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玄梦
字体: 16 + -

第23章 再见,永不再见!

    “日头变黑如蒙布,月亮变红如沥血,天上星体坠落,地上震动山岭挪移,天下新王一起来围攻旧王,聚集在灵殿周围,那时,时候就到了!”

    “你若想称霸江湖,我便以身为盾,护你刀剑无伤,纵使弃了逍遥半生,我亦不悔。

    你若想木笔成书,我便墨研桃花,搏你嫣然一笑,纵使最后荣华已谢,我亦不悔。

    你若想天真永存,我便温柔相待,守你一世无忧,纵使经历万般苦难,我亦不悔。

    你若想弹指风华,我便闲笔作谱,听你仙音妙乐,纵使无谓执念缠身,我亦不悔。

    你若想颠覆天下,我便血染江山,让你俯瞰山河,纵使独战千军万马,我亦不悔。

    你若想云游四海,我便素衣温雅,陪你天荒地老,纵使顷刻风云变幻,我亦不悔。

    你若想逆转命运,我便血祭神台,助你涅槃重生,纵使推翻天地原则,我亦不悔。”

    抚琴女子将琴放进里屋,

    “再见

    旧时光

    再见

    曾经的一切

    任回忆再般美好

    那也是从前

    我们要学会成长

    在那个树叶凋零的季节

    时光已不再任我们放肆

    在那个炎炎烈日的午后

    我们已学会了妥协

    再见

    旧时光

    不

    再也不见”

    抚琴女子走向岩浆湖之中,一滴晶莹的泪珠滚落在岩浆上,随即便被蒸发“再见了,灵!”

    暗红的岩浆在滚滚的黑烟的裹挟里喷涌而出,轰隆隆的巨大声响向四周层层的压去,烧的通红的岩石被推到高空又疾驰落下,在烟幕的空中留下千万条火红的划痕,

    爆发的火山伴着轰轰的巨响,不断向高空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天空黑得几乎伸手不见五指。从祭祀台上倾泻下来的熔岩流,在淹没了山脚下大片建筑物后,流入海中,激起冲天水雾。火山爆发时伴随的地震使海底地壳沉陷,引起了海啸,巨浪将位于祭祀台旁的建筑吞没了。

    整个爆发过程中,祭祀台上部失去了七十亿吨山体,形成了一个直径达六百多米,深七十米的巨大火山口。火山喷出的火山灰总共有六十亿吨之多,堆积厚度由近向远逐渐变薄,在距火山四十千米的地方,火山灰仍有二十二厘米厚。

    祭祀台之中,七把剑悬浮在空中他们彼此靠近,交流着。

    .........

    ........

    大殿之外,海边的两个男子并排而来。

    大殿内,金漆雕龙宝座上的男子站起身来,向着殿门外而去。

    ........

    ........

    黎明的曙光开始照耀大地。

    三人互相望着,像是分别依旧的老朋友,重新见面,一时不知说什么。

    “我们的时代终将逝去,正如曾经的我们终将来临。”

    他站在那里,黑袍上羽毛像是破片一样落下。

    这幅画面看着很熟悉,多年以前腐朽的殿堂令他如此。多年以后,这个新生的世界令他同样如此。

    似乎一切都没有改变。

    又似乎一切都已经改变。

    人们在此刻沸腾,却又没有人能够抵达山巅,与这只逆风飞行的乌鸦处于同样的高度上,便只能看见他的背影,黑色破旧的长袍之上,那一顶纹丝不动的王冠。

    “凡王降临必以血祭

    凡王逝去必以剑亡

    诸神黄昏的登场

    王座之上新王与旧王

    权与力永恒的杀伐

    神说这是新的曙光

    神说臣服共享辉煌

    ........

    ........

    那诛神的人啊

    将神埋葬

    却难埋自己的哀伤

    以死来偿还亵渎背叛

    剑洗所有罪与罚

    逆我者亡”

    “哥哥这可是你教我们的啊!”

    ........

    磅礴的气息从三人体内席卷而来。

    “王座之上新王与旧王

    权与力永恒的杀伐

    厮杀吧,咆哮吧,这是王与王的战争,唯有死亡可以终止!

    直到鲜血染红了大地,成王的道路才真正开启……

    王的苏醒,令世界颤抖!”

    ........

    ........

    祭祀台之中,七把剑忽然融为一体,化为一道流光奔向大殿,落于海边弹琴的男子,男子伸手抓住流光,他听见了,听见了祭祀台上那些人的话:

    “哈哈哈,伟大的王啊,去吧.......重竖战旗.......带着人马.......怀着仇恨........再踏征程........重铸辉煌........哈哈哈”

    ........

    “日头变黑如蒙布,月亮变红如沥血,天上星体坠落,地上震动山岭挪移,天下新王一起来围攻旧王,聚集在灵殿周围,那时,时候就到了!”

    ........

    “再见

    旧时光

    再见

    .........

    不

    再也不见”

    “再见了,灵!”

    “不”男子愤怒的咆哮,这个灵殿响彻着悲伤的吼声之中。

    流光划破灵殿上方的星霜,世间所有的云皆汇聚过来,流光一直向着远方划去。

    ........

    ........

    手中长剑突破神像的心脏

    饮下那鲜红液体从此远走他乡

    没救赎希望没欢乐光亮

    有的是同蝙蝠一起幽暗飞翔

    ........

    ........

    “哥哥.......哥哥.....”

    ..........

    ........

    珂灵睁开眼看到一个身穿藏袍的僧人,一袭普通的藏袍,外面包裹着红袍,右肩露在外面双手那是云丹贡布

    “你怎么在这,这里到底是什么鬼地方,对了你居然推我下山,不知道这样我会死掉啊,不过我也好像没死哦”珂灵看向云丹贡布说道。

    “我来接你回去,你的六年修炼时间已经到了”

    “........”

    “别逗了,我看你是出家人,才跟你跑到这西藏,然后听你讲那过去的故事,你有说我是流着龙血的人,反正就是那种很厉害的样子的人,我也信了,但我只是做了几个梦,你就告诉我已经已经过去了六年了,而且拜托,要不要怎么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如果时间过的怎么快的话,那我以前也做过很多的梦啊,难道我现在已经年过半百了不成,只是看着比较年轻?”

    “那些并不能说是梦,那些是过去与未来”

    “过去与未来,谁的过去,未来,我的吗?”

    “欧,那个小孩是谁啊,就是那个在小房子里和小女孩一起的那个,最后只有小男孩逃了出来,不知道那个小女孩怎么样了?”

    “或许你已经才到了你并不是孤儿,你也有父母”

    “废话,难道我还是从石头里面蹦出来的不成”

    “你的父亲richardl·k·星途是一位在世界各国都具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你的母亲mitchell·m·蔷薇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明星,那个从牢笼之中逃出来的孩子便是你,你在你现在所就读的元玄中学,也就是灵都里,你的叔叔婶婶就住在那里,只是他们一直认为你和你的父母一同已经死掉了。”

    “我的父母是怎么死的?”

    “........”

    “是不是和那些牢笼之中的那些人有关,为什么我会想不起那些事,好像我根本就没有经历过,但我的脑子之中很自然的知道那是都发生了什么。”

    “我们的时间不多的接下来你听完我所说的话”

    “你的身体之中流着龙的血.........你的叔叔婶婶家,就住在灵都御景豪庭9-15,520号房........你会收到一封来自与美国的一所大学的领取通知书,去吧,在哪里你想知道的一切的一切的答案都在那,如果你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来西藏找我”

    ........

    ........

    “等等”珂灵站起身来.......但他马上发现不对经。

    他居然在元玄中学的教室里,此刻讲台上班主任正在娓娓道来为同学讲述着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飞鸟集》,此时此刻正在讲解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的生平事迹

    “1861年5月7日,泰戈尔生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他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视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员小的一个。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由于是父母最小的儿子,拉宾德拉纳特被家人亲呢地叫做“拉比”,成为家庭中每个成员钟爱的孩子,但大家对他并不溺爱。小拉比在加尔各答先后进过四所学校,虽然他对这四所学校都不喜欢,但他在长兄和姐姐的监督下受到良好的教育。

    泰戈尔在文学方面的修养首先来自家庭环境的熏陶。他进过东方学院、师范学院和孟加拉学院。但是他生性自由,厌恶刻扳的学校生活,没有完成学校的正规学习课程。他的知识主要来源于父兄和家庭教师的耳提面命,以及自己的广泛阅读。他从小就醉心于诗歌创作,从十三岁起就开始写诗,诗中洋溢着反对殖民主义和热爱祖国的情绪。

    1878年,他遵照父兄的竞愿赴英国留学,最初学习法律.但他不喜欢法律,于是转入伦敦大学学习英国文学,研究西方音乐。

    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

    1884年,他离开城市到乡村去管理祖传的佃户。他在这里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观察祖国故土和自然。

    1901年,为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他在孟加拉博尔普尔附近的圣地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学校.这所学校后来发展成为有名的国际大学。

    1905年以后,民族运动进入高潮时期,孟加拉人民和全印度的人民都起来反对孟加拉分裂的决定,形成了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运动,泰戈尔毅然投身于这个运动,充满激情的爱国营人义愤填庸,写出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但是,没有多久,泰戈尔就同运动的其他领袖们发生了意见分歧。他不赞成群众焚烧英国货物,辱骂英国人的所谓“直接行动”。他主张多做“建设性的”工作,比如到农村去发展自己的工业,消灭贫困与愚昧等等.但部分群众不接受他的意见,由于失望,他便退出运动。从此以后,在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他过着远离现实斗争的迟隐生活,埋头于文学创作。·

    1915年,他结识了甘地。这是印度历史上两位巨人的会面。他同印度国大党早就有联系,还出席过国大党的代表大会。但是,他同国大党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的。他同甘地,有很真挚的私人友谊。但是,他对甘地的一些做法并不赞同。这两个非凡的人物并不试图掩盖他们之间的意见分歧。同时从道义上和在社会活动中,他们总是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1916年,泰戈尔来到日本,他对日本这样充满生机的一个新兴国家,颇多感慨。后来他从日本又到了美国,以:“国家主义”为题,作了许多报告.他谴责东方和西方的“国家主义”。他对美国一向没有好感,那里的民族歧视使他深恶痛绝。美国的报纸和侦探机关从舆论上和行动上也常常给他添些麻烦。他以后几次访问英国,都是不畅快的。1929年,他访问了加拿大之后到了美国,又遭到美国移民官员扣留和盘问。

    1919年,发生了‘阿姆利则惨案”,英国军队开枪打死了1000多印度平民。泰戈尔非常气愤,挺身而出,写了一封义正辞严的信给印度总督,提出抗议,并声明放弃英国国王给他的“爵士”称号。

    1924年,他访问了中国。他从年幼时起就向往这个古老而富饶的东方大国,并且十分同情中国人民的处境,写文怒斥英国殖民主义者的鸦片贸易。这次访问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1930年,泰戈尔访问了年轻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他在那里看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使他极为振奋,兴之所至,写成了歌颂苏联的《俄罗斯书简》一书。虽然他对社会主义不能充分了解,但是他向往这个崭新社会,想把这个神奇的世界搬到印度人民中间去。他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向往始终如一,在80岁生日述怀的文章中,还特别强调和赞扬苏联的成就.别人的攻击并没有影响他心目中苏联的美好形象。

    1934年,意大利法西斯军队侵略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泰戈尔立即严厉谴责。1936年,西班牙爆发了反对共和国政府的叛乱,他站在共和国政府一边,明确反对法西斯头子佛朗哥的倒行逆施。1938年,德国法西斯侵略捷克斯洛伐克,他写信给在那儿的朋友,表示对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关怀和声援。1939年,德国法西斯悍然发动世界大战,他又应欧洲朋友之道,撰文怒斥德国“领袖”的不义行径。泰戈尔一贯痛恨法西斯。但是对被欺压的弱小民族,他则表示无限同情。特别是对中国,他更是始终抱有好感与希望。他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真正的忠实的朋友。

    1941年8月6日,泰戈尔在加尔各答祖居宅第里平静地离开人世,成千上万的市民为他送葬。”

    全班同学都认真的听讲着,班主任的兴致也一下提高了不少,但就在这是珂灵吼了一声“等等”

    一些学生们瞪着惺忪的眼睛,带着下午特有的慵懒,在知识的阳光下昏昏欲睡。但被怎么一个突如其来的声音给.....惊醒了。

    “哈哈哈!”突然,一个不和谐的音符跳了出来,把这曲看似平和的合奏破坏地一塌糊涂!一秒后,大家大脑复苏,反映过来了,顿时哄堂大笑起来。慢慢地笑声越来越大,笑声像迅速荡开的波纹,不可遏止地扩散开来。

    只听班主任大声吼道:“谁敢笑?”大家都惊了,被老师这“狮子吼”震地一哆嗦,瞬间空气凝固了似的。

    “珂灵你干什么”

    “........”

    “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好好听课,在过三个星期便是高考”

    “高考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一种经历。人生的经历有很多,但高考的经历,留给每一个人的有幸福,也有痛苦,有喜悦,也有悲哀,有欢笑,也有痛哭。但不管是何种状态,高考都是每一个人另一段人生的起点。高考的经历,是一个人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标志。

    意味着一次机会。虽然说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是,对所有的学子来说,高考都是第一选择。正因为是第一选择,所以高考对每一个人来说,也就是一次机会。在这一机会面前,有的人抓住了,有的人失去了。但不管怎么说,高考提供给每一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

    意味着一片希望。可以这样所,凡是参加高考的人,都是带着满腔热情、满腹希望的。对所有的学子来说,参加高考前,都会认真地设计自己的未来,图画自己的前程。即使是没有能够跨过高考这一坎或者没有达到自己设定目标的学子,高考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希望的放飞。

    意味着一种感受。高考的感受,相信所有参加过高考,或者曾经为高考做过精心准备的人,都是相当复杂的。应该酸甜苦辣样样齐全,悲喜寒热一样不少。这种感受,可能会陪伴一生,成为人生奋斗的解码器、晴雨表。

    意味着一种体验。我们说,人生的体验很多,但对于一个人来说,高考的体验最真实、最直接、最令人回忆。因为,高考以后,无论是上榜的还是落榜的学生,人生的轨迹都会发生重大的转折,都会进入人生的另一种状态。在这一体验中,可以品尝人生的所有酸甜苦辣、悲喜寒热,有着一种失重的感觉。

    意味着一次感悟。把高考说成是一次人生感悟,我想没有人会反对这种说法。十年寒窗,春夏秋冬,不分白天黑夜,为的就是高考那短暂的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十分钟。而父母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也是为了自己那几天的高考。把十年的刻苦、十年的奋斗、人生的希望,全部凝缩在那短短的几天时间之内,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感悟更深的呢?

    意味着着一份感情。感情对于所有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真的太深太深。对学校的感情,对家庭的感情,对老师的感情,对同学的感情,对父母亲人的感情,对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情,在高考的一刹那,都凝固在那一张张的试卷当中,凝固在一道道的题目当中。因为,这一切的感情都会升华为一个词——感恩。

    意味着一种认定。高考对于学子们来说,既是一次体验,更是一种认定。对十年学习成果的认定,对刻苦程度的认定,对人生目标的认定,对人生态度的认定,对各方面能力的认定。虽然这种认定不是最终的结果、最终的人生,但反应了一个人人生起点的高低。相信每一个人都会看重这次认定,都会重视这次认定。

    意味着一次记忆。一个人一辈子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太多,有的可以永远收藏,有的可能瞬间即逝,有的可以淡淡而去,有的可能深深留住。对于参加过高考的人来说,高考这个记忆,可能永远不能抹去,永远不会消失。因为,这是一个人真正跨入人生之路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不管多少年以后,参加过高考的人,回忆高考时的情景,都会十分清晰,犹如刚刚发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