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法道藏
字体: 16 + -

第七章 双歧镇

    来不及多想,唐渊又是一口精血喷在了双手之中。

    一串手诀打出,他身周的风又盛了几分,快速向上方飞去。

    就在此时,一道破空声从身后传来,骇地唐渊面色如纸。

    他慌忙从腰间快速地甩出几道符篆,只见唐渊身周顿时亮起了几层金光熠熠的透明光罩。

    正是唐渊赖以防身的几道金刚护身符篆。

    在这生死存亡之际,全都被他一股脑的甩了出来。

    光罩刚刚支起,一颗闪着五彩的内丹划破浓雾,带着一股腥风,便狠狠地撞在了护身的光罩上。

    “啵!啵!”连续几声破碎声,在唐渊惊恐的神色中,身周的几张金刚护身符相继破碎!

    不过毒蟒的内毒先后经过本命飞剑及符篆的阻拦,也力量大减,不过还是悍然撞在唐渊的背上。

    “轰!”唐渊的身子如一颗出膛炮弹般,被撞出了五彩浓雾,空中留下了一串血迹,回落入浓雾中。

    毒蟒内丹在空中“滴溜”旋转着,停顿了片刻,化作一颗五彩之芒,又向崖底飞去。

    而此时的唐渊已经重伤到命悬一线,摇摇欲坠。

    不过他担心五彩毒蟒吞吐出的毒雾,会招致其他的同道前来,只能在崖壁靠顶处用法术开了一个洞穴,藏身了进去。

    现在残存的修真界估计也没有多少正邪之念了。

    这些年来,死在唐渊手中的修仙者也有数位,当年因为一块炼器灵材银晶,他更是对两个相交多年的同道仙友悍下杀手,毁尸灭迹。

    否则,他还凑不足炼制本命飞剑的材料呢。

    唐渊相信,若他身受重伤下,在这里碰到同道中人,恐怕真是凶多吉少了。

    如若碰到擅长炼尸的同道,估计他这具练气士的尸体也会被炼成傀儡,永世入不了轮回。

    虽深知此处洞穴也并非绝对安全,但唐渊已是重伤之躯,只能强忍虚弱,调动最后一丝灵力,施展出敛息术加身,随后陷入了昏迷。

    不知过了多久,唐渊从昏迷中醒来,眯眼一番打量后,庆幸洞穴无人光顾的同时,也对这次的遭遇唏嘘苦笑不已。

    察觉到自身的伤势,唐渊眉头狠狠皱了起来。

    他的伤势要比自己预估的还要严重,本命飞剑的损耗本身就让他神魂气血俱是大损,最后又挨了五彩毒蟒的绝命一击,更是让唐渊体内破损不堪。

    倚坐在穴壁旁,唐渊从贴身衣物中掏出身上仅剩的一枚瓷瓶,从其中倒出一颗龙眼大小的淡青色药丸,一时间,洞**飘起一股清香。

    这是唐渊仅剩的一颗疗伤丹药。仰头吞下后,唐渊守神静息,便在洞穴里打坐疗伤起来。

    数日后,唐渊坐在洞穴石椅上,目中无神,面若死灰。

    他不由长叹一声:“天要亡我!”

    他的伤势之重,不是一颗低级疗伤丹药所能拯救的,这在现今灵药严重匮乏的环境下,如此伤势,只能听天由命,别无他法。

    最终,唐渊还是因为伤势过重,在华山绝壁洞穴中,一命呜呼。

    一代风华绝代人物,烟消云散,徒留下了《道藏》的传承。

    也许是五彩毒蟒以为唐渊已经逃走,亦或因为有幼子要照顾,无暇分心顾及,竟让唐渊骸骨栖息的洞穴奇迹般地得以保存,这才有了后来苏易的遭遇。

    至于那头凶兽现在是否被后来得到消息赶来的修仙者已斩在剑下,亦或还在华山崖底苦修,那就不得而知了。

    苏易仰头躺在床上,心中对于唐渊前辈的遭遇唏嘘不已。

    “自柳蕴传承下来《道藏》一书后,后面四代玄气宗的继承者,在当时的年代,无一不是风华绝顶的顶尖人物。我身为玄气宗第十代传人,又会走到哪一步呢?”

    苏易想着传承中代代先辈的传奇事迹,热血锵锵中,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进入了梦乡。

    梦里,苏易只觉化身成了代代先辈,御剑遨游,气冲万里!

    第二天,天刚放亮不久,院子里就响起赵德山的呼喊声。

    简单洗漱了一番,苏易就坐在桌子上,在赵德山目瞪口呆中,吃着老妈给他留的早饭。恩,四个馒头,就着咸菜,两大碗热乎乎的米汤下肚,六分饱,刚刚好。

    不顾赵德山在旁边直呼饭桶,变态云云,简单收拾了一下,兜里揣着十块钱,俩人一同向双歧镇走去。

    钱是昨天问老妈要的。那个年代,在棉纺织厂的员工,一月也就二三百元的工资,这在当时已经算得上是很不错的收入了。

    十块钱在他俩这半大小子的手里,已经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了,至少俩人在街摊sh吃一顿也是绰绰有余的。

    苏易母亲从小就没有拒绝过儿子开口要钱,当然,前提是他知道自己儿子不是那乱花钱的人,而且还是不算多的情况,太多那就另当别算了。

    双歧镇是宜城两镇五乡中的一镇,因为宜城棉纺织厂落户在此,富硕程度,仅次于位于宜城县区里的城关镇。

    再过几年,因为宜山旅游区的建立,双歧镇一度成为宜城财政收入的大户。

    宜口村据双歧镇有十几里远。

    小半个时辰后,俩少年一路嬉闹,步行终于走到了镇子上。

    在九十年代末,双歧镇只有两条主街,一条永安街,一条秀宁街,两条主街交叉成“十”字状。

    此时走了小半个时辰的赵德山已经是满头大汗,站在永安街角,掐着腰,大口喘着粗气地说道:“易子哥,让我歇会,等会再去逛去。”

    苏易抹了抹额头的汗,笑着点了点头。看向街边已经出来做生意的摊贩,回头对赵德山说道:“走,去那喝碗杏仁茶去,解解乏。”

    说着就往一个桌上摆着一口龙凤铜制大壶的摊子处走去。

    赵德山一听有杏仁茶喝,立马直起腰,面带馋色,屁颠屁颠地跟了过去。

    杏仁茶最初是由宫廷传入民间的一种特色传统茶饮。

    它的主料是杏仁粉,配以杏仁,花生,芝麻,葡萄干,白糖等多种配料,用龙凤铜制大壶烧制的沸水冲制而成。

    杏仁茶又称杏仁酥或杏酪。

    清初朱彝尊所著的《食宪鸿秘》中,关于“杏酥”有这么一段话,“京师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侯冷,即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调、煮熟,如白糖霜热啖。或量可加个乳亦可。”

    不一会儿,两碗冒着热气,颜色洁白中点缀色泽艳丽佐料的杏仁茶便端上了桌。

    赵德山早已急的双手手指头在桌子上直蹭。

    苏易用勺子捞起黏稠状的杏仁茶,刚一入口,便觉甜润细腻。

    滑入胃中,顿时感觉腹中暖暖,不觉胃口大开。不一会儿,一碗滚烫的杏仁茶就已经进了苏易肚子。

    再观赵德山,碗里早已经一干二净。少年人对于这美味的甜食,免疫力那是几乎没有。

    刚想掏钱付账,赵德快了一步从袄兜里掏出十块钱,在空中甩了甩,才递给老板,“老板,结账!”

    说着还面带自豪地瞥了一眼苏易。

    青石板铺成的马路上,苏易看着一旁正嘚瑟的赵德山,笑着揶揄说道:“哟,咱们山哥成大款了,偷拿你爸的吧?!”

    赵德山听罢立马原地蹦了起来,边走边指着苏易咋呼道:“放屁!山哥从来都不是那偷鸡摸狗的人。不过嘛,嘿嘿,还不是你易子哥的名声好用,我昨天回到家就是给我妈一说,今天跟你一块来镇子上逛逛,早上起来就发现床头多了十块钱。嘿嘿,这可是我爸妈第一次给我这么多钱,还是你名字好使,下次还这么干,嘿嘿!”

    赵德山一边走着,一边得意地扭起了屁股,那浪劲,也是没谁了,看的苏易那是一个哭笑不得。

    自从八十年代,某位大人高高举起了改革开放的大旗,国内的形式便是一片大好。

    双歧镇因为一个上千人的纺织厂存在,街道两旁的小摊贩这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昨天的大雪刚停,路面上还结着一层厚厚的冰。

    这还没到中午,在镇子上最热闹的十字路口处,已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摊位,吃的,用的,种类很齐全。

    苏易两人一路上溜达闲逛。

    赵德山感觉兜里有钱了,不自主腰板都硬了起来,一路上但凡看见感兴趣的东西,都会驻足停留,还装模作样地跟摊主聊聊价钱,好不快活。

    苏易的目光则是自动忽略了街边的小摊位,把目光放在街道两边的店铺上面。

    在这两年,街道两旁的店铺大都还闲置着,主要是街边随处就能放个摊位,想卖啥就卖啥,何必还要花那个冤枉钱去盘店铺。

    苏易一路走下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店铺都闲置着,真正盘下店铺做生意的还都是一些五金首饰店,裁缝铺等生活用品的店铺。

    苏易此行主要关注的上了规模的饭店。

    溜达了一圈,苏易是一家都没看到。除了一个老牌的镇招待所几十年屹立不倒外,唯一的一家私人饭店是在秀宁街上,宜城棉纺织厂的门口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