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女子日记
字体: 16 + -

第72章 大声叫骂

    经过多个朋友们的倾情介绍。

    就像传销术中的击鼓传花。

    个体企业家终于越过千山万水,终于成为了这个远离海滨的,江南小城某区水产公司经理的座上客。为表达全公司干部员工的感激之情,经理叫上了业务科所有的女业务员和徒弟副科,唯独在前一天,把桐科支出去在近郊联系业务。

    不近不远的距离。

    没个一二天回不来的。

    在几个鲜花般的女业务员和笑逐颜开的经理大人簇拥下,农民企业家和家人见惯不惊,从容周旋。在双方气氛融洽,认真坦诚之下,业务洽谈十分成功,主客都十分高兴。

    可这时。

    一个身着白褂的大妈不请自入。

    “请问,谁是经理大人?”经理讶然:“我是,可你是谁?”“餐厅保洁员。”“哦,保洁大妈,您好!”经理有些好笑,可当着客人却彬彬有礼:“有什么指教吗?”

    看看四下。

    暗示这儿是豪华包间,是根本不需要保洁大妈担心和催促的。

    “有!”保洁大妈粗手粗脚粗嗓门儿:“你很有钱是不?”经理眨巴着眼睛。“你很有气质是不?”听听不对,经理没回答,而是左右寻着。“你不用找了,那个姑娘,被我锁在保洁间啦。”

    经理差点儿跳将起来。

    “你说什么?”

    难怪没找到白静,也难怪让这保洁大妈撞了进来:“你倒给说说,为什么?”“我看不惯!点了满桌菜都没吃完,还要继续点菜?”保洁大妈涨红着脸,愤怒得指手划脚的:“你知不知道,外面还有多少下岗工人吃不上饭?还有多少老年人生病无药医治?还有,”

    “行了行了,大妈。”

    经理连忙打断了她。

    站起来满面微笑,语气诚恳的自我批评:“这的确是我的不对!我早该想到这些的。”他愧疚的看看农民企业家,赔礼道歉般对他合合手掌,低低头,再对保洁大妈说:“我保证,菜就不加了。这一桌呢,吃不完我们打包走,一定不浪费。”

    应该说。

    经理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

    认错也诚恳及时,要不,非闹出更大的乱子不说,弄不好得罪了远道而来的农民企业家,砸了全公司人员的饭碗。

    在经理大人及时的危机公关下。

    被保洁大妈强行推进保洁间的白静。

    也灰溜溜地被放了出来,见了经理大人和同事姑娘们,气得目瞪口呆,羞得脸颊通红,反倒让大家乐得前仰后腾,笑成一片。

    还好。

    幸亏农民企业家本来就是穷苦人出身。

    艰辛起家,自然十分认同保洁

    大妈的行为,下来二话不说,就在为期十年的合同上签字盖章。第二天桐纠出差回来,听白静和女下级们连笑带喘说了这事儿,也暗自对保洁大妈的豪气和胆气感到惊愕,甚至有点胆寒。

    现在。

    事实又给自己上了一课。

    中国式大妈,能不招惹,最好不招惹,离得远远的最好。还有,自以为从善如流,左右逢源,能清晰认识到自己处境内,及时作出正确判断的桐科,也感到自己老啦,不能再像年轻时那样准确无误的行事啦。

    又一次提醒自己。

    注意了,见势不对,马上撤退。

    别再自以为没事儿,再惹一身臊。下了天桥,过了人行横道,就是回家的路了。桐纠却站站,抓起了手机。这三个老家伙呢,都住在回家的一条轴线上,这会儿不过才九点半过一点儿,逃跑以后一般不会就此作鸟兽散,一定还在某个地方一前一后的转悠着。

    对!

    对不起,找了去。

    这30块钱的罚款,一人10元!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给钱吧。桐纠把三个家伙可能去的地方,细细琢磨了一歇,仍不得要领。

    孤芳自赏的桐纠。

    虽然和三人保持着联系,却很少参予他们的集体活动。

    所以,除了知道他们常在广场公园聚集外,其他一概不知。桐纠眨巴眨巴眼睛,决定到沙沙沙老婆的串串摊看看。他知道,沙沙沙爱老婆也烦老婆,可也离不开老婆,因为离了老婆的串串摊他就没法活。

    说不定。

    沙沙沙这时正在老婆的串串摊上帮忙呢。

    于是,桐纠慢吞吞沿着大街往回走。铃……桐纠接到了红枣姑娘的电话:“桐大叔,谢谢你哦!我听伯父说了,不但拿到了鲜货,而且总价比市场便宜了每斤六毛,我替伯父高兴,真是谢谢你了。”

    “谢什么?顺手之劳嘛。”

    桐纠也感到高兴。

    有这么个年轻活泼的漂亮姑娘,在手机那端青春勃放,鸟啼声声,真像有一种生命之泉,在淙淙流进自己心田,全身顿时充满了朝气和力量。

    可是。

    得把话说明白。

    那个老苍木纳的小掌柜杏爸,我并不感兴趣,何况,帮了这么大个忙,他只是“谢谢!”“感谢!”就算啦?怎么一点都懂不起啊?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前者可以理解。

    后者却不能原谅。

    我想,一个开了客栈好几年的小老板,不可能不懂这些江湖规矩,弄不好,就是一个两面吃糖,尽赚不赔的小土鳖。

    这套路。

    我懂的!

    可红枣姑娘也懂吗?或许

    在他的暗示下,红枣姑娘还以为我得了多少好处和便宜?不行!我得暗示暗示红枣姑娘。“不过,红枣姑娘,”桐纠故作吞吞吐吐,他知道,自己越这样难以启齿,就越能激起姑娘的好奇心追着问:“有件事儿呢,我不得不提醒。”

    果然。

    红枣姑娘连球炮般追问。

    “桐大叔,你就说吧。怎么吞吞吐吐的,是不是不好启齿哇?对了,是不是我走后,吉老师不高兴呀?哦对了对了,我知道啦,”桐纠楞楞:“你知道了?哎,你知道什么?”

    红枣停停。

    在那边儿兴奋的告诉道。

    “我记得,昨天吉老师在省省省挤踩事件中,好像手指受了伤?”桐纠有些失望,这事儿啊?我还以为,唉!“好像在超市外,我还给她包扎了来?”

    显然。

    红枣姑娘把胖老太太记成吉老师了。

    “对不对啊?”桐纠知道她是记错了人,想知道她到底想说什么?就只笑不否认。那边儿的红枣姑娘由此判断,吉老师真的受了伤,高兴的说:“省省省己做了决定,凡受伤者,每人要发一封致歉信,桐大叔,如果地区街道办进行受伤者登记,你一定要记得让吉老师去登记哦。”

    桐纠睁睁眼睛。

    真是女孩儿!

    什么致歉信?那全是超市的忽悠!你一登记,你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甚到家庭情况,超市就全知道了,就会源源不断地给你发拉圾短信,全都是些什么优惠大酬宾啦,低价冲量吸人气呀,还有折到底让消费者满意呀什么什么的。

    那才真是甩也甩不掉。

    听了就上当,真正的害死人了。

    再说了,即使真是致歉信,有用吗?那上面全是假话鬼话废话和屁话,一个字儿也信不得。这种促销套路,我桐科当年也干过,而且还获得不错的绩效。

    “哎桐大叔,您在听吗?”

    “哦,在听在听。”

    桐纠闭闭眼,回过神儿:“谢谢你的提醒,到时我让吉老师一定去登记。”“对!一定要去登记。”红枣姑娘满意极了:“凭信一月内在省省省免费领取5公斤一袋的虎牌优质大米,市场价值二十多块钱哟,记着啊,一月内有效。”

    这次。

    桐纠听得清清楚楚,不禁又扬扬眉梢。

    哟!还真是这样?那当然一定要去登记,别给无良商家节约,不登白不登嘛,毕竟,居家过日子,二十多块也值二三天的菜钱啦。

    桐纠谢了红枣。

    继续赶路,却忘记了自己原来要提醒她的话。

    走一歇,拐进一条小巷,但见各种小摊林立,最多的自然是烧烤摊。基

    本上间隔几步就有一个。小巷呈四方型,一头通往主干道东,一头通往其西,中间有一间公厕,四周是二层楼房,说是楼房,其实全是住户在自家房顶上的私搭,大多是预制板外抹一层白灰桨罢了。

    这种二层楼的危险性。

    显而易见。

    相关管理部门呢,也曾三天二头来限令拆除,居民们当然反抗,因此,还可以隐隐约约看到楼房墙上残存的通令纸片,旁边用红墨水写的大幅口号“誓死保卫家园,反强拆,”云云。

    住在这种楼房里。

    基本上是进城打工的农民工。

    除了生存,大约对居住环境卫生等没多大要求,也特欢迎小贩们在此摆摊。虽然每个摊位侧边,都放着个统一编了号的大塑桶,但摊主们忙着生意招呼顾客,只在稍有空闲时抓起扫把匆匆打扫打扫,再倒进大塑桶又忙忙碌碌。

    因此,巷里零乱不堪。

    脚下废水横流,纸团竹签瓜皮果屑到处都是……

    饶是如此,因为便利,便宜和重口味好吃,小摊却格处受到人们欢迎。尽管受到各方面的口诛笔伐加上无情驱赶,却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在社会大转型中,扮演了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

    这种中国特色的小巷。

    你到任何地方稍加留心,便会看到。

    在大家心里和嘴中都很高大上的北上广深,则更甚。桐纠走进小巷口时,正碰上二个城管小伙,灰头土脸的背着自己双手,从巷中倒退着出来,一面仍在尽职尽责的提醒着:“大爷不能吃呵,那油碟是地沟油兑的,吃了要拉肚子哟。”

    在巷里推打着两小伙的人们。

    也在大声叫骂。

    “拉你妈的妹啊?老子们不像你们公务员,吃香喝辣还要贪污。”

    “滚远点!我们都要饿死了,还管什么拉不拉肚子?”“再来,打断你们狗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