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满庭芳
字体: 16 + -

第八十三章:皇帝削藩

    张光晟还在振武时,他就听到皇帝拒不接受率领军士叛乱的泾原节度留后刘文喜的谈和条件,他刚刚到达长安,就听到刘文喜被传首京师的消息,在官场上那么多年,他立即意识到:皇帝这是要削藩了。

    刘文喜率领泾原军叛乱,其实是想利用军队发威,逼迫皇帝加封他为节度使。皇帝派李怀光、朱泚出兵镇压,刘文喜没料到皇帝态度居然如此强硬,情急之下,他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吐蕃和回纥去做人质,请求吐蕃、回纥派军支援他。

    回纥合骨咄禄毗伽可汗一心跟重修旧好,坚决拒绝参战,吐蕃倒是派了军队出来,但也只是观望,大概是想坐收渔翁之利。

    吐蕃派出军队后,泾原军开始出现骚动,泾州地形不利于他们,如果他们战败,很明显的,刘文喜会带领他们投靠吐蕃,没有人愿意放弃自己的家园跟着一群蛮子去过不开化的生活。眼见军心不稳,刘文喜势穷,只好派行军司马刘海宾去跟皇帝谈判。

    刘海宾见到皇帝后,立即向皇帝请罪,他说他并不想叛变,泾原军也不想叛变,大家都上了刘文喜的当,皇帝肯定了刘海宾的忠心,在朝堂上当众大大赞扬他一番,并让刘海宾回去告诉泾原军士,只要他们迷途知返,朝廷就可以原谅他们。

    刘海宾给皇帝献计说:“皇上只要让李怀光、朱泚退兵,并且加封刘文喜为泾原节度使,刘文喜一定会放松警惕,到那时,臣就可以寻找机会抓住刘文喜,把他押送京师,让朝廷治他的罪。”

    皇帝沉思了一会儿,拒绝了刘海宾的计划,他说:“爱卿先回去吧,你的忠心朕能理解,你的计谋也很实用,但是朝廷的旌节绝不可以随意授人。”(军镇最高长官——节度使拥有一整套朝廷颁发的管理地方军政、行政、财政、治安等等事务的权力仪仗,这些象征权力的东西也就是皇帝所说的“旌节”)。

    刘海宾回泾州后,李怀光、朱泚攻城更急,朝廷一面攻打泾州,一面又像往年一样给泾州城内的军士们颁发春装,那就是表示朝廷还承认泾原军是国家的正规军队,并不将他们当叛军看待。朝廷如此优待泾原军士,城内军心更加不稳了。

    刘文喜开始跟吐蕃人谈判,以争取自己投靠吐蕃后的利益。军士们眼见刘文喜要把他们带到绝路上去,他们更加忷惧不安。刘海宾见人心动摇,他立即煽动军士们攻入使院,将刘文喜抓了起来,砍下他的脑袋送给泾州城下的唐将朱泚。泾原军的叛乱就这样结束了。

    刘文喜死后,朝廷也对泾原军让了一步,不再任命李怀光为泾原节度使,顺从军士们的心意改派朱泚为泾原节度使并率领泾原军士移屯原州。

    刘文喜的脑袋送到长安时,刚好另一个最强大最目无朝廷的淄青节

    度使李正己派来的奏事官正要回镇,皇帝就让这位奏事官观看了刘文喜的脑袋才让他回去见李正见。李正己已经年老体衰,青壮年时候的锐气渐渐散尽,他本就忌惮新皇帝的英明神武,再听到刘文喜的死讯,心中更加害怕起来,甚至为淄青的将来而日夜寝食难安(淄青节度使的统治范围主要在今天的山东)。

    几乎在征讨刘文喜的同时,朝廷命令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入朝。梁崇义本是来瑱的部下。前面提到过,来瑱在平定安史叛乱的战争中功勋卓著,他在动荡混乱中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在平叛战争接近尾声时,来瑱放弃军权入朝担任兵部尚书,不多久就被宦官程元振害死,来瑱死后,他的部下互相攻伐,大家互不相让都想接掌来瑱的兵权,梁崇义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山南东道节度使的统治范围主要在湖北荆州、襄阳以及河南的部分地方)。

    来瑱入朝被杀,他的结局成为藩镇们的前车之鉴,许多节度使都害怕“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甚至连中兴唐室的一功臣李光弼都曾拒绝入朝。现在朝廷突然征召梁崇义入朝,那是摆明了要剥他的军权并废掉山南东道这个位于国家心、腹之地的藩镇。梁崇义怕得要命,当初来瑱立了那么大的功劳都被杀了,他入朝能有好果子吃吗?梁崇义拒不受命,紧邻荆襄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就上奏章要代国家讨伐梁崇义这个逆臣(李希烈就是把自己的上司李忠臣赶跑了的那位,李忠臣待他如子,他反倒野心勃勃煽动军队驱逐李忠臣,可见他也不是个什么好东西)。皇帝见李希烈自告奋勇,于是就势授命李希烈讨伐梁崇义。

    李希烈师出有名,又有朝廷的支援,梁崇义节节败退,最后被迫自杀,妻子儿女都投井而死。李希烈攻下襄州后,立即由正义之师变成了强盗,他大肆劫掠荆襄,并将攻克的地盘都占为己有。

    皇帝终于看到了李希烈“为国讨贼”的面具下的真面目,他后悔莫及。

    恰在此时,河北的成德节度使李宝臣病死,李宝臣临终前奏请朝廷加封他儿子李惟岳为成德节度使,皇帝正想励精图治,锐意削藩,当然不可能让他们父死子袭,朝廷下诏任命李宝臣的部下张孝忠为成德节度使,同时以给李宝臣举行隆重的国葬为名,催促李惟岳护送他老爹的灵柩入朝。

    朝廷任命的这位成德节度使张孝忠原名张阿劳,此人跟李宝臣一样都是奚族胡人,张孝忠曾经跟李宝臣一起参与安史叛乱,安史之乱结束时又跟随李宝臣降唐,朝廷给他赐名孝忠。李宝臣晚年猜忌心重,担心自己死后儿子镇不住这些部下,所以他一口气杀了一串大将军,张孝忠本来是这该死的黑名单里的头一位,但他出镇在外,李宝臣鞭长莫

    及,于是好言安慰张孝忠的哥哥张孝节,然后派他去传令张孝忠回来见他议事,张孝忠当然不愿回去送死。张孝节害怕弟弟不回去,自己完不成使命会被李宝臣干掉,不断哀求。张孝忠说:“我要是跟你回去了,咱们兄弟都得死。我不回去,节度使也不敢杀你。你代我告诉节度使,孝忠怕死,就像他不敢入朝见驾一样,孝忠一样不敢去见他,但是孝忠也不敢背叛他。”因为张孝忠被李宝臣如此猜忌,其心已离,而且他为人也相对正直,所以他被朝廷选中接掌成德军权。

    李惟岳见朝廷不让他当节度使,干脆举起了叛乱的旗帜,已经日薄西山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还有血气方刚的魏博节度使田悦都积极响应李惟岳。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今天不支持李惟岳,明天就轮到自己被别人取代了。特别是李正己,他现在是活一天赚一天,淄青节度使的继承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这是暴风雨来临的前夕,到处磨刀霍霍,一场削藩大战即将开始。

    在这样微妙的时刻,已经卸了军权的张光晟绝对不怕得罪魏博节度使田悦。

    清晨,京兆尹衙门的几个衙役拄着水火棍站在门口,懒洋洋正打着哈欠。忽然一个约莫五十上下、穿着一身休闲服、身材魁梧面目清秀的男人走到鸣冤鼓前,双手抓起鼓槌,“咚咚咚”的将那鸣冤鼓敲得震天响,隔着几条街都能听到。几个衙役猛然听到鼓声,惊得心脏都差点跳停了,一个脾气不好的已经大声叫嚷起来,“你别把鼓敲烂了,又不是军鼓,敲得这么恐怖干嘛。”

    张光晟放下鼓槌,大声道:“我要告状!”

    那衙役骂骂咧咧道:“你有冤不会去长安、万年县衙吗?你长眼睛没有,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居然跑到这里来乱敲!”

    光晟冷笑道:“难道这面鸣冤鼓只是装饰用的?”

    如果是长安县衙、万年县衙处理不了的案子,就会被转到京兆尹衙门来。京兆尹衙门前虽然也有鸣冤鼓,长年累月却没有人敲过,也难怪那个衙役会发飙。

    长年不鸣的鼓突然被人敲响,而且声势惊人,京兆尹严郢立即压下手里的文案,急急吩咐升堂。

    衙役们亮出“肃静”“威武”的牌子,严郢在众人簇拥下坐到大堂上,他朝衙门外望了一眼,天才刚刚亮,平日冷冷清清的衙门口,还不到一炷香时间,已经聚集了不知多少看热闹的市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