人。瞎子口中的铺子便是指老爷子传给他的一张门面。

    这里要提及一下,盗墓除摸金发丘搬山卸岭四门外,还有这一行分出去的特别的一门,号做:瞻台。

    瞻台里的人也被称为鹁鸪,鹁鸪是一种水鸟,学名叫做斑鸠,这鸟能在下雨天前鸣叫,被叫做未雨绸缪。而这一门的人大都是文或武各沾一面,帮道上的人或是金主吃下一些难啃的墓,他们提前收集好风声和有关的文献记载,然后安排人手;若是不够,四门里的人也是可以请的来的。

    徐猫的太爷爷是清时北洋水师的提督,在外干了大半辈子,见过不少民间的倒斗艺人,也学了些不赖的手艺,后来甲午海战失败,李鸿章求和废除北洋水师,他被遣了出来,靠着近年来的军饷,拉了几个下位的文官和一帮道上的伙计,在西直门开了间铺子,表面是古玩店,其实暗地走着地底下的活,靠着这些老一辈的人生意是愈做愈大,于是徐提督另起炉灶,立坊瞻台门。

    张扣眼前这位神采奕奕的少年,便是瞻台门的大少爷,也是将来瞻台大掌柜的接门人。即使张扣知道自己比他长上好几轮,可在他面前还是无端的感到一丝无处可藏的压迫感。

    张扣没说话,自个儿一面摸索的斟着,一面自如的喝着。

    “老猫爷,有些事我还得提醒你几句。”张扣突然放下手里的杯子,抬头对徐猫说道。

    徐猫皱了皱眉,道:“你说。”

    张扣的神情似乎紧张起来,他微微伏在桌上,说道:“前些日子我给你算了一卦,老猫爷,你猜怎么了。”

    徐猫看着张扣,没说话

    “你命里的劫数要来了。”

    徐猫愣了下。徐猫是信风水八卦的,他也知道张扣是道家大长老的关门弟子,本事自然不必怀疑,也不必戏耍自己。

    “我算到你近些日子里铺子里要来一桩有桩生意,倘若你接了,这劫数就开始了。”

    “近些日子里的?似乎有这么一桩生意。”徐猫捏了捏眉心,听了会儿,道:“那桩生意是走地底活的,太悬,没接,这劫数是不是已经躲过去了。”

    “理应是的,不过你还是躲不过。”

    “为何?”

    “因为你迟早会接这桩生意。”张扣弯下腰来,空洞的眼神透过墨镜的隙缝直勾勾地看着徐猫。

    “此话怎讲?”

    张扣托了托鼻梁上的墨镜,道:“你的刨根问底向来是最忌讳的,别人所着力隐藏的,你却着力想知道,这自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徐猫想问些什么,不过看张扣的样子,似乎又要说那客套话:天机不可泄露。徐猫连忙接道:“就不能多说点什么吗。”

    张扣还是摇头:“你是不知道,师傅说我命中有三个劫数我是算不到的,这三个劫数就与我算的卦息息相关,倘若透露了天机我自然会遭到天谴,在此之前我已不慎泄漏了两回,你看我这眼睛...还有一回,我要是躲不来,这小命可就拴在阎王那了。”

    “那我该怎么做?”

    “这劫数并不是那么可怕,你姑且看着,姑且做着,源头自然会被看。就像一场宴会,开始谁都以礼相待,你看不清真相,慢慢的,当人酩酊大醉后,病态百出,人心里的真相就出来了。”

    “如你徐家的家训,离三尸五鬼,遵三荤五戒,守三纲五常。辨清奸谗,恪守本质,这些字的横纵间,可透着不少东西。”张扣看着徐猫,寓意深长。

    徐猫还想说些什么,张扣却把手一挥,朝徐猫作了个揖,

    “请回吧,我要赴下一场戏了。”

    三日前。

    徐猫回到铺子的时候,天色差不多暗了下来。店面前挂起了几盏灯笼,透着压实的糊纸,发出些许惨淡的红晕。

    徐家的铺子在烟袋斜街算是张老店面了,朱红的格局装潢,门的两旁各挂着一串铜铃,这铃铛的样子也有少有的独特,上头是一只镂空的貔貅首,下头衔着一枚清朝万历年间的铜钱,行内人管这叫驱邪引财,这算是瞻台门独有的标记。店面上的那块匾用朱砂写着,关鸠斋。

    徐猫走进铺子里,脱下披着的皮革衣,挂在一旁的架子上。搓了搓手,吐了口热气。

    “掌柜的,回来了?”屋子里传来黄脚的声音。

    黄脚是店里的伙计,在此之前是挖藕的农户,常年在泥塘里折腾,脚被沁出了棕褐的色儿,于是乎十里八街的人都这么叫他。

    “嗯。”徐猫应着,走进屋里,黄脚正在柜台那记着账本。

    “今天到的正经买卖不少,收了几个大件的,估摸着起个价倒卖给琉璃厂的人能捞不少呢。”

    徐猫点了点头,如往常一样,坐在一旁看着当日的北平报纸。民国九年春,政治动荡,外面的人争着权,里面的人争着粮。

    徐猫正看的有点睡意,忽然耳畔一阵骚动,只听铃的一声,抬头见柜台顶的貔貅铜铃铮铮的响着,铜币在镂空的貔貅壳子直震晃。

    “来生意了。”黄脚放下笔,收拾了账本。

    这是鹁鸪很常见的手法,柜台顶挂一铜铃,然后牵出一条铜丝来,轻轻的拴在门槛上,有人进来便会拨动这条线,另一头牵着的铃铛便会响了。

    徐猫话音刚落,余光就瞥见一道瘦高的身影干净利落地进了屋。他扭头看去,是一位约五六十岁的老翁,这人穿着棕色的马褂,披着坎肩,腰间挂着一个酒葫芦,腰底下是条青袄裤,看起来有些发旧,裤脚还带着些褐色的泥土渍。老翁神情平淡,眼神出奇的深邃,眼角边布满了褶儿,方正的有棱有角,像被刀子刻意割的一般。他银白色的头发在脑后盘了个髻,下巴的胡须被扎成条细长的麻绳,僵直的挺着。整个人远远看上去很是精神。

    “老爷子,你是要买还是要卖?”黄脚问。

    正说着,却见那老翁缓缓的走向自己,用手拄在一盘柜台上,伸出一只手来,朝桌面快慢不一的敲了三下,轻声道:“买和卖都做。”

    这是瞻台门里个不成文的规矩,若有道上的事相求,离柜台二尺一寸,叩柜台一声两响,那么自然会有鹁鸪接应,打开暗厢议事。

    黄脚的面色微微一变,从里头走了出来,小心地把屋子的门带上,然后走向柜台后面,那里是一习长长的博古架,上面摆着收来的瓷器古玩。黄脚把手放在上面,摸索着,突然扣着一道长长的沟壑,轻轻一扳,架子的一侧被拉开,露出一道暗室来。

    黄脚朝那个老翁行了个手势:“里面请。”

    那老翁双手插着袖,走了进去,徐猫瞧了他一眼,在后面跟着。

    这是一条楼道,红木做成的阶梯上有顺序的雕画着一头头形态不一的貔貅,给人营造出一股神兮兮的氛围,顺着这走着,没过多久便看到另一头连着的阁楼,阁楼俩旁仍是两枚精致的貔貅铜铃,正中央的顶上挂着一道匾,上面用小篆写着,关雎阁。

    关关雎鸠,此可谓诗意盎然。

    阁楼内的陈设很是干净,没有屏风盆景也没有瓷器古玩,只有几张凳椅子和一张八仙桌,还有一厢陈列了许古籍的书房。整个格局简洁明了,加上忽明忽暗的光线,给人一种清幽的感觉。

    徐猫示意那老翁坐下,让黄脚泡了壶茶,斟了俩小杯。

    “谈谈你的买卖吧。”

    老翁没有接话,只是衔起杯子看着,对徐猫说道:“有酒吗?”

    “没有,这是我爷爷生前的厢房,他老人家在这戒斋,所以这自然成了清地,三荤五戒,得顺着这的规矩来。”

    徐猫指着厢房厅中央顶上的一块牌匾,上面是徐常生老爷子的题字:

    离三尸五鬼,遵三荤五戒,守三纲五常

    老翁点点头,随后道:“我想托你们帮我找样东西。”

    “请讲。”

    “一张纸。”老翁从怀里摸出一本破旧的纸卷来,摆在桌上;“这本日历残缺的那一页。”

    徐猫低头看去,是一本泛了黄的日历本,看起来时间离现在不是很久,他可以依稀看到上面的一页的日期,不过算起来也是十年前了。

    徐猫翻动着这本破旧的日历,看厚度大概有半年的页数,在前面大约两个月的时间,相对应的页码上画有俩种用钢笔做出来的标记,圈和叉,出现的顺序不一,有时一旁还有一些零碎的草稿的痕迹。

    “这些标记是什么?”徐猫问道。

    “一种蛾子出现的周期计数。”

    “蛾子?”

    “对。”老翁说道,随后有补充了一句,“很邪门的虫子。”

    徐猫继续翻着,到后来开始出现一些文字,不过不是很多,也比较零碎看起来有些隐晦。翻过大约一个月的页数,一篇比较完整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徐猫面前:

    那些奇怪的幺蛾子又出现了,我查了十七洞村的文献,没有见到海坨山有这一物种的记载,它们出没的时期不一,但是看上去不像觅食也不像求偶,出这些时间点外,发现不了任何它们的踪迹。

    文字到这就结束了,徐猫目前看不出任何端倪和情况,他继续翻了几页,还是只有那些奇怪的符号。

    “日历上的字是十年前的一位西洋留学生写的,他独自一人去寻找一件宝贝,当时也是传的沸沸扬扬,不过现在,风声估计是被压下来了。”

    “什么东西?”

    “你接着看就知道。”

    徐猫蹙着眉看着那老翁,继续翻着,随后一篇篇记载依次浮现:

    乙巳年九月初七按照村里的文献记载和先生传下来的图纸,我很顺利的就找到了臧靡母的墓穴遗址了,我不清楚还可以坚持多长时间,家族的矛盾愈发激烈,甚至要将我移除出家谱。不过如果真按文献记载的那样,臧靡的左眼是乾达婆的神物幻化,那么就可以打破这个僵局了。

    乙巳年十月十二原本以为再与当地的村民交流后再下墓的,此行的人似乎不止我一个人,总有一些奇怪的身影在一旁盯着我,想了很久,准备提早下墓。

    乙巳年十一日廿二五我找了帮人准备下墓,我心里很异样,知道这是个难把握的转折点。

    所有的记载到这就结束了,后面是只有空白一小角的残页。

    “我要的。”老翁指着那张残页,“就是这张日历纸。”

    “你要张纸干嘛?”徐猫问。

    老翁回答道:“这张纸上面记着我想要的东西,其余不用多问,只要陪我走趟十七洞村,这桩买卖就算成了。”

    “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徐猫说。

    “十七洞村是海坨山半山腰的一落村庄,就在北平的境内,不用不久能到。”

    徐猫朝老翁问道:“后来呢,那人怎么了?”

    “后来那人出了墓,发现墓外看守的村民全都离奇的死掉了。”

    “离奇?”

    “之所以说离奇,是因为没有任何痕迹表示,曾有人到这里过。那些死去的人手里握着的武器,都沾着他们自己人的血。”

    “自相残杀!?”徐猫诧异地道。

    老翁点了点头。

    “那些村民为了什么?”

    “不清楚,这才是邪门的地方,更邪门的是,在村民挖墓的时候,地里涌出了一群蛾子。”

    “埋在地底下的蛾子?”

    “对,样子有点像扑棱蛾子,日历前面记录的,就是这种奇怪的虫子。”

    徐猫停顿了会儿,继续问道:“听起来有点悬,臧靡母...那么你这次要倒这番斗?”

    那老翁的表情略微变了变,接道:“徐掌柜,我这次找你的目的只是要找到那张纸,至于倒斗,您姑且看着说。不过您若是有兴趣,我倒无妨讲讲墓主人的事。”

    老翁举起杯子来抿了口茶,润了润嗓子,清声道:“臧靡母。是明朝的一位大家长女,相传她出生时头顶的云气翻腾交汇,融出的轮廓样子奇特,她出生时双目失明,家里的长辈或是掩面或是叹息或是哭泣,这时门前有一位僧人经过,询问其缘故,得知便拆下锡杖上镶着的一颗珠子放在在她的空洞的左眼上,飒时流光飞溅,臧靡的左眼顿时清澈,当家里人想要感谢这位僧人时,却发现那人已经消失在云端了,后来臧靡接手家里的生意,做的是如日中天,但她从来不拜佛求神,见到寺庙的神龛也向来不低头,镇子里外的人称她左眼是神物所化,已经是和仙神平齐,后人称之为:天机眼。”

    “那人所找的的可是这天机眼?”徐猫问。

    “正是。”

    “倘若真是神佛的东西,你放着这宝贝不拿,要那张纸做甚?”

    “徐掌柜的,做事要眼睛要看齐,不能往上仰也不能朝下瞥,做的事得要有把握。”老翁撇了徐猫一眼,轻声道。

    徐猫捏了捏眉心。老翁提供的事物让人琢磨不透,况且托的事又没个底子,叫人没有把握去做。

    “至于报酬,我身上没几个子,但倒还有一件明器可以卖,您若是想好了,用我那桩卖的生意换我这桩买的生意。”

    徐猫暗忖了一会儿,道:“抱歉,你说的都太玄,我没有把握借这活。”随后起身要走。

    老翁看了看徐猫,眼神奇怪,轻声道:“你会接这笔生意的。”

    徐猫瞧了瞧老翁,有些轻蔑的笑了。

    “黄脚,送客!”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