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华
字体: 16 + -

第五百四十七章 有病,病在思想里

    第五百四十七章有病,病在思想里

    许晨风好看书,这不是个什么秘密,他喜欢看鲁迅先生的文章,字字看来都是血,读他的文章,似乎有一条皮鞭,狠狠地抽打在读者的灵魂上,年轻的时候,可能看不懂他文章中的具体思想意义,总隐隐的感觉,似乎是在暗讽什么,不然的话,他一个字凭什么要卖到几块大洋呢?

    当经历过许多之后,才终于明白,鲁迅先生的文章,将国人的品质和社会的阴暗角落,毫不留情的扒开,血淋淋的暴晒到阳光之下。

    针砭时政,痛斥社会的黑暗,用笔和文章来做武器,让更多麻木不仁的国人见识到这个社会和世界中最阴暗的一部分。

    鲁迅先生去世之后,中国文坛为之震惊,一代文豪革命家的掉落,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空前的损失。

    文坛斗士第一人的凋落,令人扼腕叹息。当许晨风声名鹊起之后,让黄埔系的军官们重新认识到了这颗散落在外的黄埔七期的优秀学员,昔日多年不曾联系的同窗也开始重新与他联系,黄埔系军官其“裙带关系”之广,盘根错节程度之深,远远超乎寻常人想象。

    只要是身上打着黄埔的烙印,就会被黄埔系的官员们视之为自己人,哪怕是个“酒囊饭袋之人”,一样可以凭借黄埔二字平步青云。

    在政坛和军界中,各派系复杂,竞争内斗激烈,抱成一团的黄埔系俨然为最强大的势力,也是委员长本人最大的仰仗和器重。

    军统、中央军、政府高官等等,无论是哪一个角落,都有黄埔人的身影出现。

    这支笔,就是昔日的一个好同学,不知从哪里听来许晨风喜欢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了拉拢许晨风而赠送的钢笔,几经周转托人送来了这支鲁迅先生生前用过的钢笔。

    至于是真是假,许晨风也不得而知,依照鲁迅先生的地位,用一支进口的钢笔写字倒也不是难事。

    真假无所谓了,反正在许晨风的手中,就是一支书写工具罢了。

    一杯糖水递到了许晨风的面前,放下了手中的笔,将茶缸捧在手中,回头冲着旁边的莫清霜微笑,说一声谢谢。

    莫清霜静静地坐在许晨风的身旁,眉目流转,能够看见许晨风眉宇间的那种郁结之气,淡淡的哀伤和无奈萦绕在他的眉头,挥之不去。

    “还在为招不到兵而纠结吗?”莫清霜轻声询问。

    许晨风倒也没有隐瞒的意思,喝一口茶缸中甘甜的红糖水,叹息道:“我低估了高级别汉奸对于国人思想影响的意义,一些扭曲的思想和言论,对于社会各界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意识形态偏激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高于枪炮。”

    高级汉奸的危害与普通小人物汉奸的危害,不可同日而语。

    小人物去当汉奸,影响不了太多的人,会招致世人们的谩骂和唾弃,可若大人物去当汉奸,这种行为严重动摇了老百姓们的抗日决心。

    会有很多的人去想,你们看看,咱们国家的高级政府官员都已经投靠了小鬼子,连他们都觉得抗日无望,咱们这些生活在社会基层的小人物能有什么办法呢?抗日是没有出路的,当汉奸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清霜,你知道吗,鲁迅先生以前是个医生。”目光落在眼前的红糖水上,似乎能够从深红色的红糖水面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莫清霜点点头。“这个,我曾经听说过,好像是在日本学医,对吧?”

    她虽然没有上过学,识字也不多,但是,对于鲁迅先生的大名,还是听说过的。

    “那你知道,周先生为何弃医从文,改用诸多笔名来书写文章,再不从医救人的原因吗?”

    莫清霜摇头,她要是知道这么多的话,早就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了,作为一个行军打仗的军人,哪里知道这么多的文化人故事呢,这些趣事杂文与她生活中的关联不大,满门心思都投入在东北抗日战争之中,哪里还有闲心去研究这些事情。

    “从前,这位周先生学医的时候,是想挽救国人的身体,强健体魄,才能摆脱东亚病夫的名号,才能让国人崛起振兴,后来,周先生认识到,中国人的颓废麻木,已经是汤药和手术无法拯救的地步,身体上的病痛可以通过医术来解决,但是发自灵魂深处的病痛和软弱、颓废,又该如何去搭救呢?”

    尽管许晨风没有真正的见过鲁迅本人,但是,依然可以通过他的文字中,去听见鲁迅先生奋笔疾书时候,那种无奈憋屈的呐喊声……

    为这个腐朽堕落的时代呐喊,为这个残酷压抑的社会呐喊,为这群麻木不仁的国人呐喊,嘶声怒吼,用震耳欲聋的声音去唤醒国人沉睡的血性和灵魂。

    因为他的喊声,没少招致执政当局的迫害,即便是多次面临生命危险和被关押囚禁的胁迫,鲁迅都未曾放弃过用文字唤醒国人的执念。

    如今,斯人已去,从此,这世间,少了一个文学斗士,再无鲁迅。

    他指出了时代的病症,社会的顽疾,试图以文字来当药物,去解救在这个时代中沉沦,昏昏沉沉的人们。

    但是,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似乎都没有将国人唤醒。

    悲哀的是,在鲁迅先生去世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七七事变爆发,一个更加苦难的时代降临了……

    “大部分的国人,真的有病,这种病叫做心存侥幸,将希望和重担寄托于少数人的身上,便以为如此一来,可以高枕无忧,可是,人人如此,少数人何在?谁来扛起抗日救国的这面大旗呢?”

    看着征兵名册上,寥寥三十几个人的名字,许晨风满心悲哀。

    整个太平镇,不下三四万人,可供参军入伍的适龄男丁,不下七八千人,然而,最终选择当兵的却只有不到三十几人……

    当所有人都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的时候,希望真的能够到来吗?

    谁去将希望变成现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