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守护神
字体: 16 + -

第65章 马球大战

    这之后,李成器又三次到太极殿,当着众大臣的面,痛哭流涕的请求立李隆基为太子。旁边又有姚崇、宋璟极力推荐,睿宗终于下定了决心,要立李隆基为太子。

    太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后,气的浑身发抖。没想到自己弄巧成拙,本来想排挤掉李隆基,结果反而让李隆基当上了太子。要不是自己提出立太子的事,李隆基也不可能这么快当上太子啊。

    太平公主心中悔恨无比,但事已至此,已经无力回天。只能在府中大骂李成器无能、白痴。

    第二日,李隆基果真被册封为太子,紧接着便大赦天下。不过监牢里也没放出来几个人,因为距上次大赦也没过几天。

    三少童心大起,买了些染料,跳到云端,将长安上空的白云全部染成了五彩云霞。阳光一照,整个天空绚烂无比,长安城百姓欢呼雀跃。

    太史局官员以为是吉兆,急忙奏请睿宗。睿宗心情大好,更加相信自己的决定,当即改元为景云。各国使臣也齐来朝贺。

    当时,与大唐来往密切的有许多国家,比如东瀛、吐蕃、高丽、新罗等等。

    睿宗心情不错,邀请各国使臣到长安城西北角的禁苑中赏玩。

    禁苑中有桃园、葡萄园、梨园等各种果园,还饲养着各种动物供人观赏狩猎。

    观赏完毕,睿宗安排两队人马表演打马球。

    大唐时期,打马球最为风靡,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爱打马球。马球大小如拳,中间镂空,外面图上颜色,所以被称为“彩毬”、“七宝毬”。

    打球用的球杆和现在的曲棍球球杆类似,前端如偃月,球杆上还雕上精美纹饰,所以被称为“画仗”、“月仗”。

    比赛时,分成两队,骑马追逐木球,打入对方球门。谁进得球多就算谁赢。

    唐时的球门比现在要难进得多,是在一个方形木架上掏出一个洞,洞后有网兜接球。射门时必须拿捏的极准才能打进。

    皇宫中有很多马球场,不过最大的还要属禁苑中的马球场最大。

    两队各有八人,一局时间定为四分之一个时辰,燃香为准。三局两胜。

    由于只是表演,场面不是很激烈,双方各有进球。

    一局结束,吐蕃使者尚赞咄便坐不住了,想要随行人员和大唐球员比一场。

    据称打马球最早来源于波斯,后来传入吐蕃,之后才传入大唐,所以说吐蕃人也酷爱打马球,而且球技很高。

    尚赞咄全名叫尚赞咄热拉金,赞咄是姓,热拉金是名,尚代表着其氏族。尚赞咄在大唐较有名气,是吐蕃的迎婚大使,中宗在世的时候曾把金城公主许配于吐蕃赞普赤德祖赞。

    睿宗听说尚赞咄要比试打马球,大为高兴,当即挑选了八名球员出场。吐蕃这边也安排了八人,四名将士,四名喇嘛。将士中有一人叫作名悉猎,身形魁梧,善打马球。

    双方球员准备妥当,骑马入场。

    大唐球员所骑的马都是西域进贡来的高头大马,吐蕃球员所乘则是吐蕃本土马,个头较矮,毛发较长。

    一声锣响,双方开战。

    吐蕃马虽矮,但是奔跑迅捷,又有耐力,吐蕃球员骑马技术高超,在马背上如履平地,球员配合巧妙,很快便进了几个球。

    大唐球员奋起直追,无奈平时表演的多,比赛的少,球一到对方手里,就很难再抢过来。到比赛结束,对方已经进了10个球,大唐才进了3个,相差悬殊。

    李隆基也酷爱马球,见此情景,早已按捺不住,叫上李白、三少下场比赛。

    唐时的马球比赛规则与现在不同,双方人数不定,可多可少。

    李白曾经打过马球,但是三少却从未打过,这还是第一次见。虽然来长安有些日子,但是李隆基一直忙于政变,没有心情打马球。

    太平公主冷嘲热讽,“他们几个会打马球吗?到时候可别丢我们大唐的脸面。”

    李隆基道:“这就不劳您操心了,有我在,我敢保肯定赢。”

    太平公主翻了个白眼。

    李隆基骑上自己的“玉花骢”,三少各骑自己的宝马,李白则选了一匹枣红大马。

    李隆基快速给三少讲解了如何击球、接球、传球、射门的诀窍,三少天资聪颖,很快便领会贯通。

    最后,李隆基意味深长的道:“记住,你们是神仙,可不要给大唐丢人哦!”

    雷电一拍额头,道:“太子殿下,你这明显是给我们施加压力啊!”

    李隆基嘿嘿一笑,当先拍马向场中而去。李白、三少紧跟而上。

    五人一下场,两边观众顿时呼声雷动。

    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小有名气的诗人,三个是从天而降的神仙,这个组合很有意思,大家都想一睹风采。

    吐蕃队员早已在场中等候,见到李隆基等五人模样,都露出不屑一顾的神色。

    重新点燃一支香,一声锣响,比赛开始。

    三少虽然知道了怎么打球,但是毕竟没有实际打过,心里是这么想,但是打出去却是另一个样儿。想要接球,但是球一碰着球杆,便弹了出去。

    传球也多有失误,不是太高就是太低,要不就是偏离太远。有时候传球太高,风云跳起来接球,等落下时,却坐反了,脸对着马屁股,引的观众哄然大笑。

    而吐蕃队仗着马矮,一俯身便可以击到球,相互之间传球非常快捷。李隆基等所骑都是高头大马,奔跑迅速,但是因为太高,需要深探才能够着球。因此,一开始,没能阻挡住吐蕃攻势,很快吐蕃先进了三个球。

    两边观众发出一阵阵叹息,没想到李隆基他们这个组合如此不堪一击,似乎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厉害。

    太平公主挖苦道:“你看,我说什么来着,根本不堪一击。”

    东瀛使臣大喊:“よくない!よくない!”

    吐蕃使臣大喊:“差劲!差劲!”

    高丽和新罗的使臣不敢说话。

    吐蕃队员神色更加的不屑,甚至有些狂妄起来。

    李白愤愤不平,三少有些沮丧,只有李隆基神色镇定。他把四人叫到一起,安慰道:“不用着急,放手打,这次你们看我的。”

    李白发球,李隆基将球一挡,然后一挑,将球高高挑起,接着在空中一挥杆,那球便向前飞去。李隆基一抖缰绳,玉花骢撒开四蹄向前飞奔。

    玉花骢奔跑如箭,很快便追上了马球。李隆基不等球落地,又是一杆击出,然后纵马又追。

    场上场下这才明白李隆基什么打法,一阵欢呼。

    吐蕃球员急忙上去抢球,李隆基见有人拦截,将球击向旁边,绕了个弯,又冲向对方球门。

    又一名吐蕃球员上来拦截,李隆基突然将球高高击起,跃过那名球员,李隆基纵马绕过去,此时已正对球门,相距不过三丈远,正是射门的距离。

    此时,球刚刚下落到半空,李隆基大喝一声,用力挥杆,啪的一声,正中马球。马球呼哨着贯入对方球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