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闯荡
字体: 16 + -

第七章:出师

    江弘海学了两年,主动提出想要外出闯一闯。

    “师傅,您看我来了也有小两年的时间了,制衣的各种方法我也学了不少。”

    “家里母亲一个人在家辛苦种地我想早点回去帮她。”

    “再就若以后有机会,我是想到外面去看看闯一闯。”

    李师傅其实早就发觉了自己徒弟这段时间来心不在焉。

    江弘海一没事就经常发愣。好像若有所思。

    自己也不可能一辈子带着他,迟早也要离开。

    “你都想好了吗?”

    “嗯是的,我想好了。”

    “若你都想好了,回去吧。”

    李师傅从衣柜里拿了一把剪刀,一卷尺子,还有两套衣服。

    又从衣服口袋里拿出一个手帕,解开手帕从包好的钱里面拿了50元钱。

    “这些你都拿回去,有一套衣服是你的,一套是你母亲的。”

    “尺子、剪刀你以后在家里也能帮人干点活,偶尔赚点钱补贴家用。”

    “这50元钱,若是你要外出,权当是路费和餐费,别的师傅也帮不了你什么。”

    江弘海给师傅磕了个头作别。

    江弘海早就学会了做衬衫和中山装。

    裤子更是单调统一,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啥新鲜感。

    倒是这两年学徒让他涨了不少见识,看到了更多村里以外的世界。

    见识了一些眼界开阔的人,多了几分憧憬未来的念头。

    一个年轻人留着不长不短的碎发,戴着个围巾,皮肤呦白。

    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手里还拿了一本书,看上去是外地来的。

    “您好,给您量量尺寸,您是外地来的吧,我们本地人都不讲普通话的。”

    “是的,我是上海来的,你看上去很小啊,怎么不好好念书,在这里当学徒呢?”

    江弘海脸上微烫,“我家就我和妈妈,不念书了还可以减轻家里负担,帮家里干点活。”

    “我来当学徒,可以早点赚钱补贴家用啊,再说我也不是念书的料,就不读了。”

    “你看现在多好,还可以见到这么多不同的人。”

    “你应该读了很多书吧?手里还拿了一本,我还是头一回见,来做衣服还带本书的呢。”

    青年微微的扬起了嘴角。

    “听上去你是个苦出身的孩子。”

    “你说这书啊,这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部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这本书描述了主人翁奋斗的一生。”

    “从儿时音乐才能的觉醒,到青年时代对权贵的蔑视和反抗。”

    “成年后在事业上的追求和成功,最后达到精神宁静的崇高境界。”

    “通过主人公一生的经历去反映现实社会一系列矛盾冲突,宣扬人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长篇小说。”

    “1915年还获得了诺贝儿文学奖。我的同学们都爱看。”

    江弘海听得着迷了。

    这个小小的书本背后包含了这么多思想意志。

    “大哥,我听不太明白,我只是读到小学三年级,只认识些简单的字,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没关系,你要是喜欢我借给你看,我就住在牛背村,你可以来找我。”

    江弘海很高兴,认识了一个新朋友。

    而且还是从大上海来的知识青年。

    好奇又惊喜。好像找到一扇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江弘海新认识的知识青年,是一名中文系的大学生。

    60年代初响应当时的中央号召,知识青年应该走出去,去农村,去上山下乡。

    从上海来到牛背村当知青。在村里是一名兽医。

    在当时,猪羊牛可是大家的宝贵财产,要保证猪羊的健康。

    群众才有足够的营养保证,保证牛的健康才能完成农民的犁田劳作,才能保证稻谷的产能。

    为了完成党和组织的任务,知识青年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

    还托人搞来美国人编写的《禽病学》一书,自己都能倒背如流。

    外加上日积月累,渐渐地也就上手了。

    过了一个礼拜,知识青年的衣服做完了,一件蓝色咔叽布的中山装。

    江弘海走了11公里给他送到了牛背山。

    作为回报,知识青年送了他一本《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江弘海回去后点着蜡烛连夜翻看。

    他发现主人翁保尔·柯察金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

    早年丧父,凭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

    不禁感叹,竟然和自己的身世很像,自己在3岁时父亲就去世了。

    他在这本书里看到了钢铁般的意志力,给他塑造了一个强大的内心世界。

    在学徒期间,江弘海勤奋好学不懂就问,为人处世也讨师傅喜欢。

    不懂就要问,师傅不可能讲的面面俱到。

    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碰到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及时问,不要不好意思开口问。

    因为你不开口,就永远得不到答案,这也是江婉蓉常常教导儿子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