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中华
字体: 16 + -

第八十七章 国不会亡(一)

    第八十七章国不会亡(一)

    “百年国家之耻,今朝一日雪尽!痛快啊,痛快!哈哈哈!”

    行走的路人看着这跪在地上疯疯癫癫的长衫文人,嘴里还说着不明所以的胡话,都认为他是喝醉了酒,胡说八道。

    长衫文人不介意路人那异样的目光,无人能知晓此刻他心中的那种喜悦之情,也无人能分享他此刻的狂喜之感,唯有长醉不复醒,方能体会人家之极乐,他不想从醉酒中醒过来,他害怕,酒醒之后,一切都成一场空。

    闲逛的军警早已经注意到了街道上这个满口说着“禁忌”之言的醉酒客,可他们也不愿意上前去拘捕,谁都不想跟一个吃醉了酒水的醉鬼打交道。

    更何况,这种新闻,他们看了也觉得振奋人心,只不过,他们的欢喜则是压抑在心中,不像是这位醉酒客这般表露于外表,不计较,假装没看见。军警朝着酒楼伙计使了个眼色,让他把这个醉酒的客人带走,察言观色的伙计读懂了这位军警老爷的意思,连忙出来将酒客搀扶进门……

    “先生,打胜仗了,谁都高兴,来,进来喝,请您喝好酒,一醉方休。”

    “哈哈哈!对,一醉方休!”

    见伙计将这个醉酒客哄骗进了酒楼之中,军警们松了口气,好在周边没有便衣特务经过,少一件冤案,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少一件麻烦事。

    ……

    多伦之战尘埃落定,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鼓作气势如虎,连夺四县,美中不足的则是,未能全部消灭这股盘踞在多伦的日军部队,长官阿布弘毅率领部分日军部队向丰宁方向突围而去。

    此番大捷之意义远胜过于昔日喜峰口大捷,察哈尔抗日战役是各党派和民主人士脱离政府管控,第一次联合作战,无论政见是否相符,无论党派是否一致,但是站在民族国家统一战线上,却都能够摒弃前嫌,联合抗日,一致对外。

    在一部分人的眼中,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开始,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胜利的喜悦洋溢在察哈尔老百姓们的脸上,受日寇伪军欺压已久,终于扬眉吐气,等到我抗日军队光复失地。

    杀猪宰羊,款待抗日志士,自然不在话下,尽管老百姓们生活也是贫苦,但是为了招待这帮流过血的将士们,他们甘愿拿出来为数不多的粮食和肉来供将士们食用。

    这份情谊,令人无法拒绝,察哈尔地区的老百姓是唯一能够给这支孤军提供支援的力量,尽管微不足道,情谊比天高,是他们拼搏奋斗的来源。

    一碗稀释过的肉汤,碗里漂浮着菜叶,不知是野菜还是白菜,士兵们围在锅边坐着,喝汤的同时,眼睛紧紧地盯着锅里炖着的那块三五斤重的猪肉,肉已经被炖的稀巴烂,肉香四溢,令人不禁咽起了唾沫。

    即便是肉已经被煮烂,可伙夫也没有想要分肉的意思,又拿过来一颗大白菜,在菜板上剁的稀碎,扔进了锅里,然而又往锅里倒了半桶水,继续添柴火煮肉。

    要是分肉吃的话,一人一口,也不够这么多人吃的,还不如多喝点儿汤水解解馋呢,伙夫掌管着全营官兵们的伙食,自然要精打细算过日子。

    士兵们在一起高兴地喝汤吃饭,这是战争结束之后,第一顿饱饭,甭管是水饱还是饭饱,总归是饿不到肚子了。

    赵登禹则是将军官们召集在了一起,他要宣布一个倒胃口,令人心情沉重的消息。

    “诸位,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可能将会不复存在了。”

    听到旅长赵登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所有军官们均是一副沉痛的神情,唯有许晨风神情依旧,仿佛早在预料之中,不过他的眼神中依然是流露出了一丝悲伤的情绪。

    意料之中,理所当然。许晨风早就猜到了会是这么一个结果,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

    赵登禹悲痛的说道:“我们的处境很危险,日军大批部队兵分两路,入侵察东,沽源已经开战了,下一个战场就是多伦,可我们已经没有再战的力量了。”

    察哈尔之战可以用惨胜二字来形容,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二……

    同盟军成立仓促,又被国民政府排挤和打压,禁止一切团体和个人,以各种目的支持和协助抗日同盟军,内外无援,薄弱的家底早已消耗的一干二净。

    缺少弹药补充且不说,甚至连吃饭的粮食都要靠老百姓的接济,察哈尔地广人稀,老百姓们岂能供养得起十万同盟军官兵,内外交困,胜利的同时,各种矛盾随之浮现到了眼前。

    不知军政部私底下与日方如何协商,日军还是出兵察哈尔,来势汹汹,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应该是“借刀杀人”!

    军政部想要借此机会,借鬼子之手,清理掉这股不听命令的“无组织武装势力”,政府不想破坏当前眼下的和平之局面,更不想出卖国家利益,无奈何,这股活跃在察哈尔的武装,变成了必须牺牲掉的“交易品”。

    毕竟,当今的国策乃是“攘敌必先安内”,内部的稳定和绝对的话语权,甚至高过于日军的入侵威胁……

    军政部派来的特工人员和间谍早已经渗入到了同盟军内部之中,散布不良言论,分化和收买部分官兵,造成同盟军内部的分裂。

    本就结构松散的同盟军,并没有形成一个绝对意义的核心,在各种各样原因的分化之下,已是一盘散沙。

    军心动摇,更多的人在间谍的蛊惑之下,开始为自己的未来盘算起来,其中有一点,说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他们的确是不怕死,敢在战场上拼命,为国家而死,死得其所,为的就是将自己的名字刻在英雄的碑文上,让后人们都知道,自己这个人,是抗日而死,是国家的英雄,虽死而无憾。

    但这支部队乃是未经过军政部所批准,擅自组建的抗日武装力量,乃是不为政府所承认的“无组织武装”,而能否被评之为英雄的官方话语权在政府的手中,唯有得到政府承认,方才有资格被列为烈士行列之中,若非如此,就算是死,也是无名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