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90
字体: 16 + -

第三章 【敲门砖】

    “到底是不是嘛?”

    王小胖显然被吓得不轻,那样子都快哭了,但班上人这么多,他又怕丢脸,只能强憋着,那模样像是便秘一样十分好笑。

    李逸噗嗤一下被王小胖逗乐了,也不忍继续吓唬他,说:“算了,看你这么可怜兮兮的模样,我就实话告诉你吧,抄作业的事我可没说。”

    “真的?”

    “对,是真的!”

    “好吧,那我放心了。”

    “既然如此,那就走吧!”李逸挥挥手,拉着王小胖一起走,这可把他吓坏了,慌忙躲朝一边,警惕地问道。

    “去哪?”

    “一楼班主任办公室!”

    “你不是说没告我的密吗?为什么又要去啊?”

    李逸照着王小胖脑瓜,给了他一个爆栗:“想什么呢?今天发新课本,班主任叫去帮忙搬书啊。”

    “大哥,你可不可以把话一次提前说完,我这刚刚放下的心,被你一吓又给提起来了,这么七上八下的,快被你玩死了。”

    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胸脯,王小胖对着李逸哭丧着脸抱怨道。

    “废话少说,走!”王小胖死赖着不走,李逸照着他胖乎乎的屁股给了一脚,耽误了时间,一会有得挨老师批评了。

    看到李逸又叫了几个没事的男同学同行,这下王小胖才敢放放心心地跟着走。

    几个男生出了教室,一路上打打闹闹的下了二楼,没多久就来到了一楼大厅班主任的办公室。

    办公室的门敞开着,可以看得见,里面还有其他年级的班主任也在忙。

    “王老师,我们来了!”

    李逸很有礼貌的敲了敲,这也是班主任王老师给制定的礼节,谁要是忘了,不遵守,肯定得挨训的。

    “进来!”

    “提前预定的书都在这了,班上同学每人一本,可没有多余的,所以,记得好好抱着,路上千万不能打闹,不然谁弄丢了课本,我就找谁负责!”

    “还有交代班长王楠,新书还不发,统一等我来了一起发。”

    生怕几个男生路上打闹弄丢了课本,王老师还特意又嘱咐了一遍。

    “知道了,王老师再见。”

    “那好,去吧。”

    可惜,才没出老师办公室门没多久,除了李逸外,其他的男生们便又疯了起来,相互追逐着跑了起来,震的走廊动咚咚作响。

    站着办公室窗户边看了看,王老师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身后有人正叫她的名字,回头却发现是校长带着新的转校生来报道了。

    回到教室,已经打扫完卫生的同学们,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男生基本都是调皮蛋,坐不住就在教室里相互追逐打闹。

    女生则相对文静一些,基本都是一群人围在一起聊天谈八卦。

    遇到故意捣乱的男生,最喜欢趁其不备,悄悄的跑去偷袭个别女同学的辫子,猛地一揪她们的辫子,惹得女生惊叫连连,气急败坏的追着满教室跑。

    把新课本放好,李逸按照班主任的交代,特意找班长王楠传达了老师的指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也没像其他同学一样玩闹,而是自己从书包里拿出了一本作文本,准备开始构思一篇短篇小说。

    李逸想的很清楚,既然有机会重走一次人生路,肯定不愿甘于平凡,他不但要赚钱,而且也要有名,要将生活活得多姿多彩。

    想起前世,不论各大网站,还是微博,朋友圈,每天几乎霸占版面的,都是各类明星这样那样的新闻。

    比如:

    某某明星接拍某部新剧,片酬几个亿。

    某某明星在那座城市录制真人秀,因为围观群众不可计数,官方出动上千警力维持秩序。

    某某明星成为某家乡人太代表,参加国内大会,某领导亲自接见。

    没有涉足过娱乐圈的李逸,每当看到这些新闻,顿时觉得做明星真好,能够名利双收。

    但李逸并不想以此为主业,毕竟每一个风光的名人背后,都有无数的心酸和看不见的付出,所以他的想法是,只涉足演艺圈赚点钱,顺带捞点名气即可。

    比如开一家演艺公司,把后世大红大紫的明星们一网打尽,既赚钱、又过瘾。

    不过要想实现这个目的,对这行毫无经历,并不熟悉的李逸来说,就得先有一块敲门砖,敲开这道大门,提前进场熟悉这个行业。

    唱歌、演戏、做网红,就目前的情况来讲,这些对于李逸这个十二岁的小孩来说,都不是最可行的方法。

    一是李逸年纪小,家里人不会同意,而且家乡地处偏远,他周遭的环境,根本接触不到这个圈子。

    二是现在还没到明星市场最火爆的时代,收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观。

    以目前的情况分析,能火的明星基本是如,崔健一流的摇滚歌星,但他们的收入基本也是靠演唱会,做专辑基本是盗版商在赚钱。

    最重要的第三点,如今的娱乐圈,还是最为纯粹的年代,没有真本事和过人的才艺伴身,是不可能成为明星的,不像后世,只要有颜值,其他的都好说。

    所以左思右想,李逸打算利用写小说,以此作为敲开贵圈大门的敲门砖。

    李逸打算复制韩寒、郭敬明成功的模式,先以网络罗粉丝,赚取名气和金钱,以此为基础,等到时机成熟,然后自己投资翻拍自己的电影,这样也是一条容易成功的捷径。

    当然,现在只是1992年,网络小说还没有大火,甚至还没有具备滋生的土壤,各大网络小说平台,还要等上几年时间,才会初具雏形。

    现在要想发表小说,只能寄托于实体书,但是没有任何出版商,会傻到帮一个没有任何名气的六年级小学生出版实体书的,现在实体出版业里独占鳌头,炙手可热的,还要数香江的那边的金古梁温黄。

    综合各方因素,李逸思虑之后,打算另辟蹊径,先写短篇小说,投稿到目前正火的“故事会”。

    毕竟“故事会”这本书,内容大多数都是通过征稿的形式,汇集五花八门而成,而且门槛极低,一经审核通过,就能得到发表的机会。

    所以,先利用“故事会”的资源,让没有写过网络小说的自己先练练笔,以此积累点名气和经验,是最好不过的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