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门后的秘密
字体: 16 + -

第23章 湖底魔宫 文博馆

    第二天,老师开着他的黑色朗逸,带我到了岳麓山脚下。我正在奇怪怎么来这么偏僻的地方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开阔的绿化区域,有草坪,有人工小湖,环境很优美,绿化区四周是用铁栅栏围起来的。草坪正中央是一栋略显破旧的四层小楼,就一栋,孤零零的伫立在园林中央,与这片园林的广阔相比,有些不成比例,显得挺怪异的。

    两扇大铁门紧闭着,老师走到带我走到门跟前,手按在铁门中央红色的门铃上,不到三秒钟门自动打开,也没见什么人来开门。老师看出了我的疑惑,笑着对我说:“看到门上面那两个监控了吗,从我们来到这里,里面的安保人员就看见我们了。我经常来这里,所以他们会直接放行的。”顺着老师指的地方看去,果然看见铁门上侧有两个摄像头,正对着门口俯拍。而且,进了铁门一路走到小楼前的时候我似乎发现一路上有好几个摄像头,看来这里的安保程度挺高的啊。一直走到小楼前,才发现这里连个名牌也没有,什么单位信息都没有,按理说不会这样啊。

    我偷偷问老师,老师说道:“长沙文博馆,是和长沙博物馆同样重要的文物类馆藏,文博馆不对外开放,里面收藏了人类几千年文明至今所能找到的很多重要的文字类文献和书籍,而且只做为科研用,进入里面工作要经过严格的政审和考核,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去的。从68年成立以来没有迁移过地址,不要看外面破破烂烂的,里面却承载着人类文明诞生的所有点滴。能进文博馆是多少考古人的梦想,里面的书籍有太多是你在外面根本看不到的,我年轻的时候也曾有幸在这么工作过一段时间,真是受益终身啊。这里的馆长是我的好友,我已经把你的情况向他说明了,他愿意破例让你先来上班,如果表现好,是个可造之材的话3个月后转正,那些政审什么的随后再说。”

    听完老师的介绍,我有种惭愧到无地自容的感觉,轻视之情立马变为肃然起敬,忙跟着老师的脚步向馆内走去。进去后,里面呈现的完全又是另一种景象,用三个字形容就是完全“现代化”。

    空旷的大厅有200多平米,地板全是大理石铺就,走在上面蹬蹬直响。顶有两层楼的高度,吊着4盏水晶灯。迎面是白色一米多高的接待台,两位很美的女孩子站在后面,其中一个女孩在微笑着对老师打招呼:“您好,张教授。”看来老师是这的常客,“馆长在二楼等您,您自己上去吧”那女孩和老师说了几句,老师就带我朝二楼走去。

    边走老师又开始向我普及:“这个文博馆分地上三层,地下两层。外面看着烂是为了不能太惹眼,这里有着全国最先进的安保系统,两公里外开始监控,一楼是负责接待和安保的,还有几间休息室,是留给那些加班的人晚上临时休息用的。二楼三楼才是文博馆工作的地方,人数不多,大概在15名左右,大多是些老头子,每天都在看书和搞科研,你以后就慢慢知道了。其中二楼和三楼各有一个对员工开放的书籍室,里面全是古书,正史野史、牛鬼蛇神,什么类型的都有,以后你要多去那里。至于地下的两层,只有馆长和馆长特批的人才能进入,其他人是禁止进去的,连我都没进去过,能让政府高度警戒的东西肯定在地下,不过我猜测肯定是些有价值的古书之类吧。”

    二楼其实就是外面看到的三楼的高度,没有了一楼的大气,显得朴素多了,全层木地板,顶也是正常的楼顶高度,楼道墙面刷的很白。房间是两对门样式开的,很多的房间连成一排,一间间,一边大概有十多间。馆长的办公室在右手边倒数第二间,最后一间是老师前面对我讲的书籍室。上楼梯往馆长室走的这段路,路过的一个个房间,房门都是紧闭着的,很多里面亮着灯。楼道的灯是昏暗的黄色,大概每隔3个房间的长度有一盏,现在是白天灯也亮着。

    给我们开门的是个老头,瘦瘦的,个子不高,一头花白短发,乱乱的。穿的很随意,上身一件褐色t恤,当然,褪色之前是什么颜色看不出了。下身灰色休闲裤,嘴里嚼着槟榔,戴着一副黑边眼镜,眼镜挂在鼻梁,都快掉了一样,很随意的从眼镜框上面用眼睛大量了一下老师和我。然后笑呵呵的跟老师打招呼:“我说老书鬼,你可是好久没来了啊。这次有事求我才来看我,你这太不够意思了啊。”老师也笑着回应道:“哈哈,我这不是怕打扰到你搞研究嘛,最近有什么新发现跟我分享下吧。这不心里一直想着你啊,今天给你带来个好苗子嘛。”老师边对馆长打招呼边对我说到:“这位是文博馆馆长老学究,你叫他李老就行了,他不喜欢别人叫他馆长。”我忙上前行礼,并喊了句“李老。”李老微笑着大量了我一下,然后就招呼我们进屋坐下。

    进门的瞬间我好像听见李老偷偷问老师:“不会是你私生子吧,你可是从来不求人的啊。”然后就听见他们爽朗的笑声,我也很无语,这一对老头,一点形象都没有,不过呢,看着他们这样我也挺放松的。一个老学究,一个老书鬼,看来老师和馆长之间有很多外人不知道的秘密吧。

    馆长的办公室,很大,最起码是别人的两间那么多,看着有六七平米的样子,迎面是一张长桌,简单的长方形独板为桌面,四条笔直的桌腿,桌上放着基本发黄的书籍,一看就是古书,还有本笔记本,看来,我们来之前,老学究在查阅着什么。桌子后面是张和桌子配套的老式木椅,椅子上铺着棉垫。无论是桌子和椅子,都是同一种材质,从木纹的花纹可以看出,或鬼脸,或鬼眼,有流线的,有弯曲的,明显是来自海南的黄花梨。再往左侧是老学究的会客厅,中间藤木的茶几,上面放着一个紫砂壶,从浑厚的包浆就可以看出经常用。三面沙发围座。还有就是墙上赫然挂着的是一副装裱精美的字——“天道酬勤”,落款是现代的一位大书法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