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妃当道,枭皇请淡定
字体: 16 + -

第219章 酒楼生意

    皇帝挥挥手,干脆让他去后宫给太后请安。总之别让他觉得他立了大功还跟以往一样进宫只为汇报情况。

    皇帝想起鲁昌伯无意中说起的夸赞四皇子重孝的话,再想想刚刚他走时“落寞”的背影,让张福海把刚刚处理过的那批奏折中关于四皇子府扩建的奏折,刚刚他好像不小心写了耗费资金过多不予批准之类的话,与四皇子千里迢迢亲自赈灾保证灾银落到实处从而省下的那些原本可能被搜刮的银子相比,扩建银子不值一提嘛。

    大笔一挥,皇帝文思泉涌的在刚刚那句话后面加了个但是。

    第二天早朝,苍郁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面无表情的把此次赈灾的事说了一遍,从灾情到善后,他都安排的井井有条,一时间朝堂上许多人看他的眼神变了。

    但只赈灾银两一分不少的用于建设灾后家园就已经不可思议,还能赶在冬至前回来那真是十分不可思议。

    苍郁察觉到周围审视的目光,他选择面无表情的无视了。

    朝堂上不是闲聊的地方,这群人看了一会只能收敛直白的视线,总不能跟前后左右讨论这个四皇子为何变化如此大吧。

    张福海等了等,见没人说话了,正要开口喊无事退朝,右边一列走出一人,说有事启奏。

    这群人怎么这么喜欢拖着时间说事呢!张福海表示他很不喜欢这点!

    “有事启奏——”

    “启禀陛下,臣有事启奏。”宣武将军手持务板出列,说的事情正是史家纵容食楼掌柜在其店内乱取费用,有人上告则搬出史家压住事情的事,这种事本该归御史管,考虑到御史乃是史太傅的学生,掌握证据的宣武将军只好亲自上报圣听。

    “人证物证何在。”

    皇帝打起精神,事关史太傅他不得不重视。

    宣武将军不顾右边一列某些人咬牙切齿的神情,大声道:“人证物证只管到现场取,这事不是个别现象只是有些人选择隐忍或没有察觉,而一些气不过去投路无门,无意中被拙荆知晓。”

    三皇子一行惯会凑热闹,宣武将军是威武将军的姻亲,都不属于三皇子太子一派但也不像是忠实的保皇派,如今威武将军派出宣武将军上报此事只怕不会轻易善了。

    于是除了太子一派还在说这不可能为何不可能举例若干,但三皇子一派也不是吃素的,说直接看证据不就得了,又有一群不明态度的武将推波助澜,皇帝顺利的下旨让大理寺卿主审宣武将军陪审此事。

    从西城门进入京都,是迎印街,这条街多是商人来往,十分繁华,话说回来,京都便是越国最繁华的地方,不论哪条街道开店铺做生意只要不得罪官府,就能挣得盆满钵盈,京都的那些大家族多少都在这条街有自己的铺子,因此这里很少出事。

    福满楼就是其中一间不太起眼的食楼,整条街叫这个名字的多不胜数,有食楼有客栈有酒楼,因此这名字显得更加低调,也很少人想到桃李满天下的史太傅名下的食楼名字取得这么俗气。

    “除了狩猎场的庄子,奴婢还打听到迎印街的福满楼也被盘出去了,今日正是他们谈判的日子,秦姨娘似乎急需要钱,亲自让她的嬷嬷出马打算坐地起价,奴婢粗粗打听了一下,起价要在一千两以上。”

    花境汇报这几日得到的消息,马车往迎印街驶去。

    “秦姨娘趁我们不在已经和对方谈拢价格,先付了一半定金,并且已经把福满楼装饰得差不多了,他们改做酒楼的生意,就差把这剩下的定金付了拿到地契就开张,所以秦姨娘成功的可能很大,毕竟如果就这么放弃那些装修酒楼的钱和定金都要付诸东流。”

    龙吟点点头,花境分析的很有道理,她现在需要证据证明秦氏没有好好打理或者中饱私囊扣了送往公中的银子,账本掌握在秦氏手里,连老太太他们都没有察觉出里面有什么猫腻,想必这一手假账已经以假乱真,让他们认为这些铺子确实盈利不多。

    她也不相信自己有本事能在查找账房猫腻这方面比龙老夫人强,她想了许久,决定还是先到现场看看。

    “小姐,您要去的福满楼是哪家?迎印街一共五家福满楼,酒楼两家,食楼一家,还有两家是布庄,您说的是哪个?”

    眼见就要进入迎印街还不见里面的人吩咐,马夫只好出声提醒。

    龙吟一愣,看向绿水,绿水看向花境,花境看向绿水,绿水又看向龙吟。

    三人一头雾水,龙吟眼神示意让绿水说,她根本不是原主本身哪知道自己亲娘嫁妆铺子在哪,这些都是绿水告诉她的。

    绿水接收到视线,无奈的说:“小姐,奴婢哪有资格知道铺子在哪,迎印街的福满楼还是奴婢向竹意打听的,竹意是跟老夫人打听的,老夫人哪会详细的跟她说出地点。”

    所以她们根本不知道那地方在哪?

    龙吟一头黑线,正在想碰运气一次中的概率有多大是,外面一片喧闹声。

    不用掀帘就听车夫解答:“小姐,前面就是福满楼之一的食楼,好像出了什么事,门前围了一圈人。”

    不会刚好就是这家吧?难道秦氏和那人没有谈拢吵起来了。

    “奸诈小人,无耻之徒,乱收钱,没有信用,这个的食楼也敢开在迎印街,丢不丢人。”

    一个长相普通的男人站在门口骂道,声音洪亮在刚开始就引得许多人注意,随着他的述说众人渐渐明白了事情始末。

    男人自称姓贾,是个外地商人,这次来京都是想看看京都有什么时兴的东西可以倒卖到家乡,还知道任何东西灌上京都的名头都能大卖,前提是别是假货,若是卖假被发现,那他将会被家乡众多追求京都时货的千金小姐一人一口吐沫淹死。

    贾商人这次来京没找到什么好东西,眼看接下来一个月生意都可能不咋滴,回乡的这一天他到了这家福满楼吃饭,邀上几个京都介绍货物的商人联络感情,让他们下次有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联系他,众人吃的兴致勃勃,结果结账的时候,这个善于精打细算的男人发现他们多收了二两!

    这二两放在以前他可能不会放在眼里,毕竟次次都能拿到好东西能挣到钱让他觉得不过是二两银子,这家食楼他常来吃,还是和气生财吧,但现在每一分钱对他来说都需要节省!况且这二两很可能是他最后回家的盘缠,因为他刚刚在食楼吃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银票全被偷了,剩下几两碎银子仿佛在告诉他这是留给你的吃饭钱。

    他倒开来数过,桌上这些菜他都吃过,以往收多少钱他也记在心里,这些钱扣掉后只剩可怜的一两路费,现在食楼多收二两,他反而付不起了。

    贾商人是还没吃完就去结账的,听到管事说的数字后默不作声的退了回去,又把每个菜的价格在心里算了一遍,确定没有错。

    他平均一月来一次京都,知道京都的粮价油价都没有涨,就算福满楼突然涨价也不应该如此离谱,他默不作声的把其他人送走并红着脸向一个最熟的货商借了二两银子,心想这次过后再也不来这里吃了,反身回去喝掉剩下的一杯酒,贾商人起身结账,这时他听到旁边那桌的夫妻俩在议论这菜钱不合理,他们把之前问的菜价报了出来,计算后确实没错,那个丈夫便说可能是食楼涨价了,那个妻子念叨了一句涨了十文,太贵了以后不来这里吃了。

    贾商人在一旁听的惊愕,两桌点的菜有好几样是一样的,但价钱与他之前问掌柜的完全不一样,别人是一桌多收试问,他是每道菜多收了十文!

    然后他就把小二叫过来报了一遍菜价,小二对这个之前有付钱意思最后没付钱又回去吃饭的商人印象深刻,显然他知道对方囊中羞涩,眼中不免多了几分鄙夷,把菜价报了一遍。

    “你这不对啊,我听刚才那桌也说了一遍但是价钱不一样,你们是不是算错了。”

    商人还算理智,忍着怒火和蔼的问。

    小二暗叫一声糟,他回头看了一眼隔壁那桌,人刚走没来得及收拾,桌上两个碗显示只有两个吃,这在店里差不多多收个十文,与这一桌人显然是不同的,这对比立马就显出来。

    小二有些心慌,食楼约定俗成的这个额外多收钱的规矩也是这一年才有的,掌柜表示有钱一起挣,食楼挣钱他们的月钱就跟着往上升,这一年来虽有个别怀疑的但大部分都是路客,这种小事他们都是放在心里过一过一般下次来吃的时候都忘记了。

    小二知道今天这件事没处理好那他估计也要收拾包袱走人了,心内对这个穷酸的客人不满。

    没钱就没钱,还来食楼吃饭,如今让他难做。

    他这么想,说话的语气就比平常不好了三分,商人气急,拒绝付钱,一来二去两人争执起来,小二担心拿不到钱掌柜怪上自己,商人觉得自己亏了,又不想这么争执下去,丢下自己原先计算的钱两就要走,小二见他毫不犹豫的动作就知道对方已经知道了一切,这时候灰溜溜的接下这银子明显就是承认了他之前说的话,于是小二俱不承认,坚持说少给了二两。

    而后贾商人收起银子气急败坏的离开,在门口被拦住,出现了龙吟看到的那一幕。

    “好好的一家店也没到店大到什么程度就敢欺主,这在我们家乡早就被拆了,我看你们是不想做了,这样的店留在这里简直是浪费位置。”

    龙吟下马车,正好看见贾商人不依不饶的喋喋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