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蹉跎岁月
字体: 16 + -

第二十七章 三哥

    三哥叫汪亮,村里人口中的“不学无术”的代表。三哥之前没在社会上混的时候,在学校里的成绩还不错。不说大学这些有些遥远的东西,老老实实混个高中文凭还是没问题的。可惜三哥虽然行三,下面还有弟弟妹妹。三个人的学费,家里供不起。虽然没明说,但父母在开学前后的唉声叹气以及借钱归来微驼的脊梁,他都看在眼中。于是在初一后半期,毅然决定退学。

    据说当时三哥被他爸吊在房梁上抽,一边打一边恨铁不成钢的狠声问他,是不是要像自己做一辈子在泥土里刨食的农民?

    不当农夫,这是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父辈对孩子最大的期望。

    但三哥这人很倔,铁了心的不进校门。浑身被抽的青紫,愣是一声不吭。老婶在一旁抹眼泪,一边是债台高筑的家庭,一边是孩子的未来和前途,束手无策。

    他的学生生涯,终究在初一最后一期戛然而止。

    退了学的三哥,杀过牛当过厨子。大冷的天儿砸开结冰的湖面搞清洗这种罪没少受,一年忙到头,却发现攥到手里的没几个钱,还弄的伤了腰。他这才隐约觉得,钱这种东西,不是这么挣的。到底该怎么做,他也想不明白,但终归看清了一个道理,凡是出卖力气的活,基本上都没发家致富的可能。

    如此坎坎坷坷的在城里闯了三年多,跟爸妈哥姐一起抹平了家里的债务之后,他也渐渐没了打工的心思。

    他坚持认为自己是在打工,工作那是文化人的专属。他一小学文化的毕业生,出来混,只是挣口饭吃。

    不顾父母的反对,三哥再次罢了工。只不过上次有些无奈的成分在内,这次是为了心中缥缈的理想。他这回没挨揍,满面皱纹的爸妈骂了几天,也就不再管他。

    三哥读书少,但白手起家这个词还是听说过的。原本以为凭着一腔热血也能做出一番事业,后来碰了几次壁,发现自己想多了。这个社会上,最不缺的就是想要“起家”的人,不管是不是白手。

    一年前三哥拿着所剩不多的本钱,摆起了地摊。没想到第一次就因为不熟悉规矩过了界,言语中有些不对付,直接被砸了摊子。三哥气不过,拉了一帮人,第二天又打了回去。于是在来来回回的揍人与被揍之中,接触了“道上”的事儿,顺理成章的成了街上所谓的青皮。他拉着合得来的几个人,在比较混乱的一片地面上争来抢去,落下的几个钱不比打工多,还没打工来的稳定,但总算能自己填饱肚子。

    他这人比较仗义,心里有自己的底线,欲而不贪。久而久之,在道上竟也有了三哥的名号。

    其实说是道上的,那是抬举他们——道上的就混成这个熊样?

    能打,就是汪凡目前最需要的。有时法律治不了的癣疥之疾,还真得靠拳头来。

    纪小宁的身体不好,汪凡不敢冒险。这又是能提前预防的事儿,无非是多花点儿钱。他把钱包掏出来,将里面仅有的三百块拿出来递给三哥。

    三哥皱着眉头不悦道:“说好的帮忙,上次收钱那是因为要请客,做哥哥的手头紧,收钱已经很不好意思。今天只是去广场上溜一圈,不过是少打两局游戏的事儿,哪能再拿钱?”

    汪凡见他神情不似作伪,也素知他的秉性,于是边将钱塞到他口袋里边笑道:“钱又不是给你的,你急什么?大冷的天儿,算我请哥们儿喝口热茶。”

    此时的三百,不比后世的三千少,他回头看了看嘻嘻哈哈的伙伴,摇头道:“不能这么算。哪怕没你这事儿,我们也要去那儿逛逛。”

    汪凡按住他的手,不让他把钱还回来,小声道:“三哥,这次可不仅仅是耍两句嘴皮子,如果可能,我还是希望能让他们学学规矩。”

    三哥的手顿了顿,奇道:“你就这么确定他们今晚会去?”

    汪凡心里大概有七八成的把握是在今晚,但也不敢说太过:“小道上来的消息,不知道真假。如果今天仍没见着,左右还要再劳烦兄弟们两天。”

    三哥点点头,这才没再推辞:“放心吧,哥心里有数。”

    汪凡跟三哥说定,又和其余的几个人打了个招呼,骑着车走了。

    三哥看着渐行渐远的瘦小身影,心中若有所思。

    旁边的小辫子拿肩头拱了拱他,好奇道:“我们接的就是这位小弟的活?出手挺阔绰啊。”

    三哥将钱掏出来扔到台球桌上,招招手让周围还在抖杆的人聚过来。

    “兄弟们,不谈交情就看这些钱,这几天大家也都机灵着点儿。人家好吃好喝的供了我们这么多天,临到事儿了,不能怂。”三哥的声音不高,却铿锵有力,“今天晚上九点,仍然是老地方——北海广场老张家的烩面馆集合,饭钱从这里面出。不管对面只有三个人还是三十个人,重话我也不说了,毕竟哥们儿一场,谁逃谁特么的自己滚蛋,出去也别说是我的兄弟,丢份儿。”

    小辫子嚷嚷道:“三哥,兄弟们也不是么见过大场面。就说上次,跟王麻子争地盘,我们不也是六个人锤翻他们十几个?”

    其他人也是叫道:“三哥,在这儿的都是知根知底的兄弟,又有哪个是孬种?”

    三哥摆摆手:“我也是这么一说。老规矩,刀不准带,但吃饭的家伙,都不要忘了。”

    法制社会下,动动棍子算是小打小闹,搞不出太大的阵仗。但动刀子性质就变了,也容易出意外,那是要负责任进号子的。他们这些人,别看一个个吊儿郎当的,心里对这种事儿的界定很清楚,知道什么能做,能做到什么程度。说到底,大家都是为了钱才走到这一步,不过是比一般人狠一点儿,但毕竟不是亡命之徒。

    这是道上的潜规则,维系着最后的底线,也是这片黑暗滋生的生存前提。

    这是宋城,这不是sh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