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流放西北
第八十三章流放西北
昨日她同萧礼说起要重回鸿胪寺的事,令她出乎意料的是,萧礼没有再拦着她让她安静休养。
“也好,差不多了。”萧礼说罢,揽过她的肩,两人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走着。
薛龄本还在心想着要如何说服萧礼,好让自己快些回去,万没有料到他竟然愿意!
“什么?”她停下,有些不可置信地抬头看着身侧的男子。
萧礼也跟着她停下,道:“是该你出场了。”
说罢,他突然抚了抚她的额头,又添了一句:“若不是你最近身体实在虚弱,如此情形,我本不该一味将你留在东宫。”
……
“哼,太子妃如此说,难道是要出手欺压一个微末文官吗?”此时,吕瑞见薛龄十分强硬,也有些害怕,只是强撑着气势,抬着下巴看向薛龄。
辛尚书说过,若是这薛家从此失势,辛家必会全力提携他。
对面,薛龄悠闲地摇了摇头。
“怎会。”
听见她这样无所谓地说,吕瑞反而更加生气了。
这薛龄就像猫捉老鼠似的,明明猎物已经在手,却要一遍一遍地玩儿。
吕瑞觉得自己就像那只即将被折磨致死的老鼠。
——那可不行!
吕瑞正了正神色,打消了心中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
只是,他正要开口说什么,对面的薛龄已经准备转身离开了。
“你!”他如何都没有料到她会如此不屑。
“我们一码归一码。”薛龄回首,神色清冷。
“本太子妃可不屑用身份的便利,来对付吕大人这种伪君子。”她的嗓音中虽然依旧带着轻微的鼻音,却让人不敢轻忽。
“只是……”
她看着他,颇有一副居高临下地威势,轻轻补充道:“吕瑞大人公然污蔑朝廷命官,三番五次地加起来,这罪责可不小。”
话音刚落,还未等吕瑞反应过来,她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这一招“先扬再抑”,是薛龄跟萧礼学的。
只是,还没等她搜集证据、开始写参他的奏疏,五日后,中书省八品蕃书译语人吕瑞,便因剽窃他人译稿,证据确凿,被皇帝判了流放之刑。
起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薛龄并不知道当事人便是吕瑞。
鸿胪寺的书阁内,天气渐寒。译语人们在屋内生了炭火,聚在一起闲谈。
“听说当年,中书省选拔蕃书译语的考试中,应试的儒生中有两人成绩相当,当时的主官便选了错误更少的那一位留任。可如今却发现,那位留任的蕃书译语人的应试译稿,竟是先抄袭了另一位的译文,然后稍加改动而成的。”
“你说说这人……”
“这胆子也忒大了!”
几位译语人知晓其中利害,觉得抄袭他人译文这事十分缺德,纷纷摇头。
“中书省是五年前组织过选拔考试,这么久远的卷宗如何被翻了出来?”薛龄在一旁听着,说出了心中疑问。
“说是吏部存放官员档案的阁楼钻了耗子,这才开始重新翻出来整理。”
“啧啧,这吕大人也是倒霉,明明快要升任蕃书译语人的主官了,却被一只耗子给害了。”其中一人打趣道。
这天气越来越冷了,吕瑞一介书生被流放到西北,多半是要冻死在路上。
“还不是他做坏事在先!”他虽是打趣,却很快引来了同僚们的严肃回应。
“看来啊‘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话一点儿也不错。”那人连忙补充了一句。
他们都知道吕瑞与薛龄不和,此时见主簿大人在场,自然一个劲儿地抨击吕瑞的不是。
薛龄烤着炭火,心中思量着:寻常有耗子的时候,放几只猫在附近便好,如何要特意重新整理卷宗?而且,单单整理也就罢了,怎么那么巧,一下子翻出了吕瑞过往的译稿?
记起半个月前,萧礼一句“差不多了”,让她思索了许久也不明白是个什么意思。
如今想来,吕瑞之祸,多半是萧礼的手笔。
“诸位大人且歇着,薛某还要去趟弘文馆,先告辞了。”
几人纷纷起身相送:“主簿大人慢走。”
见外面秋风瑟瑟,薛龄穿好披风才离开,想着自己还要早些去找贺兰亭,便加快了脚步。
早在薛龄回来的第三日,贺兰亭便将筹备丰罗译馆的进度同她说了。
这丰罗译馆,是专门为留在长安的丰罗人开设的。
当时薛龄想着,贺兰亭他们既然打算留在长安做译语人,此后便能及时处理许多长安与丰罗朝廷来往的公事。那他的身份就更加特殊了,算是丰罗朝廷派遣到长安的常驻官员。这样一来,贺兰亭便不能以临时使臣的身份长期住在客馆,这也不方便他们随时处理公务。
于是两人商量着,打算由丰罗朝廷出面,薛龄与贺兰亭配合,筹备开设丰罗译馆。
这本是她此前不久同贺兰亭简略规划过的事,没想到她在东宫休养的这几日光景,贺兰亭已经与鸿胪寺卿将此事商议好了。
寒风中,薛龄边走边想:贺兰亭这样急躁的性子,如何这么快便同一向谨慎的陆大人讲好的?想必也是有人从中帮了一把。
忆起她病中,萧礼坚持守在榻边,还不忘处理公文,那时他似乎比往日更加繁忙。这样一想,大约萧礼那个时候,已经默默替她料理了许多琐碎杂事。
她深长地吸了一口气,觉得今日天气虽冷,但阳光暖洋洋的,十分惬意。
想到她这位忙前忙后的太子殿下,薛龄轻笑了出声。
今日回去,她要好好问问他。
“薛大人,我在找你。”
清朗华贵,带着处理公事时特有的严肃语气,正是她想的人。
薛龄侧头,便见萧礼带着几名礼官正往她这边走来。
“见过太子殿下。”
还没等她行礼,萧礼已经大步走了过来,扶住了她。
他默默触了触薛龄的手,确认她的手并不冰冷,这才替她又拢了拢披风。
萧礼身后的礼官拱手朝薛龄见礼,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幕。
“陛下已经准允了丰罗在长安设译馆之事,由薛大人与贺兰亭负责。”萧礼缓缓开口。
昨日她同萧礼说起要重回鸿胪寺的事,令她出乎意料的是,萧礼没有再拦着她让她安静休养。
“也好,差不多了。”萧礼说罢,揽过她的肩,两人在静谧的小径上缓缓走着。
薛龄本还在心想着要如何说服萧礼,好让自己快些回去,万没有料到他竟然愿意!
“什么?”她停下,有些不可置信地抬头看着身侧的男子。
萧礼也跟着她停下,道:“是该你出场了。”
说罢,他突然抚了抚她的额头,又添了一句:“若不是你最近身体实在虚弱,如此情形,我本不该一味将你留在东宫。”
……
“哼,太子妃如此说,难道是要出手欺压一个微末文官吗?”此时,吕瑞见薛龄十分强硬,也有些害怕,只是强撑着气势,抬着下巴看向薛龄。
辛尚书说过,若是这薛家从此失势,辛家必会全力提携他。
对面,薛龄悠闲地摇了摇头。
“怎会。”
听见她这样无所谓地说,吕瑞反而更加生气了。
这薛龄就像猫捉老鼠似的,明明猎物已经在手,却要一遍一遍地玩儿。
吕瑞觉得自己就像那只即将被折磨致死的老鼠。
——那可不行!
吕瑞正了正神色,打消了心中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
只是,他正要开口说什么,对面的薛龄已经准备转身离开了。
“你!”他如何都没有料到她会如此不屑。
“我们一码归一码。”薛龄回首,神色清冷。
“本太子妃可不屑用身份的便利,来对付吕大人这种伪君子。”她的嗓音中虽然依旧带着轻微的鼻音,却让人不敢轻忽。
“只是……”
她看着他,颇有一副居高临下地威势,轻轻补充道:“吕瑞大人公然污蔑朝廷命官,三番五次地加起来,这罪责可不小。”
话音刚落,还未等吕瑞反应过来,她便头也不回地离开了。
这一招“先扬再抑”,是薛龄跟萧礼学的。
只是,还没等她搜集证据、开始写参他的奏疏,五日后,中书省八品蕃书译语人吕瑞,便因剽窃他人译稿,证据确凿,被皇帝判了流放之刑。
起初,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薛龄并不知道当事人便是吕瑞。
鸿胪寺的书阁内,天气渐寒。译语人们在屋内生了炭火,聚在一起闲谈。
“听说当年,中书省选拔蕃书译语的考试中,应试的儒生中有两人成绩相当,当时的主官便选了错误更少的那一位留任。可如今却发现,那位留任的蕃书译语人的应试译稿,竟是先抄袭了另一位的译文,然后稍加改动而成的。”
“你说说这人……”
“这胆子也忒大了!”
几位译语人知晓其中利害,觉得抄袭他人译文这事十分缺德,纷纷摇头。
“中书省是五年前组织过选拔考试,这么久远的卷宗如何被翻了出来?”薛龄在一旁听着,说出了心中疑问。
“说是吏部存放官员档案的阁楼钻了耗子,这才开始重新翻出来整理。”
“啧啧,这吕大人也是倒霉,明明快要升任蕃书译语人的主官了,却被一只耗子给害了。”其中一人打趣道。
这天气越来越冷了,吕瑞一介书生被流放到西北,多半是要冻死在路上。
“还不是他做坏事在先!”他虽是打趣,却很快引来了同僚们的严肃回应。
“看来啊‘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话一点儿也不错。”那人连忙补充了一句。
他们都知道吕瑞与薛龄不和,此时见主簿大人在场,自然一个劲儿地抨击吕瑞的不是。
薛龄烤着炭火,心中思量着:寻常有耗子的时候,放几只猫在附近便好,如何要特意重新整理卷宗?而且,单单整理也就罢了,怎么那么巧,一下子翻出了吕瑞过往的译稿?
记起半个月前,萧礼一句“差不多了”,让她思索了许久也不明白是个什么意思。
如今想来,吕瑞之祸,多半是萧礼的手笔。
“诸位大人且歇着,薛某还要去趟弘文馆,先告辞了。”
几人纷纷起身相送:“主簿大人慢走。”
见外面秋风瑟瑟,薛龄穿好披风才离开,想着自己还要早些去找贺兰亭,便加快了脚步。
早在薛龄回来的第三日,贺兰亭便将筹备丰罗译馆的进度同她说了。
这丰罗译馆,是专门为留在长安的丰罗人开设的。
当时薛龄想着,贺兰亭他们既然打算留在长安做译语人,此后便能及时处理许多长安与丰罗朝廷来往的公事。那他的身份就更加特殊了,算是丰罗朝廷派遣到长安的常驻官员。这样一来,贺兰亭便不能以临时使臣的身份长期住在客馆,这也不方便他们随时处理公务。
于是两人商量着,打算由丰罗朝廷出面,薛龄与贺兰亭配合,筹备开设丰罗译馆。
这本是她此前不久同贺兰亭简略规划过的事,没想到她在东宫休养的这几日光景,贺兰亭已经与鸿胪寺卿将此事商议好了。
寒风中,薛龄边走边想:贺兰亭这样急躁的性子,如何这么快便同一向谨慎的陆大人讲好的?想必也是有人从中帮了一把。
忆起她病中,萧礼坚持守在榻边,还不忘处理公文,那时他似乎比往日更加繁忙。这样一想,大约萧礼那个时候,已经默默替她料理了许多琐碎杂事。
她深长地吸了一口气,觉得今日天气虽冷,但阳光暖洋洋的,十分惬意。
想到她这位忙前忙后的太子殿下,薛龄轻笑了出声。
今日回去,她要好好问问他。
“薛大人,我在找你。”
清朗华贵,带着处理公事时特有的严肃语气,正是她想的人。
薛龄侧头,便见萧礼带着几名礼官正往她这边走来。
“见过太子殿下。”
还没等她行礼,萧礼已经大步走了过来,扶住了她。
他默默触了触薛龄的手,确认她的手并不冰冷,这才替她又拢了拢披风。
萧礼身后的礼官拱手朝薛龄见礼,并没有注意到这一幕。
“陛下已经准允了丰罗在长安设译馆之事,由薛大人与贺兰亭负责。”萧礼缓缓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