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子日记
字体: 16 + -

第116章 也不含糊

    “为什么?”桐纠可的确饿了,存心要和这小伙谈生意呢,干脆端起米线吃起来,嗯,不错,酸得有滋有味,鲜得飘飘欲仙:“为什么希望我点第一个?”“简单,顾客满意,我这每送一盒的提成,才能按月到手。”

    “哦,这样啊?哪其他呢?”

    见对方不紧不慢,吃得津津有味。

    小伙儿有些着急了,手上的定单还没送完呢:“老帅哥,你老是不是先点了来?还要送啊!”“其他?”桐纠依然不慌不忙,他知道,只要自己一开口,小伙儿再忙也会留下:“说说,我想听听。”

    “其他,分别是警告,扣罚和下岗。唉,老老帅哥耶。”

    “好吧,小伙儿。”

    桐纠觉得差不多了,就正色道:“我们谈谈生意如何?”果然,小伙儿眼睛放光,精神抖擞,立即下了电动车,关上电门电锁,脱下熊掌般大的手套,规规矩矩的坐在了桐纠身边。

    桐纠一面津津有味的吃着。

    一面不紧不慢把自己的打算讲了,

    小伙儿立即表示,完全可行!但必须要做到以下:必须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管理部门和卫生防疫站的相关规定。保证下单即出,不能借口拖沓。

    前一个月的营业额。

    押在公司作风险金。

    当然,这只是个大概,细节签合同时再由双方议定。签合同的前提,公司质量管理和督查组前来考查检验,如合格,则签合同后立即生效。

    桐纠却有些担心。

    沙老太串串香质量和味道固然不错,可那小巷的环境的确太糟糕,会不会让考查者建议,换个地方?

    如果提出,又怎么办?要知道,他们只是一句话,可对沙老太串串来说,则是个大问题。桐纠很明白,沙老太之所为有点小名气,还有人订送,全赖于小巷恶劣且特殊的环境,如果离了这个环境,沙老太串串香是否还能保持原汁原味?

    小巷里那么多家这串串那串串的。

    考查人会不会遍地开花,先来个来者不据,后紧跟着来个择优签约?

    如果这样,不管沙老太太串串会不会签约,都是一个致命打击。因为,就那三个家伙和沙老太本人,无论如何是经不起如此折腾的……虽然这样想着,桐纠还是点点头,与小伙儿约好了下午看现场的时间。

    小伙儿离开后。

    看看己是下午一点半。

    桐纠便漫步朝小巷踱去。被迫半退闲散在家,儿子媳妇又不在身边,老俩口越来越没话说,因此,除了各自到哪有时打个招呼,更多时候无话可说,关门各走各,桐纠早就过起了全退后的老年生活。

    早饭后。

    除了在家溜达,就是到外散步。

    说实在的,有时真是感到无聊。现在,桐纠感到自己有事情做啦。换了平时,小科长顶多独自在广场公园上再坐坐,然后,顺街散步回去。

    现在呢。

    嘿嘿,真没想到,有事儿烦着拖着,居然还是一种幸福哟!

    桐纠乐呵呵的想着,过了广场公园外的小天桥,踏上了主干道的人行道。这一段路的人行道,显得比其他路段要宽敞和气派。

    年轻一代对此有点不解。

    只有像桐纠类的50后才知道。

    这一段路,原来是小城本区区政府所在地。进入改革开放第n年,区政府整体搬迁到了一处刚开发的小区地段,把这里让给了一家大开发商,开发出整体连幢的商品大楼,平街层以上至五楼,做了名为“沙龙广场”的综合商务楼。

    五楼以上。

    直至第32层顶楼。

    是电梯商品房。住着本区中产以上居民。因此,面对购买力如此强劲的“沙龙广场”,各路经销商供应商甚至包括电商,基本上每天24小时,都占用着这条宽敞的人行道。

    桐纠下了天桥。

    面前便是热腾腾的一片。

    穿过这林林总总,桐纠在“沙龙广场”四个大字的正下面,站住了。一溜三排达100多人的送餐手们,正在排队聆听一个光脑袋的年轻人讲话。

    送餐手们统一着装。

    蓝底白字,头盔闪亮,鲜明一片,格外醒目。

    桐纠看去,莞尔一笑,原来就是饱了没餐饮外卖公司的。此刻,虽然还没和对方合作,但看到如此鲜明夺目阵势,桐纠也感到高兴和骄傲。

    桐纠边看边走。

    居然在第二排边儿上,看到了那个与自己认识的小伙儿。

    小伙儿也正好瞟到了桐纠,微笑着对他点点头,又目不斜视的看着前方认真聆听。桐纠到小巷时己过二点,现在吃串串的食客不多了。

    三个家伙大约正在二楼休息室里休息?

    沙老太独自在摊位上东摸摸。西弄弄的。

    “大嫂,还在忙呀?”“桐科哦,本老太太的串串香还行吧?”桐纠点头:“不错,有特色,沙亮他们呢?”“送餐去啦,”沙老太高兴的回答:“这几天不知咋的,叫餐的人越来越多,人手不够哇。昨天我还和他仨商量,是不是请个专门送餐的小工,可他仨不同意,说他仨就是送餐小工呢。”

    沙老太幸福地唠唠叨叨。

    又有些担心。

    “可这样下去,叫餐的不及时送到白白放弃,那就太可惜啦。”桐纠坐下,把自己的策划慢吞吞讲了。沙老太听后

    ,咣当一拍烤箱:“那太好了,我也曾经这样想过,可忙忙碌碌又实在没精力,也就放弃啦。桐科,谢谢你啊!我们真要做成,一定奉你为顾问,每月支付你一定顾问费用。”

    这让桐纠心里一动。

    对呀,这岂不就是双赢嘛?

    以前在职时天天嚷嚷着双赢,却从来没有双赢过,倒是自己输得越来越惨,最后输回家里如此闲散着。没想到,时来运转,自己本属出于帮忙的无意举措,倒让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双赢。可见这人啦,要常出来走走看看逛逛。

    多动脑筋,多做有益的好事儿。

    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我己经和饱了没公司说好,公司在今下午5点钟时要前来考查,”桐纠告诉道:“摊上的卫生呀质量呀什么的,得注意弄弄。”沙老太点头:“这我明白,人家大公司最讲究食品卫生法,我尽量做到就是了,如果实在不行,”沙老太太看看桐纠。

    抱谦的摇摇头。

    “再说吧,眼下就这么个环境,我们也暂时没办法啊!”

    一会儿,三家伙回来了。听沙老太讲了,三人都十分高兴,围着桐纠你一句我一言的问个不停。问一歇,沙老太太当当当的敲着烤箱:“光卖嘴皮儿是不?动手啊!”三老头儿就屁颠颠的忙活起来。

    桐纠趁此机起身。

    到其他摊点逛逛去了。

    逛到与沙老太摊点正对面的一串串摊子时,感到有点疲累,就坐下来歇歇。老板对这类潜在的食客,从来都是热烈欢迎的,不但连声说行行行你随便坐多久,反正现在没有食客,而且还送上一杯凉白开,然后继续与老婆相互埋怨。

    “你看对面沙老太生意多好,食客几乎没断过,还有送餐,我们呢,尽捡人家的剩菜剩饭。”“那有什么办法?”老婆对老公反唇相讥:“上次,表弟不是帮我们租到了一处地势好,租金也还算便宜的小店,你自己不去,怪得了我哩?”

    老公火了。

    仿佛忘记了有桐纠在场。

    “再便宜每月也要二千多,还没算水电气费,你租得起吗?真是站着说话腰不疼,家里有几吊银子,你又不是不知道,还负责收钱管钱呢?”

    桐纠听在耳里。

    动开了脑子。

    如果真是这样,不妨看看去,然后好好测算测算,因为这小巷子,实在有损沙老太串串香的名气。而且,看来这小巷一时也得不到多大的变化。小城类似这种巷巷餐摊,实在是遍地皆有,政府也忙不过来的。

    当然罗。

    固然也可以这样继续呆下去,可这沙老太串串香,也就会随着时间,慢慢淹没了

    ……

    “老板,哪里人呵?”桐纠拿定了主意,开始套近乎:“俩口子还挺年轻的嘛。”“石英人,”中年老板很高兴潜在食客主动说话:“石英你知道不?”“远郊嘛,”桐纠咋能不知道?从主城公交站坐车,颠颠簸簸三四个钟头后才能到达。

    在职时。

    桐纠和白静到石英出差,住在一家乡镇客栈。

    晚饭后二人一起外出散步,那辽远而朦胧的田野,那轻轻降临柔柔飘动的薄雾,那清脆悦耳,扬起彼落,响成一大片的蛙鸣,给人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太深,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山青水秀,风景如画,好地方哦。”

    老板兴奋了。

    咧开了嘴巴。

    “是个好地方,我家祖坟就在石英后面的小山恋上,左青龙,右白虎,风水好得很哩。你以后如到石英,就请到我祖屋里坐坐,喝上一杯老茶,尝尝石英特色小吃,包你满意哩。”

    桐纠点头。

    “那,我们一言而定。”

    伸出右手:“以后再到石英,我一定到你祖屋坐坐。”老板高兴的也伸出右手,啪地拍在桐纠手上:“好!一言而定!”桐纠又将手中的杯子一递:“再来一杯!”老板一歪头,老婆上来接过,又倒了一杯凉白开递到桐纠手上。

    于是。

    桐纠开口了:“我呢,刚才好像听到你们在说店子?”老板点头:“对!地势不错,我嫌有点贵,不想去。”“如果可以,让老哥我看看如何?”老板也不含糊:“可以!如果看了你要租,得给一定的看房费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