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华
字体: 16 + -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东北抗联(一)

    第二百三十二章东北抗联(一)

    士兵们排成整齐的队伍,庄重肃穆的氛围笼罩着他们,大捷固然是好事,可伴随着的还有这一百五十个兄弟长眠于此,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战之后,成为躺在此地长眠不起的烈士孤坟,对于老兵而言,这都是家常便饭,这都不叫事,可对于初登战场的新兵来说,触动极大,更多的人,从内心中,无法去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悲伤地情绪流淌在眼神中,哀伤、伤感,一种酸酸的滋味萦绕心头。

    许晨风面朝着士兵,看了看他们,这其中有不少人都是伤兵,胳膊和腿上都用绷带缠住,拄着拐的人,一只手靠着拐杖,也要来为战友送行,送他们最后一程,因为他们知道,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也将享受到这种待遇,只希望到那时候,给他上坟,别忘了给他烧点儿纸钱,他讨厌贫穷的感觉。

    “什么是战争,你们此时所体验和经历过的,这便是战争,你死我活的争斗,侵略与反侵略的厮杀,日寇汉奸一日不除,我们终将为奴为犬,苟延残喘的活着,像牛马,像鹰犬,唯独不像是一个人。乱世之中,想要活着,就得去拼命,选择拼命,就要将生死置之度外。

    这便是我们军人的宿命和职责,什么是军人,军人就是一群去送死的人,为什么去死,为了抗争和独立,为了自由和尊严去放手一搏的勇者!不想屈辱而又苟且的活着,就要拿起手中的武器,去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

    胜利都是用不计代价的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敌我双方都在流血,胜利就是看谁流的血更多,看谁的意志力更加的顽强,活下来的终究会是胜利者!

    要去适应流血和牺牲,要是习惯胜利和失败,鬼子战败了,可以滚回东瀛老家,远渡重洋。可我们不能输,也输不起,若是输了,东北这片热土将会彻底沦丧,东北人民将永无翻身之日!中华民族将再无复兴之时!我们输不起,每一场战役,我们必须殊死一搏,必须血战到底,哪怕是流更多的血,也要与敌军奋战到底!用鲜血去唤醒更多人的热血和血性,我堂堂热血中华,不应该沉沦至此!”

    “热血中华,热血男儿,保家卫国,守土抗战!”

    “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谁要夺我国,我便要他命!谁要毁我家,我便拼到底!”

    壮怀激烈的嘶吼声回荡在山林草木之中,风吹过,林叶飘动发出的声响,仿佛是在回应这群热血男儿的慷慨之声。

    ……

    “堂堂中华,岂曰无人?热血男儿,扬我威名!好一个抗日救国义勇军三团,好一场畅快淋漓的哈达岭大捷!真豪杰,真英雄也!”

    哈达岭战役,东丰保安团一战折损六七百人而惨败的消息,瞬间飞遍了东北大地,没多久的时间,仿佛整个东北都知道了这场振奋人心的胜利大捷,为全东北义勇军的艰苦抗战生涯注入一剂强心剂!

    东北大地的各行各业都被日军所控制,包括新闻舆论,日军严禁新闻报社刊登任何不利于他们方面的言论,意图从思想和舆论上面封住国人之口,令其不能发声,只能歌颂和表扬日军,新闻从业者,纵使不情愿,可在日寇的强力威逼之下,只得如此。

    可哈达岭战役之事,记者们仿佛是抓住了机会,对其大肆宣传,不过仍是以歌颂为主,可言词之间,更多的却是一种犀利的点评,着重的介绍了战役的双方伤亡和损失,以此方式来让更多的老百姓们知道此战役的存在。

    记者们的这种隐晦的宣传方式,也招惹到了日军的察觉和不满,以此为由,封杀了数家报社,抓捕了几十名记者,等待他们的或许是被封杀和牢狱之灾,报社可以被封杀,记者可以被抓捕,可发出去的报纸却无法被收回。

    不得不说,哈达岭大捷的胜利如同一场及时雨一般,浇灌了面临干涸枯萎的抗日幼苗。

    以东北军旧部和爱国民众组织起的抗日义勇军,声势浩大,人数多达三十万之多,遍布东北各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战争手段予以日军不同的破坏和打击,义勇军的兴起,证明了东北人民不愿为奴的尊严和骨气,用低劣落后的武器装备和血肉之躯同日寇拼死相搏,这等情怀和志气,激励着国人。

    可是,单凭情怀和勇气,无法给日寇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和伤害,义勇军存在着的各式各样的弱点。

    因为人多,因为组织不同,三十万义勇军无法形成统一的抗日整体,几乎都在各自为战,作为义勇军之主力的东北军旧部,内部之间,更是存在着军阀时代遗留下的老毛病——内斗。

    昔日威震天下的北洋军阀,为何短短数年的时间,从强横走向了衰亡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内部不和,党派林立,造成了内部之分裂,从而走向了反目的战争,十几年的内耗,彻底瓦解了北洋军的战斗力。

    作为原北洋军的分支之一的奉系军阀,同样也是如此,即便是张少帅改旗易帜,同样是无法解决内部分裂和党派林立的病根,这种争斗意识,如同扎根在军官和士兵们的脑海之中,无法根除。

    东北军旧部作为义勇军的主力,继承下来的不仅是北洋时代的血性和武器装备,同时还有分裂内斗的老毛病。

    每一支部队的军官,都是血性男儿,不惜死,不怕死,敢于去跟小鬼子拼命,可一支部队的实力,终究是势单力薄,可联合作战,新仇旧恨却又涌上心头,宁可坐视友军被日寇围剿,也不愿意出兵相助,这种思想,存在于绝大多数的指挥官脑海之中,不能团结一致抗敌,甚至都容易内部厮杀火并,种种因素综合在一起,从而导致了三十万义勇军如同散沙一般,无法捏合成统一抗战的整体,也无力改变抗日之困境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