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妞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 母亲的贫苦生活(四)

    这个冬天似乎比任何一个冬天更为寒冷,狂风肆虐着,所到之处,被刮得个干干净净,人们想从地上寻出点儿什么都寻不出来,只剩下枯枝败叶在瑟瑟中苟延残喘。母亲已经用草纸将破败不堪的窗户纸换了几次,还是被寒风刮了个七零八落。母亲再无闲钱去买一张新纸胡上去。寒风从门缝里,从破损的窗棂上吹进来,家里和屋外没有什么区别。寒冷还好,可怜的是在这寒冬不知去何处寻一点儿果腹的食物来。

    年景本来就不好,家里没有壮劳力,工分少,自然分的粮食也少,尽管省吃俭用,但今年冬天是肯定熬不过去的。父亲一走半年杳无音信,母亲常常站在村口望着大山外,看看是否有人捎信回来,可每次都失望而归。母亲忧心忡忡:“父亲再没有信息捎来,再不接济一下家里,这个家真的要熬不住了。家里一天到晚就喝点儿稀的,清汤寡水的寻不出几颗小米来,再不就是糠疙瘩,娘家哥送的玉米面打成糊糊也没有喝了几顿,再过些日子,那盛粮食的柜子就空了,恐怕柜子也得出去换成能糊口的东西,天爷呀!这样撑下去,迟早人命会撑没有的,若自己死去倒也不足可惜,但母亲摸摸小腹,她知道自己腹中已经正在孕育一个新的生命,这是她的第一个孩子,她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还没有睁眼看过这个世界,就含着无限遗憾离开,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她一个女人,失去丈夫的庇护,没有亲人的帮助,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屋里安静极了,外面的风声更像魔鬼在嘶吼,屋里的炉子被点着了,柴火是公公从院子里的树上砍下来的,柴火不能吃,就让它暖和,暖和身体吧!柴火在火炉里哔哔啵啵的响着,黑烟从烟囱里冒了出去,家里暖和起来了,似乎有了点生气。母亲在火炉子上坐上了锅,水古都咕嘟冒着泡,一会儿就烧干了,母亲再加上水,不停地烧干,母亲不停地加水。坐在炕头的婆婆搭话了:"你这个媳妇子,水不用挑呀?你爹年纪大了,井边儿全是冰,这水不好挑,你身子重又不能挑,你这一瓢一瓢的,跟谁过不去?

    母亲没好气说:“娘,你娃走了多久了,都不捎个信儿回来,你三个儿嘞,没一个惦记你二老,倒是我这个媳妇子,我这个外姓人起早贪黑的操持着。我也不想添水,可没米下锅呀!这晌饭点儿早过了,我肚子里的娃都叫了,我饿着没事儿,可怜我那还没睁眼的娃呀!说着母亲竟嘤嘤地哭了起来。

    坐在炕上的婆婆叹了口气:“哎!谁说不是哪!可是没赶上好年景呀!这三个“短命神”呀!也不知道是死是活呀!好歹给家里捎个信儿呀!不求别的,我好把心放在肚子里呀!说完拍着腿自顾自的哭喊起来。

    蹲在地上的公公用烟锅敲着地对着婆婆叫骂起来:“你这个婆娘,嚎啥丧嘞!孩子好好的,也让你给嚎死咧!明各我就拄着拐棍出去讨饭各,省出来给你们吃。”

    母亲听了赶紧劝慰婆婆说:“娘,我说错话嘞,我不对,日子还能将就,将就到腊月,三儿是肯定要回家过年的,他回来就好嘞,我就有主心骨了不是,要不现在我干不了重活,你俩年纪又大了,我真是害怕这个家没有了。说着说着,母亲没有劝住婆婆,自己又伤心地哭起来。凛冽的寒风似乎是这凄厉哭声最好的伴奏,呜呜咽咽,如诉如泣,让寒风中又多了几分凄惨。公公默默地拿起扁担,摇摇晃晃地向井边走去......

    寒风中老汉把手束到袖筒里,破烂的棉袄,早已抵挡不住寒风,打着补丁的头巾裹在头上似乎还能御一下风寒,但他依然把头几乎要缩进脖子里去了,搭在肩上的扁担在摇晃着,似乎这空桶也有千斤之重。肚子空空如也,腿上像踩了棉花似的,哪有多余的力气去井边打一担子水回来。但他不去,谁去?他是家里目前唯一的男人。井离家里只不过有几步之遥,但对于老汉来讲挑一担水回来都无比艰难。

    村子里有一个大池子,就是所谓的“井”,这个村子水急缺,前几年光景好的时候,全村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修起了这口“井”,这口“井”不是活水,只不过是装雨水的巨大蓄水池,这靠天吃饭,靠天吃水的日子永没有头,好在井里的水还是有的。但冬天天寒地冻,井面结了厚厚一层冰,人们从这厚厚的冰面上砸出一个冰窟窿来,刚好放一个桶下去。老汉颤颤巍巍的站在冰面上,因为寒冷,手都冻僵了,加上身上没有力气,桶怎么也不听使唤,就是浮在水面上沉不下去,老汉一急,使出吃奶的力气,只觉的头晕眼花,忽然眼前黑漆漆一片,脚一软就什么也不知道了。等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自家的炕上,自己的婆娘正端着碗给他灌米汤呢!看他醒了,一边抹眼泪一边喊:“你个老东西,这是什么天呀,你出去挑水,不要命了,你要作死自己,我可咋活呀!”

    这时一个男子走上前说道:“叔啊!看我哥不在,有啥事你招呼一声,这都是一家人,亏我今天挑水碰上你跌井面上了,要晚个一时半会儿的,你说说你,就冻死嘞!”又回过头来跟母亲说:“嫂子,以后家里有重活就交代一声,你说真的我叔有个三长两短的,别说你跟我哥交代不了,我们这本家兄弟也脸也没出搁不是。”

    母亲羞愧极了,心想着若不是自己发牢骚,公公也不至于一气之下顶着寒风去挑水,也就不会晕在井面上,若真的有个好歹,别说交代不了远在天边的丈夫,自己的内心也是过不去的。想到这里母亲突然豁达起来,三步两步走到炕头,拿起枕头,用剪子用力绞开,黄澄澄的小米倾斜而出,这些小米如金子般闪耀在公公的周围,撒在他腿上,脖子里,挂在他胡子上,似乎把他装饰得金灿灿的,婆婆惊呆了,公公犹如注入仙气“呼”得做起来。两个眼睛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惊呼道:“小米,小米,竟然是小米。”婆婆拍着腿,眼里闪着泪花,似乎小米比她老汉活着更能给她带来惊喜,她喜极而泣:“三儿他媳妇子,你真能沉住气,这大枕头还有这宝贝,救命粮啊!救命粮啊!”母亲含着泪说:“爹,娘,我们有粮了,我娘家给的陪嫁,今天我们吃小米干饭,我们吃的饱饱的!”

    小米,农家再普通不过的粮食,而此时在这严冬里,在这间破败不堪的屋子里,在这个贫苦交加的家里,却显得弥足珍贵,她们喜极而泣,不仅仅是在困境中得到了生的希望,而是一家人的心又紧紧的连在一起,虽然三人没有血脉相连,但在这飘摇不定的日子里,她们就是各自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看着高兴地一家子,那位本家兄弟默默地退了出去,抬头仰望灰蒙蒙的天,他怕一低头眼泪落了下来。贫穷啊!贫穷!像恶魔一样缠绕着勤劳,善良的人们。终有一天,天会蓝的,井里的冰也会化的,只要人活着,希望就一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