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空山诀
字体: 16 + -

第1章 出生

    千层水墨林峦晓,一片丹青草树秋。祁山,连山秀举,罗峰兢峙,自古有“九州之名阻,天下之奇骏”的美誉。在三国时期,因蜀国诸葛亮六出祁山北伐曹魏,祁山一度人声鼎沸,后来随着全国统一,人烟逐渐稀少,现如今为人所知的仅有纪念诸葛亮的祁山堡、栖真岩、青萝线天等景点。

    在祁山以东30华里一处山坳,有一村,名季家坞,相传是三国时躲避战乱的汉中季氏所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水称桃花溪,溪往南缓行数十里垂落千丈入汉水,村子人迹罕至,偶有寻山采药的农夫经过,不与外界通人烟已有数百年。这一天,村子里忽然来了一个光头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胸前吊着一块石玉,手持一圈戒珠,身着一身破烂道士服,脚上踩着一双胶质雨鞋。小和尚倒是除了一身衣裳,别无一物。老和尚不像别人寻山问路,只是领着小和尚,径直走到村子如今的族长季一山的门口,双腿盘膝坐下,只是口渴了去屋里讨要碗水喝,肚饿了去屋里讨要口饭吃,并不多言,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季家坞自建村至今,已延绵繁衍1800余年,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宜人,在第5代族长时期人口就超过了数千人,到了第10代人口飚升到近万人,可是随着人口的增多,每户人家能分的土地和鱼渐渐的匮乏,季氏家族和外姓家族之间的矛盾日渐激化,到了11代,双方发生了斗争,那几年,在狭小的季家坞听不到虫吟鸟鸣,看不见青山绿水,唯一能听见的就是兵戈声、哭喊声,唯一能看见的就是鲜红色的溪水。后来,11代的季氏先祖不知从哪里得到一尊石像,在石像前活祭一名族人,便有大风突起,刮了三天三夜,卷走了非季姓族人的一切,包括房屋,包括生命,仿佛这季家坞从来都只有季氏子孙在此,一切都归于平静,一切又都恢复到世外桃源的样子,只是季家坞就此再也不刮风,唯有每年四月十五活祭一人于石像前,才能保一年顺风顺水。

    现如今,季家坞又过去了十几代人,作为25代族长的季一山,自承继族长以来,就一直忧心忡忡:传宗接代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原来自11代以后,村里只剩下季氏子孙,因近亲结婚,后代里痴儿增多,疾病增多,不孕增多,能在地耕种、下水捞鱼的人一年不如一年,起初族人数千问题不明显,只是一代一代的磨损,到了20代人员不足数百,到了25代族人甚至不足百人,如今每年的活祭都成了家族的负担。有人曾因为活祭想过逃离此地,自20代起就不断有人尝试,可是每当族人走出桃花溪,就会突然出现一股白色的风将其卷走,到如今,已没有族人敢尝试了。

    季一山,望着摆在堂中央的石像渐渐出神,但见那石像白胡老翁模样,手持白扇,一派仙风道骨,只是石像上丝丝红色的细纹让人感到阵阵寒意。季一山回忆着族史上的内容,突然有一种绝望弥漫心头:季家几百年的传承终究逃不过灭亡吗?

    夕阳落山不久,桃花溪尽头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鲜红的晚霞,桃花溪也被染成了红色,由天边一直延伸到眼前,偶尔露出的鱼儿搅得水面波光粼粼,显得那么的安详自在......

    季一山和二儿子,从妻子进入产房起,已跪在石像前两个时辰,祈求眼前的神灵能赐给季家一个健康的孩子。季一山的两个儿子,大儿子两岁那年轮到活祭,二儿子先天有残疾,季一山实在害怕,害怕在第三个孩子身上又出现什么不测。院子对面的产房,时不时传来的稳婆的催促声和妻子的喊叫声,如同一记记惊雷他从头顶滚过。“生了,生了。”稳婆舒展的喊叫声,此刻如同天神的福音,“母子平安,是个小公子,四肢健全。”季一山顾不得早已麻木的双腿,踉踉跄跄地往院子门口奔去。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