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评弹
字体: 16 + -

第四十章 四个英雄

    大雨滂沱。刘百润冒雨跟一群工人将矿泉水、方便面搬上了一辆大卡车。随后他直接进了驾驶室,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上。

    司机问刘百润:“咱们现在要出发了。你不给家里人留个信儿?”

    刘百润苦笑一声:“还是别留什么信儿了。我怕我老婆开车来追咱们的卡车。等出了苏州,我再给她打电话。”

    卡车开动,径直驶向西南方向。驾驶室中,刘百润哼起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司机边开车边问:“你唱的这是咱苏州的评弹?”

    刘百润惊讶:“师傅你是行家啊。”

    司机道:“不敢当。我家老爷子活着的那会儿,天天在家里哼评弹。”

    刘百润笑道:“我以前在留园唱过十年评弹。后来评弹没人听了,我就下海经商了。”

    司机道:“那太可惜了。我家老爷子说过,以前唱评弹的人,不下几年苦功夫,是上不得台的。出苏州南收费站了。你不给家里人打个电话?”

    刘百润拿出摩托罗拉翻盖手机,拨通了李茜的手机号:“喂,老婆,我出苏州了。嗯,去九江。”

    电话那头传来李茜的斥责声:“刘百润。你就是个疯子!电视里昨天刚说的,九江决堤了。你这是往洪水里走啊!”

    “没事的。九江有几万人民子弟兵。有他们在,我出不了事儿。人活一辈子,总要做件上对得起国家,下让自己看得起自己的事。”

    “算了,我现在就算开车去追,恐怕也追不回你来了。注意安全,早点回来。每天给家里打一个电话。”

    “知道了。信号不太好,我先挂了。”

    刘百润挂了电话,司机感慨:“你说的太好了。人活一辈子,总要做一件上对得起国家,下让自己看得起自己的事儿。前两天我们运输公司开支援抗洪前线的动员会。总经理喊了一嗓子:是共产党员的,都积极报名。我第一个站了出来。谁让咱是党员呢?这种千难万难的时候,共产党员不站出来谁站出来?现在什么都讲钱。可我总觉得,除了钱,还得讲讲信仰吧?我是二十年前入的党。我还记得入党宣誓前一晚上,我激动的一夜未睡。”

    刘百润问:“师傅你是二十年党龄的党员?”

    司机微微点头:“是啊。我跟家里人说要去抗洪前线的时候,家里人也是一万个不乐意。我跟他们说:危险总要有人去冒。事总要有人去做。咱没别的手艺,只会开卡车。能开着卡车为国家做点事儿,是咱的造化。”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始终有人坚守着崇高的信仰。像刘百润和身旁坐着的司机这样的人,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脊梁。

    卡车一路向着西南狂奔。这一路上雨就没停过。终于到了江西境内。

    公路前方出现了一个路卡。路卡前站着十几个人民子弟兵。司机停下了车。

    一个少尉排长穿着雨衣、雨靴,走过来敬了个军礼,而后道:“两位同志,前面是山洪危险区。你们还是回去吧。”

    刘百润道:“同志。我们是给抗洪前线送矿泉水、食品的。去的就是危险区。”

    排长问:“你们车里装的都是矿泉水和食品?”

    司机插话:“是啊,足有上千箱。”

    排长思忖片刻:“你们是去抗洪前线的,算是我们的战友。我派两个熟悉这一带路况的老战士,随车帮帮你们。”

    司机道:“那太好了。请他们上车吧。”

    两个所谓的“老战士”,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一个带着两杠一拐志愿兵的肩牌,一个带着四杠上士的肩牌。

    志愿兵名叫徐蜀生,是四川人。上士叫王成龙,北京人。两个人虽然年龄小,却都是服役期超过四年的老兵。

    卡车往前走了半公里。刘百润忽然听到一阵“呼呼噜噜”的声音。

    徐蜀生大惊失色:“坏了!是山洪的声音!停车!别进山谷!”

    司机有些不以为然:“前面的山谷又不陡,怎么会有山洪呢?”

    徐蜀生情急之下爆起了粗口:“个龟儿子的!该死的山洪让我们副排长牺牲了。我到死也忘不了山洪这恶魔的声音!”

    卡车停下。四人冒雨下了车。果然,前面的山谷里的“呼呼噜噜”声越来越大。徐蜀生说的没错,的确是山洪爆发了!

    刘百润问:“这可怎么办?山洪过去之后前面的公路还能走么?”

    王成龙摇头:“山洪肯定把公路拦腰截断了。得等工程兵兄弟们修好了公路才能通行。”

    刘百润蹙起了眉头:“这可怎么办?我听电视里说,抗洪前线最缺的就是水和食品。咱们总不能在这儿等个十天半个月!”

    徐蜀生道:“我倒是知道有一条土路,可以绕过前面那个山谷。只不过土路不像公路,颠簸的很。”

    这回轮到司机急眼了:“我们敢来这儿,死都不怕,还怕什么颠簸?走,上车,你给我指路。”

    卡车再次发动。大雨让徐蜀生指的那条土路泥泞万分。

    “轰隆”。卡车突然停住。

    四人再次冒雨下车查看。轮胎陷在了一个大泥坑里。

    司机面露苦色:“没办法了。我上车踩油门,你们三个在下面推车吧。”

    一分钟后,这在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一个身穿便服的中年男人跟两个军人拼命推着卡车。陷入泥坑中的车轮飞转,溅起泥花,一直将三个人溅成了泥人。可这三人完全顾不上污泥染身。他们使出吃奶的力气往前推着车。

    终于,车轮爬出了泥坑。推车的三个人几乎已经成了活着的兵马俑。

    三人没有上车。他们直接站在大雨中,任大雨冲刷掉身上的泥。

    谁说和平年代没有英雄?他们跟千千万万为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计生死奋斗在抗洪第一线的人民子弟兵一样,都是真真正正的英雄!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他们只是小人物。然而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恰恰是一个个“小人物”创造出来的。

    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亲历者、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