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之银黑闪耀
字体: 16 + -

第三十八章 薛定谔的强度(求收藏)

    训练强度在职业运动员早期是一个很矛盾的词汇。

    根据对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太早进行大强度的训练,确实能够让一大部分运动员进入状态,远远超出同龄人的水平。

    但是这一部分一旦进入成年阶段,由于身体过早的被催熟了,导致潜力耗尽,没有什么天赋可以挖掘出来,他们的成绩反而得不到很大的提升。

    这代表着在职业运动员在前期进入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这段时间,科学理论是不建议也不应该进行高轻度的训练的。

    但是传统观念和历史战绩表明好的运动苗子也都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从来没有过什么你突然从某个犄角旮旯缝里面蹦跶出来,然后一飞冲天。

    如果是这样的话,要么是大量使用禁药,然后到高级别比赛就被抓;要么就是隐士高人培养,然后就被三顾茅庐,不从就会被端了;要么就是外星科技改造或者身怀系统,那么就会被切片研究。

    无论哪个领域,在他站在领域金字塔最顶端之前,没有人会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辈,都是从一个级别一个级别的副本里面升级打怪上来的。

    登基之前,都是打下了一片江山的皇子。

    能到达那个级别的运动员,谁他么不是皇帝(上帝或者佛祖)亲儿子,不然早就在之前的竞技之路上成为其他皇子的磨刀石了。

    还有就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对于竞技体育来说,菜就是原罪!

    你想要出人头地,别人也想出人头地。怎么办,最终的王者就只有那么一个。

    排除什么潜规则,暗操作之类的不谈。请拿出你的实力,进行你的表演,来一场公平的骑士对决,赢者通吃。

    这是最普世的竞技规则了吧。

    更何况,成绩是对运动员最基本也是至高的要求。

    运动员需要成绩来证明自己,升级到更高水平的训练队和比赛场。带队教练也需要手下的选手出成绩来证明自己的培养思路和能力。培训机构体育院校也需要成绩来塑造金身,宣传造势。

    有了成绩,就算是向上申报其他项目的时候也更好说话,更有底气了。没有成绩,连呼吸可能都是错的。

    为了出成绩,为了更早的出成绩。早早得在十来岁的时候就给体育生上各种强度的训练,揠苗助长,导致了他们身体发育得更早,早熟程度也比普通人更高,理所当然得更容易取得佳绩。

    在生涯初期,包揽各种大小赛事。一时风头无二,无论教练还是运动员自己也都满意,食髓知味,然后就继续以往死练强练的经验。

    为了前途,更为了钱途。有前途才有钱途!

    直到进入到十八九二十岁之后,原本在它们身后苦苦追赶的选手,身体的成长还有技术的成熟度上来之后,因为天赋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反而是比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也是竞技体育里面大量存在的伤仲永的原因之一。

    更何况,一个人的天赋还是身体承受能力是存在天花板的。

    过早的进行高水平运动,也会消耗运动员的身体,肌肉损伤,关节磨损等等常见运动病得到来会进一步降低运动员身体潜力。

    导致上升到高级别的时候,他们只能够原地踏步,甚至因为伤病,过早的成名带来的光环啊,成绩被超越带来的心里落差啊等等原因使得他们早早告别竞技体育这个舞台。

    最多的例证其实是发生在篮球足球橄榄球这种高度商业化的竞技体育项目里面,太多的天才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辉煌一时,创造出无上的神话。往往被誉为乔丹的接班人,野球场上的科比,只要他宣布参加选秀就改变了全联盟。

    往往之后同样报导他们的会出现要是xxx没有怎么样,现在联盟是这样的意淫故事。

    不是每个人都有像乔丹,博尔特那种大伤之后还能王者归来,创造一段神话王座的能力。

    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像勒布朗?詹姆斯那种在nba被死操14年,仍能保持历史出勤王的铁打身体。

    大部分的人都是像姚明这样的,大伤之后运动能力就大幅度下降,要不是有身高这种篮球领域里靠天赏脸的天赋撑着,在nba这个篮球最高水平联赛里能再待上多久都不知道。

    就算如此,也只是维持了9个赛季的nba职业生涯。如果是从98年入选国家队算起,也不过是13年的职业生涯。

    这还是建立在姚明少年从事体育训练的时候,教练一直不允许进行大强度训练,不影响他的长高和身体过早得承受压力的情况下。

    其实苏德走的路线也是差不多的。

    小时候学的也是花拳绣腿,为的是强身健体,修身养性。

    虽然很早就进行了篮球启蒙,而且接受的也是较高水平的篮球训练。但是姑父也吸收自己的经验教训,练就的也是一些基本功和习惯的培养。

    再之后面对校体育队的招揽,也是在第二学期才加入进去的。而且这种重点院校,体育并不是他们的长项和专供。

    训练的强度并不会是像专业体校一样半天读书半天训练,到了一定年龄没有成绩或者没有展现出可能的天赋就被踢除。

    也并不是苏敬天对于职业体育有什么偏见,正好相反,他对职业体育的认识比所有人都清楚。

    作为一个运动品牌的创立者,一个服装实业企业的领导人。他比谁都知道一个体育明星,一项职业赛事的成功对于他们的重要性。

    但是他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走职业运动员这条路,更不能允许自家的孩子只走职业体育这条路。哪怕是他能为其兜底,他也是不愿意的。

    对于苏德对运动的渴望,还有对于病情的担忧。苏德想要加入学校运动队的要求是考试拿到年段前二十,常年保持年段前五十。

    初一上期中考的成绩并没有达到成绩要求,只能对校队的招揽十然动拒,然后埋头苦读终于在期末考的时候挤到了前二十名的位置。

    苏敬天也是说话算话的人,并没有再在校队这件事情上为难苏德,只是时不时鞭策他。

    他的想法也是和原来没什么不同,多参加一些运动也没有什么坏事么,总比放学后跑到网吧,游戏厅里瞎玩来得好。

    而且好好练习的话不定能拿到一个二级运动员的证书出来,高考的时候还能获得加分待遇。

    至于更高水平的职业运动,又没有长着一双能够穿越未来迷雾的眼睛,怎么可能想到呢。

    更何况二级运动员水平其实已经是普通人的天花板了。

    国家一级运动员,已经是职业运动员天赋的分水岭了。往上就是可以参加亚运会,亚锦赛等国际赛事的天赋型选手了,往下就是整个运动员梯队里面最可怜的一批人。

    既无法走上运动员的成名之路,又付出了不少于别人的多年汗水,留下一身伤病隐患,最终也没能走到台前,只能在电视上看着昔日队友追忆。