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莫惜金缕衣
字体: 16 + -

第二百一十八章:愁云惨淡(1)

    第二百一十八章:愁云惨淡(1)

    名字?许美人一怔,脸上露出一丝尴尬来。

    这名字向来都是由尚仪局呈递给圣人,再由圣人决定的。但如今这孩子都已经出生两天了,昨日也只是颁下了一道晋封美人的圣旨,赏了一些东西过来,圣人却是从未来看过一眼。

    杜仲鸯也看出许美人的窘迫,轻咳了一下,从容不迫道,“许美人,圣人这几日忙于淮西战事,虽尚未给小公主选定正名,却是取了个小名。”

    许美人一听,眼底迸起一丝喜色,期待的看向她,“真的吗?圣人取了个什么小名?”

    杜仲鸯眯了眯眼睛,颔首缓声道,“圣人说,小公主在九月初九出生,又是第九位公主,与九有缘,便取小名为玖儿,也取了长长久久的好意头。”

    许美人呢喃着,“玖儿,玖儿,圣人取得,定是极好的名字。”

    小李忱脸颊鼓鼓的,也开心道,“小妹妹,你有名字啦,以后你管我叫忱哥哥,我就唤你玖儿妹妹啦。”

    又在许美人的屋内坐了一会儿,杜仲鸯与王贤妃就一起告辞离开了。

    走出紫栏殿,与王贤妃说了两声,也就准备各自告别。

    临走时,王贤妃似是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杜妹妹,圣人可真的给小公主取了玖儿这么个小名?”

    杜仲鸯不动声色的抿了抿唇,脸上依旧笑得端庄自然,“只要许美人心头高兴,又何必在乎是真是假呢。”

    王贤妃嫣红娇嫩的唇角也弯了弯,颔首道,“杜妹妹说的是。”

    ……

    从元和九年到十年,过年本是件高高兴兴的事情,可圣人下令今年宫中的年节用度一律缩减,不准大兴操办,所以年节的味道比往年淡了不少。宫中也有不少人私下埋怨的,但又毫无办法,毕竟他们能够在宫中安稳度日也是托了大唐将士们的福气,总不能战士们在前方抛头颅洒热血,背井离乡的挨饿受冻,他们还在长安城内大鱼大肉、歌舞升平吧?

    于是乎,这个冬天因着前方战事胶着的缘故,显得格外难熬。

    甭说整个皇宫内,整个长安城的百姓也纷纷祈祷,希望淮西的战事能够赶紧结束。对于天下百姓来说,没有几个人是喜欢打战的。

    百姓们惶惶,朝廷上的那帮大臣们也不好过。

    眼见着严绶的大军与吴元济的叛军僵持不下,朝堂上也议论沸腾起来。

    辰时,大明宫,延英殿。

    威严庄重的议政大殿内,李纯端正坐在龙椅上,文武官员,身着圆领斓袍,手执笏板,整整齐齐的站在左右两侧,偌大的殿内却沉寂一片,安静的连一根针掉下都能听见。

    李纯的手指摩挲着龙椅扶手的龙头浮雕的牙齿,成熟深邃的面容上满是沉郁。他清冷高傲的眸光慢悠悠的扫过台下的众人,半晌,才冷声道,“怎么都不说话了?你们是打算就这样与朕耗着?呵,淮西战场在耗着,咱们这里也耗着,再这样下去,我大唐还能耗多久?”

    沉默片刻,他的目光停在右侧的红袍老者身上,“宰相,你怎的也沉默了?”

    红袍老者正是当今宰相武元衡,其为则天大圣皇帝的曾侄孙,进士出身,文采斐然,深得器重,在削藩这件事上,也一直保持着肯定的态度。如今被圣人点名,武元衡上前一步,恭敬道,“圣人,严招抚使虽无功,却也无过,如今战事僵持不下,须得从长计议才是。”

    李纯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又落到武元衡身后的御史中丞裴度身上,“裴卿,你有何想法?”

    裴度上前挪了半步,脑袋缓缓抬起,一张清癯的脸上满是坚定的神色,朗朗道,“圣人,臣以为,两军交战,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严招抚使奉行保守战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却不知无功便是过!他率数万大军,屯于淮西边境,但只是闭壁自过,并不与叛军交战,耗费我军粮草,掏空我大唐国库,正如圣人所说,我大唐怎能经得起这样耗损?”

    顿了顿,他继续道,“严招抚使乃文职出身,没有方略,非将帅之才,奉圣上之命讨伐叛军却不尽职。臣提议将严招抚使召回长安,另派大将领军杀贼!”

    裴度字字珠玑,在这安静的大殿中清晰的回荡着……

    李纯听到这番话,原本沉郁的脸也渐渐有了几分激动之色,总算有个人敢这般直白的说出实话,怎叫他不激动?

    他正了正神色,“那裴卿有何人选推荐?”

    裴度行礼道,“五月臣奉圣人之命,奔赴蔡州行营宣慰,了解军情,传达旨意的同时,臣发现忠武军节度使李光颜英勇善战,又熟读兵法,善用方略,臣以为李光颜可用。”

    李纯点了点头,“李光颜,嗯,朕相信裴卿的眼光,那就依你之见,火速将严绶调回京中,让李光颜统领大军。不知道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啊?”

    他虽是询问,但语气却是坚定的。台下众臣也不敢多说,纷纷表示赞同……

    李纯又尊敬的看向宰相武元衡,“宰相,你觉得这样安排是否稳妥?”

    武元衡抬起老眼看向高台上的皇帝,眸光深邃又老道,声如洪钟,“圣人这般决定,老臣并无异议。只是希望待严绶回朝时,圣人莫要过于苛责他。”

    李纯听后微微一怔,狭长的眸中闪过一抹暗色,道,“就以宰相所言,待严绶回朝,就让他在长安担任太子少保一职,可好?”

    武元衡颔首,“圣人英明。”

    君臣又议了一些政事,见着时辰也不早了,李纯便起身退朝。

    没过多久,朝堂上的这道诏令就从长安大明宫中,八百里加急的送往了淮西大唐军营中。

    ……

    半月后,淮西战场传来消息,李光颜大破淮西军于陈州溵水县西南的时曲,取得小捷。听闻这消息,李纯在朝堂上大大赞赏了裴度一番,有些官员虽然眼红,但也挑不出人家半点错处来,就只能在心底埋怨两声而已。

    眼见着前线战场有了好的势头,跟吴元济有所勾结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坐不住了,他们几个藩镇是唇齿相依的关系,若是吴元济倒台了,那下一个不久轮到他淄青了?唇亡齿寒的道理,李师道心里明白的很。

    正巧这时,有幕僚献上计谋。李师道一听,就拍大腿答应了下来。虽然这招是险了些,但如今也只能来这么一招,给长安城里的那个皇帝一点教训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