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别骗我好吗
字体: 16 + -

第062章她终于找到“夫”家

    可她必须面对现实,38岁的那个朱晓明最象,就决定明天先去找他。

    第二天清晨,苏小玉将熟睡的女儿推醒,给她换了一套洗干净的童装,弄她吃了点饭,喝足了水,才抱着她走出院子。

    “又去找她爸爸啦?”村里几个知道情况的人站在路边,跟她打着招呼。

    “嗯。”苏小玉乌着脸应了一声,头也不回地穿过那条小桥,往外走去。这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她现在都成了这里的新闻人物了,背后的议论越来越多,盯在她身上的目光也越来越刺人。

    上了一辆沪松线,乘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松江。她没有出站,就去转乘到张泽镇的车子。到了张泽镇,她从车上下来,拿出那张纸,走到路边一辆摩托车面前问:“搭到这个村里,多少钱?”摩托车手接过地址一看,说:“这个村离这里很远,起码20元钱。”她说:“狮子大开口。”就转身去问另一辆。

    这个乡镇都抵上她老家县城的规模了,街道纵横交错,商店鳞次栉比,五彩缤纷的招牌满街都是。街上的人很多,车也不少,还有几条狗在闲窜。

    苏小玉一连问了好几辆摩托车,才有一个车手只要15元钱就肯搭她去那个村里。她跨上去,把孩子抱在胸前,坐稳,抓牢,摩托车就“呜”地一声,呼啸着朝前开去。她吓得拼命叫:“慢点,开慢点,两个人呢。出了车祸,你赔得起吗?”

    到了那个村里,摩托车手帮她问到第6村民组,见路上有个农民在走路,就停下车,回头对她说:“你问吧,那人叫什么名字?”

    苏小玉摘下头盔说:“请问,朱晓明,是哪一家?”

    “朱晓明?是不是邢家的倒插门女婿?”那个戴着凉帽的农民站定,指着埭路北边的一幢民宅说,“那幢灰色的楼房就是邢家,那家有个插插门女婿,好像姓朱。你们是他什么人?”

    苏小玉没有回答,跨下摩托车,将孩子放到地上,付了钱车,摩托车一溜烟返回去了。她站在陌生的埭路上,眯眼朝那幢灰色的小楼看去,心里突然有些紧张。

    看得出,这是一个很富裕的村庄。老百姓的房子家家都象电影里看到过的小别墅一样,有的还有着教堂式的尖顶,形状洋气好看,外墙贴着瓷砖,有的刷着涂料,颜色非常鲜艳。周围是一片片肥沃葱绿的田野,一丛丛云一样浓密的绿树。水泥铺成的埭路毕直平坦,两边有几个小商店,还有一个小工厂。

    在众多漂亮的民宅中,那幢房子最灰旧,也最简陋。这就是朱晓明的老家?苏小玉忐忑不安地领女儿往东走去。走到这幢房子的宅前,停住脚步,犹豫起来。她真希望这

    里的朱晓明,不是她遇到的那个朱晓明,而只是一个同名的朱晓明。

    这时,有一些村民发现了她们,纷纷站在自家的场院上朝她们观看。农村里都有看热闹的习惯,哪儿都一样。苏小玉作好了被围观的心理准备,目不斜视地抱起地上的女儿,昂头往里走去。走到路的中途,里面有个长条子的老妇人从门里走出来,叉着长腿,立在门前,手搭凉棚,朝她们看来。

    苏小玉走到楼房前的水泥场地上,停住,有些畏惧地拉着女儿的手,颤声说:“请问,这里是,朱晓明的家吗?”

    “是啊?”老妇人惊讶地张大嘴巴,“你们是?”

    苏小玉往前走了几步,又问:“你是他的妈妈吧?”

    这时,从楼上走下来一个老汉,个子比老妇人要矮些,身子却很硬朗。他耸动着花白的眉毛,替老妇人回答说:“是呀。你们是,从哪里来的?”

    苏小玉脸红了,依然不肯回答他们的疑问,而是继续追问:“你们的朱晓明,几岁了?他是大学生吗?”她要吃准了,才回答他们。不能认错了人,叫他们笑话。

    老夫妻俩被她莫明其妙的问题弄呆了。老汉愣了一下,感到事有蹊跷:“来,进来坐一会,你说什么?我们没听懂。”

    苏小玉走到门口,象农村里相亲一样,细致打量着这幢小楼,还有没有回答他们。小楼三上三下,面积很大,里面却空荡荡的,都是些简陋的老式家具、小型农具和夏季农作物,还有一些杂乱的生活用品。堂屋里顿着一张吃饭的方桌,东西两侧的屋子里各有一副砖砌的两眼灶。东房里那副灶上蒙满了尘土,长年没动火的样子,一定是朱晓明的。楼上大约就是老小两代人的卧室了。

    这农家小楼和砖灶,让她想起自己的家来,心里不禁生出一种亲切感,还是一种惆怅和内疚。以前,爸爸妈妈总是在这种灶上给她烧饭做菜,可她却离家出走了四年多,一点消息也不给他们。女儿是不敢回家啊!她常常一个人想想,就要在心里哭喊,女儿已经有了孩子,可孩子却没有爸爸。这个没良心的男人,骗我有了孩子,就不声不响地躲掉了,我怎么有脸回来见你们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