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评弹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章 一九九七

    时间就像是一头发了疯的公牛,一跑起来就没人能追的上。

    老四合院里的月份牌换了又换。柳树的叶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转眼三年时间过去。

    一九九七年,除夕夜。

    刘家的四合院门口高高挂起了两盏红灯笼。九岁的笑生领着七岁的妹妹笑嫣在门口点燃了一挂红色的鞭炮。爆竹飞扬的红纸,代表着家的温暖。

    刘诚站在院子里,焦急的来回踱步:“笑生,你爸爸去机场接你妈,已经去了有三个钟头了吧?”

    笑生抬起手腕,看了看腕上的米奇电子表:“爷爷,爸爸临走前说了,差不多六点半到家。您老别着急啊。”

    刘诚抱怨:“我能不急么?饺子再不下锅,面皮都要发干了!”

    “嘟”,一声车鸣响起。一辆黑色桑塔纳停在院门口。刘百润穿着西装,李茜穿着棉长裙下了车。

    如今的刘百润,可不是四年前那个落魄的评弹艺人了。这三年,他和胡大圣把“伊莎贝拉”咖啡馆的分店开遍了苏州。七家分店,给他带来了每年二十万以上的收入。年前他还在跟胡大圣商量,要在杭州开第一家省外分店。。。总有一天,要把伊莎贝拉咖啡馆开遍全国。

    李茜亦不是四年前那个起早贪黑撂地摊的女倒爷。钟表生意这三年好的不得了。李茜又开了一家外贸公司,将宝岛的那些应季水果进口到苏州的各大超市,送上苏州人家的餐桌。她现在三天两头飞宝岛。是实打实的女企业家。

    而那辆夏利,如今也被刘百润夫妇换成了大众桑塔纳。

    “妈妈!”笑嫣虽然已经七岁了,还像小时候那样,见到妈妈就往她怀里扑。

    夫妻二人来到刘诚面前。刚才还气冲冲的刘诚已然是和颜悦色:“你们可回来了。快,下饺子!”

    李茜戴上围裙,立马从女企业家变成了一个贤惠的苏州主妇。她将皮包里的大哥大递给刘百润:“你别下厨了。守着咱俩的大哥大,应付给咱们打电话拜年的人。”

    刘百润亦将自己的大哥大放到桌上。

    不多时,“嘟嘟”的大哥大铃声一直不断。刘百润有些应接不暇。

    “喂,赵总,过年好。嗯,杭州那边的店面就这样定下来吧。过完年我们就去杭州签合同。”

    “喂,杨经理。李茜在下饺子呢。嗯,过年好,也问您夫人过年好。”

    “喂,谁?让我猜?猜个屁!胡猴子你别捏着鼻子跟我说话。明天上午记的早点儿来给我家老爷子拜年!”

    饺子上桌,笑生和笑嫣先给爷爷刘诚磕了个头。刘诚连忙拿出两个红包:“过年了,你们又长了一岁了。好好上学。嫣嫣你要跟哥哥学习。你看他今年又考了‘双百’。还拿回来了‘三好生’的奖状。等你今年秋天上了小学,也要考双百,拿三好。”

    笑生得了爷爷的表扬,自豪的昂着小脸。

    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吃着饭。索尼大背投彩电里,传来春晚的歌声:

    “大年除夕这一晚嘞,全家大小都团圆。纵然有人在外乡,也要及时往回赶啊。。。”

    刘诚问李茜:“去那边一个多月,事情还顺利么?”

    李茜答道:“您老放心吧。一切都顺利!以后宝岛那边的百香果、雾莲、释迦,会装上飞机,直接空运到咱们苏州!”

    刘诚随口一说:“水果都坐飞机了?我活这么大年纪,还没坐过呢。”

    李茜笑了笑:“爸!我都打算好了。咱们过了初三,就坐飞机南下!去金门旅游。您那位世侄黄恭说了,要领着咱们全家在金门好好玩十天!”

    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不爱挪窝。刘诚推脱:“金门?我不去,太远了。再水土不服什么的。”

    李茜连忙给笑生使了个颜色。笑生撒娇:“爷爷,你要是不去,我和嫣嫣也不去啦。在家里守着你!”

    笑嫣刚才听说要出去旅游,高兴的手舞足蹈。一听哥哥的话,她小脸一板,作势就要哭。

    刘诚年轻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上了年纪后却最怕小孙女哭。他连忙改口:“啊,去,去。咱们全家都去。我带嫣嫣吃大螃蟹,大海螺。”

    刘百润给父亲倒上一杯酒:“爸,今天您高兴,我批准您喝一盅。”

    笑嫣打起了小报告:“爸爸,爷爷可坏可坏了呢!他,他藏了好几瓶酒。趁你不在的时候偷着喝!”

    刘诚大笑:“什么事儿,就怕内奸啊!”

    背投电视里,春晚的节目已经进行到了第二个节目,小儿京剧《菊坛新蕊》。

    刘诚有些失落:“瞧,京剧又上春晚了。春晚办了这么多年,咱们的苏州评弹就上过一回。那还是九一年几个苏州姑娘唱的《苏州胜天堂》。”

    刘百润笑道:“爸,迟早咱们的评弹还会上的。”

    李茜随口说道:“这几年太忙,没时间练琵琶。我的功夫都扔下了。”

    刘百润给妻子碗里夹了几个饺子:“你得练,说不准哪天,咱们夫妻也能上春晚,给全国的老百姓唱一段双档。”

    李茜轻笑:“做梦去吧你。”

    夜深了,笑嫣和笑生困不住,守不住夜,已经睡下。

    刘百润夫妇披着衣服,坐在卧室的床边,边看春晚,边整理着这一年来辛辛苦苦攒下的存折。

    没有什么比数钱更让普通人感到幸福的了。李茜问刘百润:“你猜,咱们家现在有多少存款?”

    刘百润道:“我这儿存了六十五万了。你应该有个一百万?”

    李茜道:“一百万?那是电子表厂分红前的事儿了!我现在有一百三十万存款!咱们加起来,一百九十五万!”

    刘百润感慨道:“真像是做梦一样啊。四年前,你是个万元户,已经算苏州城里的有钱人了。一眨眼功夫,咱们的存款成了七位数。”

    李茜道:“等过完了年,你劝劝咱爸。我去市中心买个大单元,咱们搬过去。”

    刘百润摇头:“算了吧。咱爸是老古董。今年秋天我劝他搬家,让他臭骂了一顿你忘了?”

    李茜倒也没再说什么:“就算咱不搬家,也得买套靠着好学校的房子。有了学区房,以后笑嫣和笑生才能念重点初中。”

    两年前,国家将“就近入学”写入了《义务教育法》,学区房的概念悄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