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华
字体: 16 + -

第一百二十一章 托词

    第一百二十一章托词

    “莫非你就是报纸上刊登的抗日英雄许晨风?”顾文祥仿佛感觉是错觉一样。

    没办法,长城抗战闹得全国风云不宁,那段时间里,所有的杂志和报社刊登的新闻头条版面全都是有关于长城战役的信息,尤其是大刀队夜袭鬼子营地砍脑壳之事,更是成了新闻宣扬的标题,就连他这种不太在意政治和军事的人,都感觉扬眉吐气了一把。

    而大刀队的指挥官许晨风也当仁不让的被宣传成了英雄。有报纸刊登了几次有关于许晨风的照片和专题报道,只是后来,长城抗战结束之后,许晨风的消息也随着战争的结束而销声匿迹。

    在那场战役中立下军功的军官们纷纷加官进爵,唯独极其重要的许晨风不见了踪影,有人认为,许晨风是死在了喜峰口……

    万没想到的是,他没死,而且还坐在自己对面喝咖啡。

    “呵呵,没错,就是我。”

    “英雄,真乃是民族英雄啊,理应受到万民敬仰,青史留名。”顾文祥佩服的说道。

    许晨风摆摆手:“英雄二字,愧不敢当,只是尽了一个中国人的本分罢了,国难当头,身为华夏儿女,岂有不挺身而出之理。”

    “佩服,只是不知,英雄到我国贸商行,所为何事?”佩服完了之后,商人的本性占据了顾文祥的脑海。常言道,无事不登三宝殿,大老远的从察哈尔跑到天津卫来,而且还是打着做买卖的旗号,这其中必有隐情。

    许晨风问道:“不知先生可知我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我师长与尊父交情不浅。”

    许晨风决定,还是先报出名号,兴许师长的面子管用,如此一来,便能省掉不少没用的扯皮环节。当许晨风听到顾文祥语气生硬的转折之后,便意识到,这位国贸商行的主事人,不太喜欢跟自己打交道。

    听着名字,顾文祥的脑海中有那么一丁点的印象,早些年的时候,他曾经跟着父亲顾成武一起跑过西北,与赵登禹有过一段时间的联系,那个时候,他还是个旅长呢。从那之后,便再也没有过任何交集,不过有联系却谈不上交情,至少在顾文祥的心里是这么认为的。

    买卖人都是人精,顾文祥眼睛一眯,便清楚了许晨风的来意,先是勾起自己的爱国情怀,再是拿出交情说话,接下来应该是谈条件了吧……

    “不瞒您说,因为众所周知的问题,眼下我们二十九军遭到了困境,缺少一大批过冬用的棉衣和军粮,希望能从国贸商行采购一批一万人用的棉衣和粮食,用来过冬。钱不多,只有三万银元,另外还希望能够从您这里赊一批三万人之用的粮食,用来给我将士们吃饭。还望先生能看在抗日救国和我们师长的面子上,能多少的支援我们一些,行个方便。”

    三万银元,一万人用的棉衣,三万人吃的粮食……顾文祥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

    这么多的物资的总价值,三万远远不够,十万银元倒还差不多。好家伙,要么不开口,一说话就是狮子大开口,胃口还真不小。

    商人逐利,一切决定的出发点都是基于利益的基础之上,倘若看不到利益,做的岂不是赔本买卖么?

    至于爱不爱国,这是两码事。

    顾文祥说话道:“说实话,支援前线部队,抗日救国,这是每一个中国人应尽的本分和义务,我顾文祥也不是个小气之人,支援我抗日将士,责无旁贷。更何况,家父还与你们师长之间存在交情,于情于理,都应该帮上一把。可眼下,我商行的日子近来也不好过啊。”

    继而换了一副为难的神情,继续说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国贸商行家大业大,是不假,可摊子铺的大,投入的资本也不少,放出去的货物,至今都未曾收回款额,英雄一张口就是这么多的粮食和物资,一时半会儿,还真的凑不出来,货物短缺,资金周转不开呀。”

    虽没有直接说不赊,可言外之意,许晨风已经听出来了,买是可以买,但是概不拖欠。

    莫说是你们师长的面子,就算是军长,也得一分钱不能少。

    商人不是慈善机构,赚钱是本分,赚够了钱,才有资格去行善。

    许晨风稍一沉默,继而从口袋里拿出来那张支票,放在桌面上,推到顾文祥跟前,微笑道:“赊粮食的事情日后再说,还望先生能将棉衣尽快赶制出来,我的弟兄们还等着棉衣过冬呢,剩下的钱,还请先生将其全都换成粮食,一并发往察哈尔。”

    “哎呀,这多不好意思,英雄只管放心,一万件棉衣,保证一件也少不了,七天之内,全都赶制出来,发往察哈尔。”嘴上说着不好意思,顾文祥将支票拿走,至于支票的真假,他这个天天跟银行打交道的人,一样就能看出来,真的,确定无疑。

    只要钱到位,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纺织厂也是国贸商行旗下的产业,近些年来,已呈落寞之景,想尽了一切办法,可亏损额度依然还是逐年增加,已经有董事会成员提议拿掉这一环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然而,父亲牵挂着工厂里吃饭的工人们,宁可赔钱,也要继续养活着纺织厂,纺织厂也成了一个尾大甩不掉的业务。

    这笔钱,堪称是雪中送碳,赚取的利润可直接将这季度的亏损额弥补上。

    打折一事,这种想法,顾文祥直接没有考虑过,什么都打折,他们还赚什么钱?

    至于父亲与赵登禹之间的交情,顾文祥不在意,亲兄弟还要明算账,见过几次面,就要赊几万人吃的粮食,这种交情不存在的……

    不想赊给他们粮食,是因为顾文祥有更深层次的担忧,他不认为贫穷的二十九军有能力偿还这笔债务。

    粮食落在了他们的手中,等于是有去无回,再来一句:为抗日做贡献怎么了!理直气壮的吃了粮食且不说,还要扣上一顶高帽子,顾文祥可不想栽在和军队打交道的关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